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茶城中国酒业茶叶网网:中国茶叶爱好者提供最新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花茶、草茶、人工茶知识及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门户网站平台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茶业新闻

千载茶韵 问道龙井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1-04-20 20:07:28
文章简介: 杭州,三月。春日的阳光洒在一排排茶树上,也洒在郑顺高的草帽上。郑顺高行走在修剪齐整的茶树间,一只手扶着腰上系着的竹背篓,另一只手在身前的茶树上游走。那手是粗糙的,却也是

到了宋代,灵隐寺和天竺寺依然是西湖的主要产茶区,当时,下天竺香林洞出产的“香林茶”,葛岭宝云山出产的“宝云茶”以及上天竺白云峰出产的“白云茶”均被人们广为称道。其中,“白云茶”便是辩才法师于上天竺寺担任住持时,寺中僧人种植使用的品种。北宋隐逸诗人林逋曾作《尝茶次寄越僧灵皎》描绘“白云茶”曰:“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恰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瓶悬金粉师应有,筋点琼花我自珍。清话几时搔首后,愿与松色劝三巡。”

辩才退居到了老龙井所在,同时也将上天竺寺的“白云茶”带了过去,并和其他僧徒弟子一起在狮峰山麓栽种茶树,出产的茶叶也仅用于满足寺院的需求。明代诗人冯梦祯所作《龙井寺复先朝赐田记》中记载:“(老龙井)泉石幽奇,迥绝人境,盖辩才老人退院。所辟山顶,产茶特佳。相传盛时曾居千众。少游、东坡先后访辩才于此。”辩才所种之茶正是龙井茶的前身,而一段名茶传奇也由此开始。

元代时,龙井一带出产的茶开始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中。最早以诗文赞颂龙井茶的人是虞集,在其所作《游龙井》中,他如此描写龙井茶:“……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诗中用“翠影”“黄金芽”比喻龙井出产的茶的形态,同时又以一句“不取谷雨后”表明了此茶采摘时间在谷雨之前。“三咽不忍漱”则明白地表达了诗人饮茶后口中留香。

明代万历年间《钱塘县志》中记载:“茶出老龙井者,作豆花香,色青味甘,与他山异。”到了明代,龙井地区所产茶已逐渐成了商品茶,并被列为名茶,名声远播,而从大量文人雅士描绘龙井茶的文字中便可看出其不凡的魅力。明代文学家屠隆在游览龙井、品尝过龙井茶后写下《龙井茶歌》赞美其曰:“令人对此清心魂,一漱如饮甘露液。”“摘来片片通灵窍,啜处冷冷馨齿牙。”其还在所著《茶说》中如此评价龙井茶:“龙井,不过十数亩,外此有茶,似皆不及。大抵天开龙泓美泉,山灵特生佳茗,以副之耳。”明代文学家田汝成亦在《西湖游览志》中写道:“老龙井有水一泓,寒碧异常,泯泯丛薄间。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郡志称宝云、香林、白云诸茶,乃在灵竺、葛岭之间,未若龙井之清馥隽永也。”

清代时,种植与生产龙井茶的区域已然遍布西湖周边山地,龙井茶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对于龙井茶的赞誉更是不乏。清代诗人陆次云便对龙井茶进行了细腻入微的品鉴,其记之曰:“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及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湖壖杂记》)

十八棵御茶

 3/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千载茶韵 问道龙井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news/282764.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天台县供销社“茶叶帮扶团”服务“三农”茶更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千载茶韵 问道龙井

最新图文资讯

  1. 探密:相合酒库如何实现高维度品牌成长? 探密:相合酒库如何实现高维度品牌成长?

    8月8日晚,“中国酒业工商首脑会议暨中酒展主论坛”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位经销商济济一堂。本次颁奖盛典,各行业大咖、专家评委从行业影响力、渠道发展贡献、...

  2. “采茶女”与茶有约的“那些年” “采茶女”与茶有约的“那些年”

    从贴补家用到弘扬茶文化“采茶女”与茶有约的“那些年”工人们在焦怡玲承包的茶山上采茶。图片由焦怡玲提供近年来,焦怡玲推出市民游茶山、体验茶文化...

  3. 王哥庄街道“最美茶匠”“醉美茶园”“醉美种茶村”评选开始 王哥庄街道“最美茶匠”“醉美茶园”“

    青岛新闻网5月16日讯 崂山茶被誉为“江北第一名茶”“茶中新贵”,王哥庄街道是崂山茶的主产地,目前茶叶种植已达14480亩,占全区的70%以上,被誉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