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岛咖啡这个曾经3000多家店的“咖啡巨头”是如何陨落的?
这个时代,不能紧跟市场迭代升级,就要被消费者狠狠地遗弃。上岛咖啡,这个曾经3000多家店的“咖啡巨头”,到如今的衰败,它留给行业哪些警示呢?
上岛咖啡,曾经是多数人心目中高逼格的消费场所,如今一群人出门,去的最多的还是商场的星巴克。
咖啡巨头的由盛转衰
1968年,陈文敏在台湾地区创立上岛咖啡。1997年陈文敏到海口考察咖啡西餐业市场,一年后就在海南开出了第一家店。此时大陆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上岛咖啡又领先星巴克和COSTA进入内地市场,所以缺少同行业竞争,占据了最好的市场时机。
由于当时大陆地区咖啡厅市场空白,而且咖啡厅带有新鲜感和奢侈感,上岛咖啡一时之间吸引了众多城市小资和商务人士前去消费。截至2004年7月底,“上岛咖啡”在全国已经开了超过600家店,加上由上岛衍生出来的子品牌,上岛体系在中国大陆拥有超过3000家店面,远远超过了星巴克等咖啡连锁商的开店总和。然而,上岛咖啡高开低走,寥寥数几年就从全国3000家门店到忽然间“集体消失”,如今上岛咖啡具体还剩多少门面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在大街上你已经很难再看到了,早已经被后来者星巴克甩在了身后。
本来上岛咖啡是可以成为像“肯德基”、“星巴克”这样超级品牌的,为何今天却落入让消费者趋而避之的尴尬境地呢?
缺乏严格统一的品牌加盟管控标准
上岛咖啡初次加盟费每年20万-30万元,后期续约费每年5-6万元,之后加盟商就可以自由开店了,我们知道开店前期都是需要做调研和指导,如果没有中期销售的支持,没有后期营销数据分析,这就是对加盟商基本就是放任不管的态度,加上缺乏严格统一的品牌加盟管控标准,上岛咖啡就失去了品牌统一调性,价值大打折扣。
然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上岛咖啡的股东们在前期成功之后,缺乏危机意识,不仅没有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像星巴克这样的竞争品牌,反而各自打上了小算盘,纷纷在自己分管的商业区域内,开出了两岸咖啡、迪欧咖啡、欧索米萝咖啡等相同定位的咖啡品牌,和上岛咖啡直接抢夺消费群体和市场。这样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主要品牌都还没有管理清楚的情况下,就盲目追求品牌扩张,做出来的市场也注定是一盘散沙。
除了缺乏“统一化”、“标准化”的加盟管理制度,以及股东们的各自为营,在上岛咖啡发展后期,还频频爆出丑闻,和消费者法律纠纷不断。究其原因还是放养的加盟模式,不仅总公司跟加盟商之间呈现割裂的状态,连各个加盟店之间也是割裂的状态。所以当一家门店因为经营不善而被迫关店之后,消费者的储值卡就无法兑现,然而消费者并不知情,当他们将同是上岛咖啡的卡拿到别的店使用时,却被告知无法使用,消费者肯定不会吃这个哑巴亏,借助舆论的力量声讨上岛咖啡。上岛咖啡还被爆出强制消费等丑闻,形象也是一落再落,店铺也是关了一家又一家。
产品跟不上时代步伐
上岛咖啡不吸引人的,还有它的菜单。所有行业最不能忽略的就是产品本身。咖啡也不例外,饮品本身的“品质”和“独特”是关键。一定要做到,在推陈出新的同时还能保证咖啡原本的质感。
星巴克之所以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在原有的咖啡种类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新奇时尚的材料,设计出符合当季主题的新口味,吸引顾客。例如,春季推出樱花限量饮品,夏季推出各类水果口味等。
另一方面,星巴克没放弃在制作手法上的逐步革新。
比如星巴克的冷萃系列,手冲系列。不光制作流程清晰可见,口感也独到喜人。在冷萃上市初期,星巴克还专门选定一些客流量大的门店设立“冷萃”的开放式操作台,供客人一边观摩咖啡制作,一边与咖啡师交流。
相比之下,上岛咖啡他们的菜单就要逊色多了。厚重的书本式菜单让人觉得过于庞大,不便翻阅。同时,“拿铁”、“摩卡”等单一词汇让整个菜单黯淡,提不起顾客选择的兴趣。总体给人的感觉,繁琐、单一、不吸引人。
当华为开始用无人机外送咖啡,各类科技实验室向外界展示着机器人手冲咖啡时,上岛咖啡们却还在苦苦坚守着上个世纪的基础咖啡款式和原始口感。
这也难免会落后时代,铸就大败局。
趋势:跟不上的“快”时代
这个时代主打的是“快”与“方便”。脱离负荷的社交外衣,让咖啡日常,出现在“无限场景”中,是现目前咖啡业的发展目标。
例如,最近在咖啡业赚足了眼球,卖够了噱头的瑞幸咖啡。运用自提+外送,线上+线下整合战略,想要构成“在APP上下单,然后在上班沿途最近的门店取一杯就走”的消费愿景。
在现代城市范围内,“美团外卖”追寻的是“比谁都快”,“滴滴出行”致力于宣传“让你更便捷”。
而“上岛们”提倡的消费方式却还是:在咖啡馆中慢悠悠地喝完一整杯再买单离开。背离了当下的消费习惯,当然找不到知音。
咖啡行业对于“快”的另一种体验来自于外包装的创新。
在当下,无论是速溶咖啡、瓶装即饮式咖啡,还是外带式纸杯咖啡,其载体都是方便轻巧的。我们可以随意端一杯咖啡上地铁享用,也可以放一瓶喝了一半的咖啡在手提包里。
上岛咖啡的包装在这之中显得“独树一帜”,它统一用店里欧式风格的陶瓷杯做载体。这种方式既不便于携带,也不符合现代消费需求。人们只能在店里专心地享用,不能随时随地拿着品尝。
消费模式:固步自封
产品不革新,顾客就不会被吸引。而消费观念不革新,则会赶跑顾客。
上岛咖啡一直是加盟的经营模式,却对于加盟的管理却并不到位。所以时常出现不同的店里有一些不同的消费要求。比如,在一部分店里,居然如今还一直
遵循着“最低消费”
据了解,上岛咖啡最低消费个人在25元左右,包厢在200到300不等。这样的消费模式不仅会引起消费者不满,同时也是一种强制消费的手段。
星巴克不久前曾公开说明,“哪怕你没有点我们一杯咖啡,你也可以使用我们的洗手间”。像肯德基、麦当劳这些餐厅也秉持这样的理念经营许多年了。
在各路商家都在打“为您便利、大方好客”的牌时。这让人看到了上岛咖啡无力回天的原因。
上岛咖啡从辉煌再到穷途末路,也给其他餐饮品牌一个重要的启示:不管品牌再好,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的制度体系,不能紧跟时代潮流,是跟不上这个“快”时代的。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3613841283
标签:
食品安全网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上岛咖啡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