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马老读城|都江堰的茶马互市、西路边茶出灌县

时间:2023-01-28 06:55:24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都江堰的茶马互市

茶马互市,在现有文献记载中始於唐,唐人封寅《闻见录》中有“往年回纥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的记载,这就是茶马互市最初的皱形,后来逐渐形成一种常规和政策,以茶治边是历代封建王朝控制少数民施的一种策略。

灌县地区的茶叶场及茶马贸易,汉唐时期记载不多。北宋开国之初,由于与少数民族关系紧张,曾严禁茶叶输往边地。“祖宗时,禁采边地卖茶极严,自张松大驰永康之禁,因此,诸番尽食永康之茶。”可见,宋初统治者很重视茶叶,把茶叶作为向少数民族施加压力的一种武器。宋代的永康就是现在的灌县,张松大弛永康茶之禁,灌县的茶叶,开始成为川西北兄弟民族饮用的来源。北宋初灌县的茶叶很多,不仅有许多专业茶园,并有不少官营茶园,如著名的青城茶场、味江寨场、导江县场、永康军茶场、蒲村茶场等,均较为有名,其产量可使“诸番尽食”。当时,管理茶场的官员和头马的管员,各属一司,互不相辖。宋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神宗赵填,听从了群牧判官郭茂恂的建议,并茶业买马为一司,专司以茶易马,这就是茶马司,当时的永康军设置了这种员司。

图源:茶溪谷

元符末(公元1101年)程之邵以蜀产之茶与川青高原的少数民族进行交易,没有多长的时间,便获得战马万匹。北宋之末,战乱频发,战马损失极为严重。程之邵掌握兄弟民族“食肉饮酪”对茶特别需要,主张严禁茶叶买卖,以茶博马,果然收到很好效果。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从关帅古之请,令四川宣抚史支茶博马。绍兴五年,已经在永康所属威,茂诸州设置茶场马场”。

图源:茶溪谷

宋代支撑茶马互市的茶叶,一部份依靠官营茶场的“官茶”,大部份依赖对民间的“税敛”和采购,主管茶马互市的茶马司,同时也担负民间茶叶的统购。元、明茶禁略开,茶马互市不完全限于官方,也允许商人贩边茶以易马,但仍有一定的限制。

图源:小红书 也可玩茶

清初仍沿旧制,置茶马司,以茶博马。到雍正时,情况有所变异,除以茶博马外,并在益、文、黎、雅、茂、永康军均没市马场,招徕番马,用银钱布帛来换马。同时,亦允许少数民族以银钱和其它土产来换茶买茶,茶禁又进一步开放。

图源:小红书 也可玩茶

都江堰市(灌县)西北边地少数民族,茶、马及其它山货药材、日用杂品的交换,多在每年秋、冬进行。最初,少数羌藏民族,多结伙成帮,驮运山货药材、皮毛等只能在指定的西门外风栖窝一带驻扎,然后进行茶货交易,后来随着民间商贸的兴起,商人们在都江堰(灌县)城关设立了骡马栈、货栈、交易的方式也有了变化,少数民族的马帮驼队也能进入城区了,当时销售量之大,动辄就是数百担茶。由此,一条由以茶博马开始的商道,从本质上转化为一条具有真正各民族互通有无,促进民族犮谊和经济发展的南方丝绸之路了。

西路边茶出灌县

清代四川边茶分为两路,从成都府治出南销向西康、西藏者称南路边茶,以雅安为制造中心,以打箭炉为集散地。出都江堰市西门销向川西北及毗邻之甘肃、青海诸省乃至中亚者为西路边茶,以都江堰市(灌县)、安县为制造中心,以松潘、理县为集散地。都江堰市所产西边茶,其原料除本地采集外,大量的要由邛、蒲、崇、彭等外采买,每年约二三万包,约值大洋三十万元。因此可以说都江堰市(灌县)是四川西路茶的主产区及发仞之地。

图源:艾斌

千百年来,生活在高原上的那些牧民更是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饮茶,因为他们每天食用的是牛羊肉和酥油掌粑,而饮茶的作用便是帮助他们消化止胀吸收。

那时候,藏区人民生活所需的盐巴、粮食和茶叶、烟叶、布匹、铁器等,大都通过来往于茶马古道的商贩把出产于山里的牲畜、皮货、山药(鹿茸、麝香、贝母、虫草、鸦片)、山货(虎、豹、獐、鹿等野生动物皮毛,花椒、蘑菇、苹果、核桃、胡豆等)等用骡马等运下山来,与汉民进行交易,于是就形成了至今还可看得见的两条“茶马古道”:一条是起点为有“小成都”之称的都江堰市(灌县),从玉垒关经龙溪娘子往草地松藩全长近700里的“松茂古道”, 那是一条当时藏羌民族与汉族茶马互市的重要生命线,有着“南方丝绸之路”的美誉。而另一条则是以青城山下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太平古镇为起点,经青城后山泰安寺,翻越大火地,再由水磨通往威州(即今天的汶川)、茂县、松州(即今天的松潘)、大小金川的茶马古道。

松茂古道(1934年)庄学本 摄

清末明初,作为茶马古道进入藏羌地区水陆交通枢纽的都江堰市(灌县)城仍然是繁华异常热闹非凡。当时城里仅经营“边茶”(亦称“马茶”)的商家就有“何记丰盛分号”、“严记义合全号”、“马记本立生号”,继有“聚盛源号”,时称四大茶号。民国初期经营尤盛,后历经战乱灾害,渐趋衰落。民国25年(1936年)后,川帮继起,走松茂茶马古道的有裕国祥、利民、祥福、康民、庆福等茶号,走理县小路的有恒丰、德厚长、昌隆永、辰丰云等。边茶销量在5000担(1担400斤)上下,最高年近10000担。

民国时期,经营细茶的有大同春、大同庆、复兴、清和、雷远记等茶号,年销售量在1400担左右。

小编按:都江堰的松茂古道,现在都江堰景区内还存有部分,松茂古道不仅是贸易之路,也是藏汉民族往来交流的交通纽带。

作者:马瑛

都江堰本土作家,有上百万字的小说、报告文学、电影电视剧本发表。近年来马老主要从事道教文化、水利文化研究,潜心发掘都江堰蕴藏的丰富的文化积淀,有《青城山道教志》、《青春杨柳河》、《月是故乡明》等作品问世。

(文据住在都江堰)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文来有根,历来有脉”的水磨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