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修水县“五园绿色”助力乡村振兴
摘要:近年来,修水县统筹各地资源优势、产业特点、乡村种养习惯等要素,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因地制宜开展生态茶园、高效桑园、健康油园、放心菜园、精品果园“五园绿色”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奋力打造乡村振兴“修水样板”。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姚健 王胜生)云雾绕山巅,草色入眼帘。走进修水县黄沙镇抱云茶叶基地,流水潺潺,成片绿油油的茶山层层叠叠。60多名茶农提着茶篓穿梭在茶园之间,双手飞快地采摘嫩绿的新芽,一派忙碌景象。这是4月16日中央电视台《走进老区看新貌》节目用三分钟时长播出修水县茶叶基地的场景。
近年来,修水县统筹各地资源优势、产业特点、乡村种养习惯等要素,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因地制宜开展生态茶园、高效桑园、健康油园、放心菜园、精品果园“五园绿色”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奋力打造乡村振兴“修水样板”。去年 12 月,修水县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列入第一批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绿色发展,村容村貌大变样
修水县是江西省面积最大的山区县,历来农业较为发达。现有蚕桑面积 9.3 万亩、茶园面积 20.1 万亩、油茶面积 17万亩。立足于此,修水县在开展“五园绿色”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时,注重结合县情实际和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等要素,高标准打造了以宁红茶原产地为主题的万里茶道、以双井绿原产地为主题的千年茶乡和以马坳、何市等 10个乡镇为基础的蚕桑示范小镇等多条“五园绿色”示范产业带。依托这些示范带的打造,结合秀美乡村建设,修水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百姓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不仅让绿色成为了乡村的“主打色”,还把美景和产业搬到了百姓家门前。在修水何市镇,柏油村道如跑道,延伸到百姓家门口;在杭口镇双井村,一栋栋极具特色的民宿错落有致;在征村乡,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处精心打造的小景观...
“过去我们不敢想,咱们农村柏油马路能通到家门口。打工也不要去广东,骑电动车就能去”居住在征村乡的村民徐冯林高兴地说。去年12月,江西省美丽乡镇建设现场会在修水县召开,修水秀美乡村经验获得了全省的推广。
农旅结合,园区村域即景区
在漫江乡宁红村,总能看到许多游客在茶园里采摘、拍照。据当地乡党委书记樊亚运介绍到,现在的宁红村不仅仅是海内外闻名的茶产业地,也成为了修水著名的乡村旅游热点。依托附近的4a级景区东浒寨,游客可通过专车来这里的茶园亲手采茶,制茶,品茶、学茶艺、看表演等一体的生态休闲游、茶园农家乐、茶业研学游等等,让原来恬静优美的茶园现在是人气满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修水县紧紧围绕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统筹乡村振兴建设。在建设“五园绿色”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时,坚持农旅发展“一盘棋”,以农兴旅,以旅促农。全县依托乡村建成及在建旅游项目 20 余个,投资总额超 100 亿元。双井黄庭坚故里、东浒寨 4a 级景区、宁州水乡....这些建成农旅示范区不仅直接带动百姓就业增收,更成为吸引游客眼球的特色商品。当地居民依托示范区优势,用自家房屋做起了旅游经营、餐饮、客栈、休闲、娱乐等生意,示范区嫣然成了一个“可种、可养、可研、可玩、可加、可购、可住”的美丽生态园。据了解,2021 年修水县依托乡村旅游全年累计接待游客936.5万人次,同比增长13.8%;旅游收入达 80.5 亿元,同比增长 20.1%。
科技赋能,现代农业增质效
在修水县何市镇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蔬菜大棚内各式各样的蔬果长势喜人。无土栽培技术使得草莓可以全过程生长在种植槽内,不仅有利于减少病虫害,还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印象里落后的农业生产在现代农业云中心、智慧农业调度平台等现代农业设施的帮助下变得那么井然有序,处处涌动着现代农业与高科技深度融合的气息。
为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修水县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设施化建设,重点对“五园绿色”主导产业基地进行提升改造。修水县政府专门出台了《修水县科技创新奖励办法》,重点对科技创新给予奖励支持。全县12个园区与江西农大、江西省农科院、中国蚕研所签订合作协议,着力将科研成果有效运用到园区,使得园区农作物良种率达到97%。去年,修水县又投入1000万元在何市镇产业园建设了一个数字云中心,在黄沙、杭口、漫江等十个乡镇建设了8个智慧监测平台,通过远程数字场景应用,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溯源管理,生产可视化有效增强了消费者信赖度,拓展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空间。今年,全县近600余名农业部门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及时为农业生产主体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随着示范区创建的不断深入,如今修水的农村,传统耕作方式逐步被机械化和智能化取代。
第一篇
最后一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