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头条】冷链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发展关键点是什么
▌冷链物流“蛋糕”飘香
社会各项消费升级的浪潮下,生鲜的消费需求也在逐渐增长,推动了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冷链运输明显处于高速增长的市场,将会成为新一代的“蛋糕”,市场繁荣的同时,冷链基础设施也在进一步完善。
2018年中国冷库市场预计新增库容488万吨,同比增长10.3%。并且从新增区域来看,武汉、杭州、福州、济南、重庆、大连等二三线城市增幅明显。
虽然,冷链物流市场的“蛋糕”很香,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冷链行业的钱,并不好赚。
▌百家争鸣,却无巨头
目前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在2017年,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总收入为259.83亿元,仅约占全国冷链物流的27.52%,市场“水大鱼小”,尚无超级巨头出现。
百强企业极低的市场占有量,也体现在了行业利润率上。当前冷链物流行业的平均净利润仅在3%左右,且仍在不断压缩。在各项成本逐年上升的大环境下,从业者们要如何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国冷链物流流通率仍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巨大差距。冷链物流70%的客户需求并没有人提供服务,这些人只能买面包车自己解决。而相比之下,国内物流企业更多是为争夺30%的合同客户,打造服务标准。
冷链流通率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发生本质改变。这种差距是全方面的,既有像基础设施落后、区域资源不均衡、用人成本高等来自行业共性的原因,也有链路效率低以及管理理念落后等企业自身顽疾。
▌冷链物流问题多,如何发展?
冷链行业发展显然需要“因地制宜”地走出一条适合本土化环境的道路,运作效率提升以及信息化建设,是行业普遍的共识。但这条路要怎么走,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方向。
成本问题: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链路逐渐优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长链变短链的环节中,还有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是成本问题,冷链的设备要求不低,如何在实现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扩大盈利空间?这是一个关键。
冷链物流属于典型的重资产业态,仓储、专线物流以城市配送体系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上下游全流程,以及在仓储、设备、人员操作的高度数字化建设工程门槛之高,足以直接将大多数冷链企业拒之门外。
信息技术问题:
自动化程度低,以及人工作业的现状仍将长期存在。弊端显而易见,商品往往只在仓储环节以及部分流通环节实现商品完全可视化,但在干线及城市配送节点里,仍有大面积的信息“盲区”。正因为此,风险管控以及链路价值最大化,持续考验着企业的运营能力。
目标客户问题:
目标客户的矛盾点,服务大客户意味着服务商的模式和功能,需要高度定制化、个性化。但缺少灵活性,一旦订单出现波动,营收压力会急剧提升。服务小客户,又会遇到无法配置相应资源的尴尬情况。
冷链市场的问题导致了成本居高不下,订单分散且非标,并随着行业的发展,末端生鲜零售场景日益趋于多样化和碎片化。低标准的冷链物流企业,实际成本远超用户可承受能力。
▌生鲜零售商和冷链物流的衔接
而生鲜零售商的问题与冷链物流行业相似,并没有借此成长出一棵“参天大树”,市场集中度很低。
冷链物流行业和生鲜零售商至少可以达成一个共识,互联网元素的运用,可以打通更多商业链路,使其得到更多优化空间,实现降本增效。
现在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冷链物流和生鲜零售商都需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更多优化的空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1、太阳能制冷技术
在冷链运输中,往往是炎热的夏日,在太阳的烘烤下,非常容易造成冷藏车厢内温度的快速升高,从而需要频频制冷,增加制冷能源消耗。但是,我们知道热量本身就是一种能源,能否利用太阳能能源作为冷藏车制冷的辅助能源,利用太阳能带动制冷系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太阳能制冷,既可以降低车外温度,减少制冷能源消耗,又可以把太阳能转变成制冷的能源,实现循环经济,实现节能降耗。
