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农业农村局提质增效 多措并举严把首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摘要:日前,北京市海淀区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持续推动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认证,不断谋划农业农村新发展,坚决严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关。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爱华 袁瑜璟)为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北京市海淀区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严守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切实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健康”,让人民群众吃的安心放心。
打造全程标准化基地,本地农产品证码齐全“双保险”
北京市海淀区有33家标准化基地,其中有2家北京市级全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基地,4家北京市级优级农业标准化基地。2021年海淀区打造的2个全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参照DB11/T 202、DB11/T 203与本基地实际生产建立了农业企业标准体系,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基地还将从优质种苗选择、投入品管理使用、明确检测计划等生产环节和实现质量溯源、实现品牌化销售等产后环节加强标准贯彻,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
2021年海淀区已使用2.9万余张农产品合格证,附证上市农产品有150余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生产主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承诺,印有合格证的农产品即为承诺符合农药兽药残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前,海淀区已实现合格证规模主体全覆盖,也有部分小农户参与使用。
北京市海淀区不仅为辖区农产品附上了承诺产品优质、安全的“承诺书”,还同时加制了能够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身份证”。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产品追溯二维码,查看农产品生产主体信息,了解农产品从播种、施肥、施药、检测到采摘成熟的全过程,可以一溯到底,全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亮出绿色“名片”,农产品也可以是地理标志
北京市海淀区农业农村局持续推动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认证,目前,海淀区已经有7家种植主体认证了绿色、有机农产品,2021年绿色、有机菜粮产量就有600余吨。近年来,海淀区农业农村局一直不断推动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认证,经过认证的农产品,可以保证从种苗采购、农资管理、农业投入品等农业生产活动都是按照绿色、有机的标准进行的。认证成功后,专业的认证机构每年都会检查其生产经营情况,保证所有认证单位在认证前、认证中和认证后按照绿色、有机标准生产和经营,在这样严格标准下派发了“名片”认证的农产品,其品质当然更有保障。
海淀区还有2项在农业部登记保护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京西稻”和“海淀玉巴达杏”。记者了解到,为了保护和发扬这2种珍贵的地标农产品,海淀区采取了许多有效手段。对京西稻,常年持续开展保护性种植,不仅启用了无人机投放害虫天敌的绿色防控手段,还每年量身定制京西稻专属肥料配方,连续6年开展原种提纯复壮工作,现京西稻种植面积约2000亩。对海淀玉巴达杏,海淀区专门设立了原产地保护园,对20棵精选的百年杏树设立围栏进行重点保护,保证产杏品质,目前海淀玉巴达杏种植面积4050亩,年产量1600吨。
拒绝带“病”上岗,层层把关护航农产品质量安全
北京市海淀区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海淀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的专业执法人员,全年高频率、不定期地对种植业基地和农产品经销商户进行督导检查。对禁限用农药、兽药使用问题及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也同时进行严格监管。在海淀区,农业投入品是严格落实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和使用记录等制度的。为提升检测效率,提高办案能力,海淀区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及各镇质检站配备了50台农残快检仪器,今年海淀区出动农安执法人员473人次,覆盖全区主要生产大户和生产企业。
海淀区2021年水果、蔬菜、粮食等农产品共开展区级监督抽查230批次,风险监测150批次,快速检测10000余个,覆盖全区所有生产主体,检测综合合格率超过99%,市级和国家级检测合格率均为100%。
北京市海淀区农业农村局将围绕海淀区作为首都中心城区、高水平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实践区和超大城市近郊区定位,不断谋划农业农村新发展,坚决严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关。
第一篇
最后一篇
标签:
上一篇:福州仓山区市场监管局守好三大安全底线 确保节日市场安全
下一篇:河南省肉协召开蛋品深加工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