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蒙顶黄芽味独珍

时间:2023-01-28 04:23:30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喜欢茶的朋友,都知道有副被誉为中国第一茶联的对子,那就是“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大家知道这幅对联的出处吗?

 这事得追溯到宋、元、明三代。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在四川为官,他的《卜居》诗中有“雪山水作中泠味,蒙顶茶如正焙香”一句,从目前看是陆放翁最早将“扬子江心水”与“蒙山顶上茶”并论的,中泠”即指扬子江中的中泠泉。元朝,那时有一位散曲家叫李德载,他在作品《中吕·阳春曲》里写道:蒙山顶上春光早,扬子江心水味高。陶家学士更风骚。应笑倒,销金帐,饮羊羔。,李德载略加变化把此意写进了元曲而传唱。到了明代,陈绛在《辨物小志》又记:“谚云,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看得出,自宋至明,诗、曲里的文字慢慢在民间融合后,演变成了脍炙人口的茶联。

去过四川旅游,大多在其省内茶馆还能见得到这样一副茶联:虽无扬子江心水,却有蒙山顶上茶”,要说上面那副颇有高高在上之意,那下面这副就一下子从仙气缭绕的山顶落到了地下,十足的烟火味道,彰显了四川朋友的实诚及对家乡茶品的引以为豪。

 蒙顶山在四川省有名的“雨城”雅安市境内,位于青藏高原到川西平原的过渡地带。蒙顶山海拔1456米,“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杉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山中常年云雾飘渺,细雨霏霏,因“雨雾蒙”而得名,素有“雅安多雨,中心蒙山”之说。

传说,蒙顶山植茶始于西汉雅安人吴理真,其亲手种茶于上清峰。吴理真到底是哪个朝代的人物,是僧、道、俗哪一家,目前学界尚有争议,因为历代文字资料对他的出身记载不同。比方说大多资料都说吴理真为西汉僧人,明正德年的状元、大学问家杨慎(1488—1559年)在《杨慎记·蒙茶辨》提出了反问:“名山之普惠大师,本岭表来,流寓蒙山。按碑,西汉僧理真,俗姓吴氏,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陨化为石像,其徒奉之。号甘露大师,水旱,疾疫,祷必应。淳熙十三年(1186年),邑进士喻大中,奏功德及民,孝宗封甘露普慧大师,遂有智炬院,遂四月二十四日,以隐化日,咸集寺献香。宋、元各有碑记,以茶,由此兴焉。夫吃茶西汉前其名未见,民未始利。浮屠自东汉入中国,初犹禁不得学。。杨慎认为佛教是在东汉才传入中国的,所以对“西汉僧真”种茶蒙顶提出了质疑。还有学者认为吴理真是宋代以后的人,原因是宋代以前的各种文献没有述及吴理真其人。

蒙顶山天盖寺“天下大蒙山”碑述遗刻记:祖师吴姓,法理真…自岭表来,随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唯二三小株耳。"。五代毛文锡《茶谱》载:"蒙山有五峰,环状如指掌曰上清,曰玉女,曰井泉,曰菱角,曰甘露,仙茶植于中心蟠根石上,每岁采仙茶七株为正贡"。吴理真在宋代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被封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并把他植茶之地封为“皇茶园”。清雍正《四川通志·卷三十八·物产·雅州府·仙茶》名山县治之西十五里,有蒙山,其山有五顶,形如莲花五瓣,其中顶最高,名曰上清峰,至顶上略开,一坪直一丈二尺,横二丈余,即种“仙茶”之处。汉时甘露祖师,姓吴名理真者手植。至今不长不灭,共八小株。其七株高仅四五寸;其一株高尺二三寸。每岁摘茶二十余片。至春末夏初始发芽,五月方成叶。摘采后其树即似枯枝。常用栅栏封锁。其山顶土仅深寸许,故茶不甚长。时多云雾,人迹罕到。”。

 耕而陶个人认为,吴理真应该是一个杰出种茶人的具象,是承载了历代蒙顶山茶文化的一个文化符号。究竟其人如何,这个问题还是留给专业人士去考证吧,我们翘首以观。但无论怎样,吴理真是中国茶叶种植史上第一个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名有姓的种茶人,这一点是无疑的。