2、信息技术让药品冷链运输不“断链”
全程冷链是疫苗等冷藏药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无论是生产、出厂、运输、储存、终端都需要冷链保障。不能“断链”,是冷链物流最基本的原则,否则可能导致疫苗失效,影响群众生命安全。
药品在流通领域出了质量问题,追根溯源是非常困难的。现阶段不是所有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都能提供温度监测和控制记录,一旦某个物流环节“断链”,很难调查出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的问题。
为了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全程实时温控,可利用RFID技术监控和管理食品药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通过药品出库时在冷藏箱中放置带有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把货物信息包括药品温度实时地储存在RFID芯片中。货物到达后通过手持型读写器批量读取货物及温度信息,可以实现全程的温度信息瞬间获取,降低人工成本及出错率。
RFID温度标签技术还可以与GPS技术、冷链信息系统相融合,运输过程中货物温度记录数据读取之后将自动上传至温控数据信息平台,客户可以随时上网下载与之相对应的记录数据,从而实现货物在途信息查询、实时温度监控和地理位置跟踪,这将填补冷链运输环节温控的空白。
如果监控系统配置嵌入式打印机,当冷链药品到达目的地时,可方便的将历史数据现场打印出来并进行签字验收,实现了客户对运输过程冷链情况的监督。
据悉,利用RFID技术追踪冷链运输在国外也得到了很多应用。
3、港口冷链运输安全解决方案
冷链运输时的环境特别是温度等信息,关系到药品的品质,受到消费者、生产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共同关心。现有冷链运输无法实时监控温度,导致不能及时解决在运输过程中因环境温度变化出现的问题,不能保证医药冷链运输药品的质量。
如果借助先进的RFID无线通讯技术、GPS技术以及丰富的海关集装箱监控系统实施经验,将温度监测仪安装在冷链运输的车厢中,唯一ID号与车牌号进行绑定。监测冷柜温度,并实时通过GPRS网络上传数据,能够解决传统人工监管手段的不足,有助于保障冷链运输货物流通可靠性。
据报道,江苏省邮政速递使用“云镖局”平台,通过安全智能锁、冷链车温度监测仪等设备,向药品生产企业提供高效安全的医药冷链物流运输信息服务。
4、干冰在冷链运输中的应用
由于干冰价格低廉,性能可靠,使用方便,因此被广泛应用到疫苗、血液制品以及保鲜食品等对温度敏感的货物的冷链运输过程中冷链干冰特别适合药物研发公司、医院临床实验室、医科学院研究中心、生物制药企业。
在运输医用制品时,首先做好专业的隔热保温包装,并能安全的处理干冰及冷冻生物样品的包装,保证运输过程温度要求,比如蔬菜花卉等鲜活品、冰激凌等速冻食品、各类针剂等医药用品等。这些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对温度要求极其严格,如果路途遥远,运输时间比较长久,应该为运输物品补充干冰和替换包装、制冷剂,也可以一次多放些袋装干冰,免去途中添加干冰的麻烦,以防路途中损耗完。运输临床标本:细胞、血样、血清、尿样、DNA、RNA、痰液、基因、肌肉组织切片、骨节植物标本、蛋白质等这些必须保证运输途中有足够多的干冰维持冷冻状态。如果有条件,最好能提供温度记录器,监控全程的温度及湿度状况。
5、低温冷链运输冰箱
药品低温冷链运输冰箱由制冷系统,控制系统,空气循环系统,和传感器系统等组成。药品低温冷链运输冰箱放入物品前,通过控制面板设置温度,制冷系统工作,空气循环系统保持箱内空气流动,温度传感器检测箱内温度,到达设定温度时,控制系统保持箱内温度。
6、物联网技术促进冷链运输技术升级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环节的有效渗入,它将使冷链物流得到更加有效的监控,提高疫苗等生物制品以及鲜切花、蔬菜等农产品在运输环节的质量保障。
据报道,某公司借助于经过特殊封装,内置温度传感器以及RFID芯片的电子标签,使药品在冷链运输的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将温度传感器感知的温度变化情况转化为电子信号,被RFID芯片感应并记录。从而让运动中的疫苗有了一个“记事本”。并可以与全球定位系统的连接,把电子标签记录到的信息及时传输给厂家和客户。这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推动的冷链运输的技术升级。
◎来源:哈尔滨润恒城,冷链实战最前线精编发布
往期精选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