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意思的一次活动,是去峨眉山,到竹叶青的茶博园采茶,是在清明前,去采明前的茶。我们一行人,记得有学者易丹教授、《优雅》杂志主编郭彦、作家洁尘、画家李中茂、诗人何小竹等,还有媒体和竹叶青茶业的几位朋友们。大家背着小竹筐,兴高采烈地在茶树中,认认真真地采着芽尖,认认真真地摆着各种姿势拍照留念。开始觉得十分有趣好玩,因为以前没干过这活,新鲜。慢慢地,就觉出辛苦来了,采芽尖原来也是个技术活,单调又吃力。我们辛辛苦苦地采了一个多小时,待茶博园的茶师傅们现场把我们一行人采的茶叶炒出来,结果还不到一两,弄得大家挺沮丧的。也知道了每天的这一杯茶,香得如此不易。
关于竹叶青的名字,记得在文章呈现时还有个有意思的小花絮。我很喜欢的成都女诗人翟永明(我们都叫她翟姐)有一首诗《在古代》,其中有这样的诗句:“在古代,人们要写多少首诗?∕才能变成崂山道士,穿过墙, ∕穿过空气 ,∕再穿过一杯竹叶青,∕抓住你。”当时一直以为竹叶青是自古就有的名字。后来看资料才知道,茶是古已有之,但名字却不是古已有之而是今人给的。据说是1964年,陈毅一行途经四川,到峨眉山游览,在山腰的万年寺休息。寺里的一位老僧人泡了一杯新茶送到,陈毅喝了两口,觉得味道很好,便问老僧:这茶产在哪里?老僧说:茶是峨眉山的土产。陈毅又问:这茶叫什么名字?老僧说:没有名字。请为它取个名字吧。陈毅沉吟再三,说:这茶形似竹叶,青秀悦目,就叫“竹叶青”吧。于是,这峨眉茶从此就有了竹叶青的名字。老实说,这名字取得不俗。故事很有趣,但条件有限也没有去做过专门的考证,不知真伪。
不过,峨眉山产茶的历史悠久倒是有文字为证,唐朝李善所著的《文选注》中记载:“峨眉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宋代大诗人陆游有诗云:“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峨眉山的报国寺有一古茶联: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在万年寺也有一副古茶联:赐茗出龙团,奇书观鸟迹。四川是茶叶的发源地,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了,这已是经过了学界考证的结论。在古代,茶叶曾经被称为“荼”,“茗”,“葭萌”。
峨眉一直是佛寺文化很兴盛的中国四大名山之一,儒、道、释、武术源远流长。峨眉山的历代高僧都会种茶制茶,这竹叶青就是峨眉高僧们自种自制的绿茶。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好的绿茶都是来自深山的。峨眉山一年里三百多天是云雾天气,从物理性上来说,倒十分适合茶树生长,在高海拔下,云雾缭绕、漫射光丰富,各类化学物质转化和积累,让茶树能长得肥壮柔软。制作竹叶青的芽头茶,不取叶子只取芽心,所以味道特别鲜嫩,香气馥郁。没想到这产自峨眉山的土生土长的茶,伴着历代僧人们的修行,延续下来,然后被竹叶青茶业打理出了一番现代规模来。居住在成都的人都知道竹叶青是峨眉茶,据说外地人好些还以为竹叶青是酒,也是挺有趣的误会。
本文:如果茶叶有记忆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awen/208962.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人生如茶,品的是良知
下一篇:惊蛰,上山喊茶的日子
标签:如果茶叶有记忆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