茶种解析 | 茶中仙子——洞庭碧螺春
太湖洞庭山所产的碧螺春集吴越山水的灵气和精华于一身,是中国历史上的贡茶。新中国成立之后,被评为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
争饮江南“第一口鲜”,说的就是碧螺春茶。
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
洞庭碧螺春名气大,产量却极其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一到上市季节大量廉价“碧螺春”涌入市场。对于消费者而言,常常很难分辨出真假,真正了解洞庭碧螺春才能更好的辨别其真伪。
01
“碧螺春”的由来
碧螺春原名“吓煞人香”,
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关于碧螺春最早的记载是《随见录》中:
“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呼为‘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
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康熙皇帝南巡太湖时,被碧螺春深深吸引,觉得“吓煞人香”不雅,
因此取茶色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洞庭碧螺春”的美名,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02
受太湖滋养的特殊地理环境
洞庭碧螺春产自于洞庭东、西山,位于苏州西部丘陵山区,这两个茶产区的碧螺春,才是“洞庭碧螺春”,才可以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识。
东山临近太湖半岛,西山四面环水。东西两山海拔不高,山坡上砾石多,土壤矿物质含量丰富,透气性好,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受太湖及复杂的地形影响,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山上土壤由山丘岩石风化残积物发育而成,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较高。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环境给洞庭碧螺春创造了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也造就了其独特的优异品质。
03
古老的传统制作工艺
洞庭碧螺春在采摘上十分严格,只能依靠春分到清明这段时间来进行采摘,通常采摘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形如雀舌。
采回的芽叶进行精细的挑选、杀青、揉捻、搓团、显毫,从采摘到成品每一步都需要在一天之内完成,制成这“第一口鲜”。
04
香韵皆为上品的独特滋味
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洞庭碧螺春有着“一嫩三鲜”之称,色香味俱全,每年洞庭碧螺春的产量占整个碧螺春市场的2%,正宗的洞庭碧螺春可以从以下几点辨别:
● 形:碧螺春干茶形如其名,色泽碧绿,卷曲如螺,其中,白毫是碧螺春品质的象征,等级越高白毫显露更明显,
● 气: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碧螺春产区是中国古老的茶果间作茶区,茶树和枇杷、桃、李、杏、梅等果树间作种植,茶树与果树根脉相连,使茶吸果香,带有天然的花香果味。
● 色:冲泡后的碧螺春茶汤清澈明亮,汤色嫩绿微黄味优品,汤色碧绿稍次。
● 味:碧螺春素有“一酌鲜雅幽香,二酌芬芳味醇,三酌香郁回甘”的说法,洞庭碧螺春喝到口中有一种甘甜、清凉、味醇的感觉,有回味。
● 底:叶底鲜亮均匀、细嫩成朵。
05
洞庭碧螺春的冲泡方式
品赏碧螺春时一般采用透明洁净的玻璃杯使用上投法进行冲泡,先将80℃左右的水倒入杯中,在放入适量茶,当茶叶投入杯中时即刻沉底,茶在杯中,观其形,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等奇观。
06
洞庭碧螺春的储藏方式
放置期间储存不当的话也会影响碧螺春的品质,最好是在干燥避光,0-5℃的温度中冷藏,饮用盛放时需要选择干净无异味的器皿,以防茶叶串味变质。
清朝《太湖备考》里说的“所产无多,市者多伪”,
2009年起,洞庭碧螺春茶将实施新的国家产品质量标准,新标准的实施,将统领碧螺春茶产业发展的核心,调整茶叶种植、加工生产、销售消费及政府监管的各个领域。
尽管如今洞庭碧螺春的产量已经成倍增长,想喝上这江南“第一口鲜”也并非易事。
更多详情,可以关注【西部茶叶网】公众号了解~
标签:
上一篇:苏州「碧螺春茶」是一种什么茶,有什么历史与制作特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