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邓少模:西路边茶滋味醇正汤色红黄,绵竹县遵道乡也曾是其主产区

时间:2023-01-28 06:54:58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当人们在数说茶叶的品类时,很少有人知道茶里还有个品种叫西边茶。西路边茶茶叶历史悠久,作为四川边茶的代表性茶叶,主要产区为灌县,亦如今的都江堰灌口镇。绵竹县遵道公社也曾是其重要出产地。

茶马古道

所谓西边茶,其实就是老人们口中常说的“老茶”或“熬茶”。西路边茶外形篾包方正,四角稍紧;色泽黄褐;内质稍带烟焦气、滋味醇正;汤色红黄;叶底黄褐。

据相关资料记载,此茶源于明代以前,盛于清代和民国,直到新中国的八十年代末。此茶通过茶马古道专门销往我国的青海、宁夏、西藏、内蒙等少数民族地区。

由于此茶具有消炎杀菌、消积化食、解油利尿和健脾益胃的作用,加之熬煮出的茶水香气四溢、沁人心脾,所以深受广大牧民的喜爱,这也很自然地成了他们的生活必需品之一。除了少数民族饮用此茶外,我们汉族的农村、山民乃至城镇的平民,也都喜欢在灶的前额用木钩挂上一把大的陶制茶壶,抓上一把西边茶放进壶内,掺上净水,用灶堂内烧饭做菜的柴草尾火,将其慢慢熬开,便可直接饮用这种茶水,或用来泡饭,确实很香,别具一番风味。在如今的中老年人群中,很多人都喝过这样的茶水,也亲身经历过这样一段历史。

茶壶

在七十年代,毛主席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对农业又做出了“粮、棉、油、麻、丝、茶、糖、茶、烟、果、药、杂”要全面发展的具体措施。当时由绵竹农林局牵头,县多经办组织了供销社、土产公司联合办起了“绵竹县西边茶厂”,由曾辉老师担任厂长兼技术员,厂址选在遵道公社十五大队(纸厂沟)古龙洞下边的罗华富大院子。当时由曾老师亲自把关生产出的西边茶,是名噪一方,供不应求,外地客商闻名而络绎不绝地前来订货,茶厂生意一片红火兴旺。

采茶

西边茶的原料来自于各个林场或茶场在夏末秋初从茶树上修剪下来的枝条,去除较粗的老茶杆后,用铡刀连梗带叶铡成约一寸来长的段状,装入大木甑上锅蒸制,待上汽,茶香飘出后,从甑中倒出,待茶坯热气散完后,再入锅中翻炒至微焦,炒好趁热装入铺好篾笆的木质模具中,用木杵将茶坯筑紧压实,再将篾笆带茶打包封口。封口处用大竹夹夹好,茶包的四角用小竹夹夹好,茶包约73-74斤一包,打好包的茶包子整齐堆码,让茶坯在篾包内自然发酵,待茶坯里产生了花子(茶菌)后,连包装在太阳下晒干,就成了西边茶成品,茶的等级以茶坯内的花子多少和茶花子的颜色而定,茶花多且呈黄色(金花)为上等,其余次之。

炒茶

当时茶厂的制茶原料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各林场、茶场将修剪下的老茶树枝条直接送交茶厂;二是供销社采购站把零星散户的茶树枝条收购后送交茶厂。由于原料供应断断续续,茶厂制茶也只能做做停停。一年以后,茶厂由于原料不足、人工成本增大、产品的产量过低,茶厂就停办了。

为了保障西边茶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便采取了各林场或茶场各选派两名技术骨干,由曾辉老师负责集中培训西边茶的制作技术,结业后回到各自的林、茶场,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自行制作西边茶成品,合格产品由供销社按分配的任务指标统一收购,并送交绵竹县外贸公司统一对外销售。这样一来,茶的产量增加了、品质也提高了,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各林、茶场的经济收入。我在当知青时期从1976年至1978年连续三年参加了遵道十七大队林场制作西边茶的全过程。

坐茶馆

西边茶在计划经济特殊时期的茶叶市场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为当时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物资的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变,西边茶在当今的茶叶市场上,也很难见其踪影了。但是在我们眼中,老年人这一代人们的印象中,那股浓郁的茶香味,仍不时地飘浮在脑海之中,让人久久难以忘怀。(邓少模/整理)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西南茶马古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千年回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