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飘香产业兴 合作联盟聚活力 阳新浮屠开创“新农人”模式
摘要:近年来,浮屠镇围绕“支部领航、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市场运作、抱团发展”的思路,推行“党支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该镇3367户脱贫群众生产生活呈现出新面貌。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吴华臻 邓红芳 记者胡毅)盛夏,走进黄石市阳新县浮屠镇,天蓝、水清、地绿、景美,好一幅新时代美丽新画卷。
实地解民忧 吴华臻摄
近年来,浮屠镇围绕“支部领航、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市场运作、抱团发展”的思路,推行“党支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带动38个村集体经济股份专业合作社,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按下产业共富“总开关”,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该镇3367户脱贫群众生产生活呈现出新面貌。
乡村“新农人” 打造“金饭碗”
在浮屠镇北煞湖农场,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1.5万亩绿油油的香稻,长势喜人。
“新农人”石裕松的家里,各式农机摆满院子。他承包300多亩稻田,“从育苗到施肥再到收割,我们共享机械化资源,再也不用‘靠天吃饭’,年收入10多万元,当新时代农民挺好!”
“稻虾共生”,一田两业。年青的刘富国返乡投资900万元发展虾稻共作1000亩,去年产小龙虾10.5万公斤,收香稻63万公斤,收入400多万元,除去成本,每亩平均收入3500元。
“除了种植方式规模化和科技化,年轻人种田的视角也更加多元。”李名汉说。浮屠镇“新农人”越来越多,带领更多村民奔跑在共富路上。该镇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式”农业生产模式,种植现代高效生态粮田5万亩,带动3000多户脱贫户就业增收,让百姓端稳“金饭碗”。
村民当“股民”,荒山变“金山”
6月27日,下屋村50亩水蜜桃园负责人邢庭平忙着招呼前来采摘的客人。“水蜜桃10元一千克,诸位尽情采摘。”邢庭平一边帮游客采摘水蜜桃,一边忙着接电话、回微信,“对,桃子已经熟了,您过来采摘吧。”
采摘水蜜桃 吴华臻摄
2019年,邢庭平联合5户脱贫户拓荒种植水蜜桃50亩、红美人30亩,去年收入20万元。
进入仲夏,浮屠镇果蔬园,从南到北,园园开张、户户带笑。园内果蔬拥有绝佳的口感、亲民的价格,让游客尽情享受。
“我们已经是第4年来浮屠采摘水果了,这狗血桃让人一吃就忘不了。”黄石市民杜丽已经彻底被眼前的美味征服了,她手脚麻利地穿梭在桃树丛中,不停选取中意的桃子放进提篮里。
家家有收益,户户是股东。浮屠镇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盘活闲置的荒山坡地,发展桃李、山茶、红美人、葡萄等16000亩,让“荒山变金山”,带动800多名50至60岁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月薪可达2200至3800元。
“我投资入股合作社当股东,土地流转得租金,就业领薪水,收入更加多元,日子有奔头!”50岁的脱贫户赵克顺高兴地说。
构建“共富田”沃土“生真金”
在浮屠镇下汪村正浩种植合作社果蔬园,翠绿藤蔓的枝叶下,一个个色泽光亮、圆润饱满的大西瓜,让人垂涎欲滴。30多个瓜农穿梭在瓜地里,忙着采摘、装箱、搬运……一箱箱打着“正浩果蔬”标签的西瓜,销往武汉等地。
西瓜喜丰收 吴华臻摄
两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如今88个自动化蔬菜大棚和阳光温室种植豆角、茄子、苦瓜、西瓜等,这些农作物抢“鲜”上市,第一波收成每亩平均收入2000多元。
同时,下汪村还发展了78亩蔬菜园和210亩莲藕,这不仅成为村民致富新引擎,更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武汉商贩李大胜说,他来下汪果蔬园“进货”19天了,每天向武汉大闸菜市场输送3000公斤果蔬作物。
“冬天大棚蔬菜技术早已成熟,现在尝试夏天种出大棚蔬菜新技术。这大棚设计看似简单,但科技含量高,棚内控温控湿,果蔬采摘时不但有口感,还有美感。”在蔬果大棚内,浮屠镇白浪村丽芬家庭农场负责人谈丽芬指着架上垂下的果蔬介绍。
白浪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陈祖伟说,“我们发展大棚蔬菜30亩、黄精50亩、杂柑100亩、山茶800亩,带动131名村民家门口就业,月薪达2000至3200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
近年来,浮屠镇不断发展现代农业、创建1万多亩蔬菜示范园,走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的新路子,促进村集体经济“强筋骨”,构建村民“共富田”,夯实乡村振兴“硬支撑”,绘就一幅村美、民富、产业旺的乡村振兴画卷。
第一篇
最后一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