 顾炎武《日知录》云:“自秦人取巴蜀后,始有茗饮之事。”。 言下之意,秦军灭巴蜀两国后,壁垒被打破,流行于巴蜀一带的饮茶习俗开始向外传播。西晋张孟阳《登成都楼诗》说蜀茶:“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此句亦为唐陆羽《茶经.七之事》所引用,可见张载之言不虚。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好一个“茶中故旧是蒙山”,唐代白居易一首《琴茶》道出了四川蒙顶山产茶历史的悠久。

 蒙顶山茶在唐时已名冠天下。唐《元和郡县志》里说“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蜀茶得名蒙顶,于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李肇撰《唐国史补》又说“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由上可见,蒙顶茶在唐代已有石花品种的蒸青绿茶,外形有散茶,有方茶,且量少而价高。

唐人嗜蜀茶,白居易有诗云:“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正值春深酒渴的白香山,逢新蜀茶寄到,赶紧汲渭水烹煎,欣欣之状,跃然纸上。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的唐代大诗人孟郊在《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里说,当他的蒙顶茶“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了的时候,就心急如火地向在朝中的朋友“乞寄”,“锦水有鲜色,蜀山饶芳丛…幸为乞寄来,救此病劣躬。”。蜀茶之美可窥一斑。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 皇封蒙顶茶创始人吴理真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上清峰的七株“仙茶”,列为贡茶,并修建石栏围护,取名“皇茶园”。宋代万春银叶、玉叶长春茶始现。北宋苏轼的表兄、书画家文同在其《谢人惠寄蒙顶茶》诗里赞曰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对蒙山茶作了极高的评价。明代,蒙顶山又创制名茶“甘露”,比肩“蒙顶石花”。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四川总志》载“上清峰产甘露”。看,至此,蒙顶茶的主要当家品种石花、万春银叶、玉叶常春、甘露相继问世,独缺了咱们今天的主角“蒙顶黄芽。那么蒙顶黄芽是什么时候问世的呢?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寻找到了答案。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载:“真茶性冷,惟雅州蒙顶山出者温而主祛疾…。李时珍说,在雅安的蒙顶山产有一种茶,它喝起来比绿茶温和。《本草纲目》约成书于明万历十八年(1578年),其时白茶、绿茶、黑茶已明确出现,红茶、乌龙茶还各要约数十、一百多年后才会在武夷山问世,那大家想到李时珍说的这个“温”茶是什么茶了吗?对,黄茶。也就是说,这时候已经有黄茶在蒙顶山诞生了。原料是不是芽茶,李时珍没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蒙顶黄芽在这个时间点或前或后出现了。

说正宗的蒙顶黄芽,那还得是出自四川本地群体种老川茶。这个品种做出的茶芽头壮实、显毫,色泽黄,汤色黄亮,甜香温和,汤水稠滑。由于芽茶原料细嫩,所以制作起来尤其精细。制作蒙顶黄芽的工艺流程分杀青、初包、复炒、复包、三炒、堆积摊放、四炒、烘焙干燥。

我见过很多人在清明前都兴致勃勃地说买到了或者某个朋友送了自己顶级的蒙顶黄芽。我说呀,您在清明前喝到的顶级蒙顶黄芽很可能不是四川本地群体种老川茶做的,是其它品种做的,因为四川本地群体种品质好的高山老川茶开采是比较晚的,加上黄茶制作工艺时间长,精工细作、品质高的蒙顶黄芽茶不太可能在清明前成茶(除非早春气候温暖导致开采时间提前)。拿2019年来说,我做了点蒙顶黄芽,那个茶青是3月28号才开始开采的,制作时间逾三周,那个茶真是好,喝过的茶友都说它堪比“冰糖雪梨银耳汤”。清明前有一些外地品种被用来当做蒙顶黄芽的原料,比方说福鼎大白这类茶的芽头。提醒大家,喝正宗蒙顶黄芽茶,选茶要仔细,品种排第一。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蒙顶黄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