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物流网

上岛咖啡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时间:2023-05-02 03:15:08来源:admin01栏目:餐饮美食新闻 阅读:

 

上岛咖啡,曾经是多数人心目中高逼格的消费场所,如今一群人出门,要是其中有个人提出:我们去上岛咖啡吧,一定会被嗤之以鼻,最后肯定是被拉进了商场的星巴克。

1968年,陈文敏在台湾地区创立上岛咖啡。1997年陈文敏到大陆海口考察咖啡西餐业市场,一年后就在海南开出了第一家内地店。此时刚刚改革开放,大陆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上岛咖啡又领先星巴克和COSTA进入内地市场,所以缺少同行业竞争,占据了最好的市场时机。由于当时大陆地区咖啡厅市场空白,而且咖啡厅带有新鲜感和奢侈感,上岛咖啡一时之间吸引了众多城市小资和商务人士前去消费。截至2004年7月底,“上岛咖啡”在全国已经开了超过600家店,加上由上岛衍生出来的子品牌,上岛体系在中国大陆拥有超过3000家店面,远远超过了星巴克等咖啡连锁商的开店总和。然而,上岛咖啡高开低走,寥寥数几年就从全国3000家门店到忽然间“集体消失”,如今上岛咖啡具体还剩多少门面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在大街上你已经很难再看到了,早已经被后来者星巴克甩在了身后。

本来上岛咖啡是可以成为像“肯德基”、“星巴克”这样超级品牌的,为何今天却落入让消费者趋而避之的尴尬境地呢?

上岛咖啡的打法简单粗暴,初次加盟费每年20万-30万元,后期续约费每年5-6万元,之后加盟商就可以自由开店了,但是上岛咖啡后期既没有开店选址的调研和指导,也没有中期销售的支持,甚至也没有后期营销数据分析,对加盟商基本就是放任不管的态度,而毫无创业经验的加盟商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这样说起来,加盟商等于是花了几十万块钱只买了一块“上岛咖啡”的招牌。虽然在当时这还能算一块金字招牌,然而上岛咖啡这种放任自流的做法带来的必定是行业乱象。

首先,对于上岛咖啡来讲,只要给钱,任何人都可以开个店,缺乏严格统一的品牌加盟管控标准。而自我经营的加盟商关注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利润,对于咖啡的品质究竟时好时坏,他们并不关心。这就导致了店面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加盟店跟上岛咖啡本来的高端定位背道而驰,而上岛咖啡对这些异动也毫无察觉,久而久之,上岛咖啡就失去了品牌统一调性,价值大打折扣。

然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上岛咖啡的股东们在前期成功zhi’hou,缺乏危机意识,不仅没有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像星巴克这样的竞争品牌,反而各自打上了小算盘,纷纷在自己分管的商业区域内,开出了两岸咖啡、迪欧咖啡、欧索米萝咖啡等相同定位的咖啡品牌,和上岛咖啡直接抢夺消费群体和市场。这样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主要品牌都还没有管理清楚的情况下,就盲目追求品牌扩张,做出来的市场也注定是一盘散沙。

除了缺乏“统一化”、“标准化”的加盟管理制度以及股东们的各自为营,在上岛咖啡发展后期,还频频爆出丑闻,和消费者法律纠纷不断。究其原因还是放养的加盟模式,不仅总公司跟加盟商之间呈现割裂的状态,连各个加盟店之间也是割裂的状态。所以当一家门店因为经营不善而被迫关店之后,消费者的储值卡就无法兑现,然而当消费者并不知情,当他们将同是上岛咖啡的卡拿到别的店使用时,却被告知无法使用,消费者肯定不会吃这个哑巴亏,借助舆论的力量声讨上岛咖啡。上岛咖啡还被爆出强制消费等丑闻,形象也是一落再落,店铺也是关了一家又一家。

上岛咖啡从辉煌再到穷途末路,也给其他餐饮品牌一个重要的启示:不管品牌再好,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的制度体系,上下联动以及对品牌的深层次维护,坐吃山空的态度,就是等于慢性自杀。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3613841283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食品安全网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上岛咖啡是怎么没落的?

下一篇: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上岛咖啡?

相关推荐
  • 预制菜5项大奖出炉,华鼎供应链荣获“最具竞
  • 新春将至,锅圈食汇预制菜持续升温
  • 餐饮怎么做?难做?没搞懂这5点,千万别做餐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