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树到茶杯,漳平水仙的“王子”和“公主”经历了什么?(上)
就面积而言,福建不算一个大省。但靠海而且多山的地理特征,造就了它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茶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植物,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衍生出了多姿多样的品种。勤劳智慧的先人们,为不同的品种找到了各自适合的加工工艺,于是形成了多种享誉海内外的茶,比如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等等。
跟它们相比,漳平水仙的名气似乎小了一些。然而喝过它的人,往往赞不绝口——它的低调,或许只是产量有限,以及营销推广不足而已。
漳平水仙茶饼
漳平之行,我们在市区的一家茶舍里品尝了两种不同的漳平水仙茶——王子和公主。王子的浓郁与公主的清香,让我们喜爱不已,对第二天探访九鹏溪的行程充满了向往。
1、水仙三种香
我们拜望的是漳平水仙的第四代传承人张兴裕老师,一位十几岁开始学习制茶,至今已经53年的老师傅。媒体上的许多“大师”把制茶、喝茶说得神神秘秘,而张老师很健谈也很坦诚。对于我们的问题,他甚至会用许多植物成分与生化反应来解释他的经验。对于研究食品工程的我来说,这实在是非常愉悦的交流。
茶叶跟其他食品一样,起始于特定的原料,通过特定的加工工艺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最终形成特定的风味和口感。
张老师把这总结为“漳平水仙的三种香”,即:品种香、产地香和师傅香。
漳平水仙需要用水仙品种的茶树来做——这就是“品种香”。
漳平水仙中的“水仙”二字,既是这种茶叶的名字,也是所用的茶树品种的名字。这跟“安溪铁观音”的情况是一样的。茶园里的茶树在我们看来都差不多,而在张老师眼里,它们就明显不同。在“水仙”叶片的边缘,锯齿较为稀疏,形状一般是直角。而铁观音茶树的叶片则是长椭圆形,两头更尖,叶片边缘的锯齿更密,锯齿形状一般是锐角。
除了形态上的差异,水仙茶树的叶片更为肥厚,内质丰富,这也为它转化出丰富的风味提供了物质基础。
水仙茶树在哪里都可以生长,但只有漳平南洋的,做出来的茶才是“漳平水仙”——在武夷生长制作的“武夷水仙”,味道就跟漳平水仙不一样了。
漳平九鹏溪
南洋的九鹏溪是漳平水仙最核心的产区。张老师说,九鹏溪这一带山清水秀,土壤中性偏酸,长出来的水仙茶树品质最佳。
他把这叫做“产地香”。
而“师傅香”就是不同师傅对于加工工艺的掌控。漳平水仙属于乌龙茶——跟绿茶和红茶相比,乌龙茶加工过程中需要掌控的物理化学过程要更为复杂一些。在不同的天气环境下,需要采用不同的工艺条件,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而这,在传统的制茶工艺中,就完全靠师傅自己的经验了。
张师傅给我们举了摊晾的例子。
摊晾是乌龙茶制作的第一步。采摘来的鲜叶要摊开,让叶片失去一部分水,同时叶片继续呼吸作用和酶促氧化。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蛋白质和淀粉等大分子化合物降解,产生的氨基酸和糖会成为茶叶中的风味物质。张师傅说,摊晾的关键是要控制叶片中的温度和“走水”的速度,而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状况,都会影响到摊晾的效果。在具体的某一天,根据天气情况,把鲜叶摊晾到什么样的厚度,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完全靠师傅的经验来把握。
在一批茶叶制作的十多个小时中,还有许多步骤都对于最终产品的滋味口感有着明显的影响,而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操作条件,都取决于师傅的经验。
对于时下流行的“传统制茶”“纯手工制茶”,我问张师傅如何看待机器的使用。本来以为这样的“非遗传承人”会对现代机器的引入嗤之以鼻,没想到老人家说:机器的引入拓展了师傅的能力,比如使用空调来控温除湿,就可以在不那么好的天气下也能实现好的品质。
对于“技艺传承”与“商业化生产”,张老师也保持了相当理性开放的心态。他说,机器是提高效率的工具,但做出来的茶如何关键还是师傅的把握。比如要摇青机可以大大提高摇青的效率,操作好了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摇青效果。不过摇青机的处理量大,跟他自己手工摇相比,也还是有一些差距。
在技艺传承与降低成本之间,他选择了传统的“中国方式”——大儿子跟他追求极致的传承,二儿子采取工业化的方式去生产价格亲民的产品。我们问他结果如何,他笑答:大儿子能够达到他80%的水平,而二儿子的产品多、价格低,所以有时候别人来找他买茶的时候,他会会说 “已经卖完了,你去看看老二的那些便宜的你是否喜欢”。
因为太紧,我们并没有机会品尝“老二的那些便宜”的跟张老师的产品有多大差距。不过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极致优质”的产品也还是只能作为偶尔体验,日常饮用的话,价格实惠而品质低一些的产品,也还是更受欢迎的吧。
标签:
上一篇:从茶树到茶杯,漳平水仙的“王子”和“公主”经历了什么?(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