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沟芹菜、大泽山葡萄、云山大樱桃……以前,三农圈里提起山东省平度市,很多没去过的人都知道那里有20个“地标农产品”,在全国县级市里名列前茅;
2016年底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19年产业扶贫模式入选国务院“脱贫攻坚基层实践案例”,2021年2月从人民大会堂捧回“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如今,再谈起平度市,产业扶贫“优等生”成了一个新“地标”。
如果说一个地域拥有较多特色农产品是资源禀赋多样的“先天”优势,那么成为产业扶贫“优等生”并向产业振兴“模范生”不断前进,平度靠的是立足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的“后天”创造。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如何实现有效衔接考验着广大脱贫地区执政者的智慧。初夏时节,记者深入平度的田园农庄,与基层干部群众聊起乡村产业发展的话题,共同探求脱贫与振兴有效衔接的“产业密码”。
是“短平快”,还是“高质量”?——
做对路径判断题
决战脱贫攻坚,任务倒逼,时间紧迫,一些“短平快”的产业项目虽有助于较快见效益,但频现滞销的土鸡蛋、烂在树上的柑橘果、低端重复的大路货,给不少地方的产业发展频频亮出黄牌。
平度市政协副主席、扶贫办主任唐云莉告诉记者,平度从一开始就瞄准那些高质量、高价值、可持续的扶贫产业,特别注重选择特色化、差异化、链条化的乡村产业来着力打造。
位于崔家集镇的樱桃番茄园区就是这种特色化产业的典范。站在园区高处,一座座现代化大棚整齐排列,年产2.6万吨、产值突破3.7亿元的“釜山88”樱桃番茄在这里生长。
“我们这儿土壤偏碱、少盐,特别适合种植这个品种,再加上标准化、规模化程度高,种出来的小西红柿甜度高、品质好。”崔家集镇向阳村党委书记、前洼村党支部书记鞠炳锦说,“别处很难买到这样高品质的小西红柿,所以价格高、销路还好,均价能卖到一斤7元。”
依靠品种、品质、品牌的独特性来提升产业价值链的同时,还要不断依托农业农村资源来延长产业链,通过“接二连三”实现升级增值。这已经成为平度市委、市政府、涉农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关于产业发展的共识。不妨来看下面这组镜头——
在青岛宏瑞特食品,平度的好瓜好果,成了美味的果脯果干。适应市场消费新需求,企业专门聘请来自宝岛台湾的专家牵头研发低糖果脯果干、可直接冲泡的豆浆、可在家自制的豆腐,延伸的产业链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平度市大泽山镇响山潘家村,村民的石房老屋正在改造,将成为让人记住乡愁的特色民宿。这里除了以“西有吐鲁番,东有大泽山”而知名的葡萄,好山好水古村落正成为留住游客的新方式;
在平度市新河镇,传统草编产业通过工艺改造、材料更新、技术创新焕发新生机。秸秆变身简约、时尚、环保的购物袋、手提包、收纳盒,畅销欧美日韩……
此外,平度乡村产业整体蓬勃发展,还得益于“扶贫农创体”这一模式创新。还以崔家集镇为例,樱桃番茄“扶贫农创体”创建于2016年,镇政府整合了6个经济薄弱村的扶贫资金540万元,建设了36个大棚。依托平度农旅等国有平台公司的资金注入和现代化管理,农创体得以提档升级,目前带动全镇发展起5000多个番茄大棚,产值突破12亿元。
截至2020年底,平度共投入1.75亿元专项资金培育了32个“扶贫农创体”,每年收益约1500万元,有力带动了209个贫(弱)村和4936户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现了帮扶对象与农创体共建共享,探索出“资金集成化、操作平台化、产业园区化、项目实体化、收益权属化”的“平度模式”。
唐云莉介绍,“扶贫农创体”统筹使用上级专项扶贫资金,发挥国有平台公司资本赋能作用,打造成方连片的产业示范园区,带动镇村经济发展和群众可持续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效应十分明显。
是“完全在村”,还是“统筹联动”?——
答准布局选择题
产业链条短,布局不合理,主要是种植养殖业,产出多为初级品,对加工要求低……这是不少地方发展扶贫产业的普遍短板;链条长、融合深、价值高,对发展空间、产业布局有更高要求,需要充分考虑资金、人力、技术、物流等资源要素聚集整合……这是产业兴旺目标下的发展方向。
平度市扶贫办专职副主任王新江说,平度在统筹产业发展过程中,着力优化布局,构建起县城、中心乡镇、中心村三级层次分明、功能衔接的结构,促进产镇融合、产村一体,把就业岗位和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乡村、留给农民。
青岛瑞格美假睫毛工艺品同样受益于这一布局。总经理王东朋告诉记者,把厂子建在新河镇就是因为附近村子在家的农民较多,招工很方便。而且镇上厂房租金不高,交通便利。
在镇里的草编企业走访时,记者发现,这里只有产品展馆,却见不到加工车间。新河镇党委副书记江洵解释说,新河草编刚刚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草编产业在这里是“炕头经济”,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在企业,而中间的“加工厂”就是农民的“炕头”,农民在家即可编织,赚取手工费。
假睫毛、草编、樱桃、葡萄……通过基地在村、加工在镇的布局优化,每个镇都拥有了自己的主打产业。但平度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依托乡村旅游业,要把乡村的人气搞得更旺。
记者到访之日,一年一度的青岛缤纷水果节恰巧在平度市云山镇蓝树谷青少年世博园开幕。家长带着孩子纷至沓来,停车场车满为患。云山镇副镇长李新波介绍说,这个园区里有科技馆、特色农产品馆、传统工艺品馆等50多个展馆,到这里来不仅可以品尝各色水果,还可以寓教于乐,让孩子们长知识、增见识。
