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饼、下关沱、谭梅砖。”这是茶界对云南经典普洱茶出处的精辟总结。令人费解的是,前两句都以地名概括,唯独普洱茶砖以人名标注。
谭梅,为何有如此盛誉?
茶界“黄埔军校”的毕业生
午后的阳光,洒满昆明大街小巷,暖了早冬。
经开区一个娴静的湾落,就是谭梅工作的地方云南大境界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联系采访颇费周折,她要公司的负责人转告:“我就是搞普洱茶的时间稍微长点,没有什么可说。”
简单、直白,近似拒绝。
如果说“谭梅砖”是吹捧,那销量无疑是一个令业界折服的事实连续四年保持云南省茶叶出口第一。
“谭女士在哪里,经典普洱茶的‘味道’就在哪里。”德国马克公司(应要求,该公司名称为化名)的负责人说,我们每年都要采购普洱茶,但标准只有一项:谭女士监制就ok!
谭梅砖,显然绝非浪得虚名。
11月13日,谭梅出现在记者视线里:白色的帽子,天蓝色的工作服,正在制茶车间里轻快地忙碌着。一位熟悉她的人说,只要谭梅在公司,在办公室几乎找不着她,但到车间99%能找到。
“谭梅是我们公司的技术总监。”大境界公司一位陪同人员说,她的话语不多,今天的采访,估计会令你们有些失望。
善意的提醒很真实。
临到采访时,工作人员递上的一份谭梅的资料,似乎印证了上述提醒。
1982年,谭梅从素有茶界“黄埔军校”的安徽农大制茶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昆明茶厂质检科,专事茶叶技术和检验工作。当时,普洱茶发酵大师吴启英,是昆明茶厂负责生产技术的副厂长,两人互为师徒。谭梅在吴启英导的指导下,完成了茶界声名赫的“7581”创制。
创制初期,“7581”砖形比后来定型时略小、略薄,压制比较紧,透气性不好,砖上有纱布的印记,客户意见纷纷,市场并不太接受;应该说,整个七十年代,“7581”的市场表现较为平淡。
1983年,为适应形势变化和市场需要,昆明茶厂下决心扭转“7851”熟砖的市场表现,谭梅为主创人员。“7851”从模子、砖形、口感、拼配比例、发酵工艺等多方面进行改造,并重新试制新的机器,新机器从环节上保证了产品质量。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料选择上,选择了临沧沧源、双江等茶叶主产区的茶菁,原因是:沧源茶香气独特、醇和,双江茶茶气强烈;选择适度偏重的发酵,口感追求回甘、回甜、滋味醇厚。
改良后的产品受到市场欢迎,出现旺销势头,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产品定型,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7581”茶砖“黄金十年”畅销不衰,极受港、澳等市场喜欢,并经由他人转手台湾。这10年,也让谭梅完成了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到质检科长、技术副厂长、高级工程师的蜕变。同时,也奠定了“谭梅砖”美誉的未来。
或是长期与茶交往的缘故,谭梅身上弥漫着一种温和的气息,如邻家大姐,淡泊、宁静,话语甚少。只有谈到茶山、茶树、茶叶,她才犹如找到了知音,话语渐多,笑靥如兰。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本文:谭梅―30年专注普洱茶成就传奇人生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renjia/244678.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标签:谭梅―30年专注普洱茶成就传奇人生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