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着力实现冷水鱼产业发展
摘要:青海着力实现冷水鱼产业发展,与山东的产业优势和门源的产业基础结合起来,促进东西部的协作和产业发展。
丁玉梅“我们省冷水鱼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最大的产区龙羊峡的虹鳟鱼苗就是来自门源县,这里也是全国产量最大的三倍体鲑鳟鱼苗繁育基地。”门源县佳联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佳萍介绍。
7月6日,沐浴着油菜花的芬芳,走进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泉口镇旱台村冷水鱼繁殖和育苗基地,精神焕发的王佳萍迎了出来。今年是王佳萍在青海的第四个年头,这四年她可谓是“盆满钵满”,年年都有收获。
养鱼养了近二十多年,王佳萍从没想过到青海。这一切还得从山东省援建青海说起。
山东援青干部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门源有很好的冷水资源和悠久的养殖冷水鱼的历史,但传统的流水养殖只能是“靠天吃饭”。如果有了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冷水鱼产业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山东援青工作组通过牵线搭桥,借鉴西藏、新疆冷水鱼养殖经验,依托上海海洋大学的技术支撑,门源县冷水鱼繁殖和育苗基地于2017年8月开工建设。
2018年8月建成后,由门源县佳联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该项目彻底结束门源鱼苗外省采购、粗放养殖、鱼价低廉的历史,解决本省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苗种需求。
起初王佳萍也有担忧,不了解青海的市场,市场会不会不认可繁育的鱼苗。后来开始翻阅青海省渔业养殖相关的政策,最后她得出结论——青海渔业养殖管理体系非常成熟和完善,有最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有最优惠的鱼苗补助费用,任何一个渔业养殖户都会心动,她也不例外。
2018年12月,她和丈夫张智引进第一批70万粒丹麦鲑鳟鱼卵,正式开始孵化。与此同时,在山东援青工作组和海北州委、州政府的帮助下,积极申请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
经过8个月的评估监测,2019年10月,王佳萍顺利拿到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门源的冷水鱼苗可以走向市场,可这销路要怎么打开?
“海北州委常委、门源县委书记孙绣宗主动帮忙联系海东市区县水产站的负责人,山东援青工作组组织企业等团体来基地参观。”王佳萍坦言这一路走来,政府可没少帮忙。
2019年11月,门源县冷水鱼繁殖和育苗基地的首批62万尾虹鳟鱼苗,首次签约发售仪式在门源冷水鱼基地举行。虽说仪式在寒冷的冬季举行,可众人心里特别热乎。
这次仪式被王佳萍称作“破冰之旅”。与此同时,门源县将山东省援建的13个村650万元资金投放到养殖基地,以每个村包养一个鱼池的形式,让基地经营企业每年给村里实行保底分红。2020年至2022年年末,分红可达104万元。
基地带动了旱台村脱贫户就业,雷发军就是其中一员。来到养殖车间,雷发军熟练地移动扁口水管,缓缓将幼苗培育缸内沉淀的饵料和粪便吸到外面,在基地的四年,雷发军已熟练掌握冷水鱼养殖的相关技术,完全可以独当一面。
2020年,进口量受限,国内商品冰鲜鱼需求量扩大,虹鳟鱼苗变得紧俏,王佳萍处变不惊,一边保稳产,一边积极跟商家沟通,原本鱼苗长到5克才出售,现在市场鱼苗缺口大,鱼苗长到3克就被商家订完了。
“2021年,基地产能达到260至300万尾,产值600万元。”王佳萍说,今年还有1800万元山东援建资金的投入,实施基地二期建设项目,二期达产后,每年可增产鱼苗超800万尾,整个基地年产量预计能有1300万尾。
冷水鱼繁殖和育苗基地后期,将与山东的产业优势和门源的产业基础结合起来,促进东西部的协作和产业发展,并围绕“一个规划引领,一个企业带动、一套政策扶持、一个品牌打造、一项产业发展”的思路,着力实现冷水鱼产业发展。(丁玉梅)
第一篇
最后一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