蓝树谷是平度引进打造的重大休闲旅游项目之一,却没有选择在城区落地。这些年,无论是建设休闲旅游设施,还是举办特色展销活动,平度多向镇域倾斜,就是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活跃乡村经济。
当镇镇有产、乡乡有景,县域统筹下的产业发展优势就自然呈现出来,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把镇域连珠成串。平度目前已经修建起长达192公里的旅游大环路,串联起县域东北部多个乡镇的众多乡村,打通交通阻隔,实现联动发展。
布局的优化,带来了产业集群和联动的双重效应,镇财政收入大大提升。据统计,平度6个薄弱镇的财政总收入从2014年的13909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30976万元,增长了1.23倍。
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配置”?——
解好收益分配题
扶贫产业发展初期,由于基础薄弱,多为政府投入主导型。这时需要政府以非常之举助力产业度过初生风险期,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导向。
来到云山镇幸福庄村西头的大棚,脱贫户孙凤香正在自家大棚里采摘草莓。十年前丈夫的突然离世,让带着一儿一女的她陷入了绝境。转机出现在2016年,村党支部帮她建起了草莓大棚,现在每年的收入都稳定在十多万元,女儿也顺利考上了大学。孙凤香告诉记者:“我们村还有两户享受政策的困难户,村里8个党员轮值帮扶,现在还经常来帮我打理大棚。”
2014年到2020年,平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人均年收入大幅度增加,从3497.9元增长到11467.4元,增长了2.3倍。
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段,一方面要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进行动态监测和帮扶,另一方面要通过产业提档升级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这就需要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来破解资本天性逐利与保护农民利益的矛盾。
“平度的做法是‘四权分置’。”平度市扶贫办班子成员、政策法规组组长孙京信介绍,我们将扶贫资金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监管权进行明确划分,所有权归村镇,经营权归农创贫困户、合作社或承包人,收益权归贫弱村和相对贫困户,监管权归镇街。
权益的清晰界定,确保各类主体、各类资源配合有序。特别是对经营权和收益权的界定,既确保资本的可进入、能发展、有效益,还保障农民和村集体收益可持续、能提高、多元化。
平度在发挥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作用的同时,引入平度农旅等三大平台公司,以国有资本带动民营资本,增强农创体经营活力。平度农旅副总经理王海光说,国资平台公司的进入,在市场与新型经营主体、小农户之间,增加了强有力的对接安全阀。国资平台公司与市场对接能力强,要到市场上接受挑战、赚取收益,而通过“五统一”等措施,把种植环节的收益更多让利于农民。
崔家集镇前洼村村民王京芳,丈夫因愁家贫患上了抑郁症。“扶贫农创体”成立后,她先是在农创体打工,每年能有1.5万元的收入。看别人种大棚更挣钱,就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在农创体提供“统一种苗供应、统一生产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统一物业管理”的运营模式下,她家的大棚第一年就收入8万元,第二年、第三年收入均达到了15万元,丈夫也在参与生产和实现增收的过程中逐渐开朗起来。
鞠炳锦告诉记者,因为农创体创始资金是各村的扶贫资金,每年要按照约定给村集体分红5万元。平度市209个贫(弱)村的集体收入,年均稳定在5万元以上,有的村庄年扶贫收益达到十几万元,一笔笔扶贫资金稳定转化为村集体的收益。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至关重要。平度抓住乡村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努力探索,明确发展路径,合理调整布局,尊重市场规律,划清产权归属,保障农民利益,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强劲,产业振兴的画卷正渐次展开。
本文:探求脱贫与振兴衔接的“产业密码”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nongye/zixun/283594.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村里出了个“最佳藏书人”
下一篇:鄂托克旗:“美羊羊”竞争选美 养殖户“洋洋得意”
标签:探求脱贫与振兴衔接的“产业密码”
领略过《早春图》里的无限生机,见识过《千里江山图》中的大美河山,在《张好好诗》中欣赏了女性之美,也在《祭侄文稿》中感受到了至情。由中茶独家冠名播出的大型书画文化类慢综...
就读于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的阮桂源起初并未想过自己会一直坚守在茶行业。大三那一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阮桂源跟同学喝到了教授私藏的好茶。当时被茶香吸引的两人没有任何...
在何坝镇水河村的生态茶园内,成片的茶叶青翠碧绿,茶香弥漫山野,行走其间,沁人心脾。茶农们或拿着布袋,或手提竹篮,穿梭于翠绿的茶园中,采摘今年的首批春茶。他们双手上下翻飞,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