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科学布局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举措。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准确把握总体要求,科学推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是新时代赋予交通运输行业的重大历史使命。
一、深刻认识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现状
《规划纲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和新形势新要求,对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前瞻性、系统性谋划。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一是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等均居世界第一。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二是有力促进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区域协调发展。高速铁路、国家公路、国家高等级航道、国家民用运输机场主干网络逐步形成,极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三是国际互联互通不断加强。港口、机场国际航线及中欧班列连通世界主要地区,截至2019年底,世界10大集装箱港口中,我国占据7席,我国航空公司国际定期航班通航65个国家的167个城市,年旅客吞吐量超千万人次机场已达39个,中欧班列通达21个欧洲国家的92个城市,为我国深度参与全球贸易、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基础设施建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京沪高铁、港珠澳大桥、洋山深水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超级工程震撼世界,显著提升了我国国际影响力,成为中国发展的亮丽名片。
但是,与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要求相比,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等问题,主要是网络布局仍需完善、结构有待优化、统筹融合亟待加强、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全产业链支撑能力仍需提升、综合交通发展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不高、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等。目前的综合交通网络是各种运输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形成的,对资源的统筹优化和综合利用考虑相对不足。随着各种运输方式逐渐联网贯通,已经到了充分发挥各方式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的新阶段,进入了优化各种资源配置的关键时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国际形势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增强,社会大局稳定,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国内国际新形势对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既有新机遇也有新挑战,交通运输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特征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考虑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优化各种运输方式资源配置,完善网络系统功能,实现地上地下水上空中立体布局,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二、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总体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规划纲要》深刻把握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 加强交通运输创新驱动和智慧发展
《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的核心地位。注重科技赋能,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提升交通运输智慧发展水平,着力提升存量基础设施利用效率,促进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
? 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和城乡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
《规划纲要》坚持系统观念,促进方式间、领域间、区域间、产业间协调融合发展。将各种运输方式放在综合交通运输框架下统筹谋划,优化网络布局和运输结构,形成国家综合立体交通“一张网”,提升网络整体效率,加强衔接协调。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信息网和能源网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和城乡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群、都市圈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强化城市与城际交通有效衔接,为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提供基础支撑。促进交通与邮政快递、现代物流、旅游、装备制造等产业融合发展。
? 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纲要》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交通运输发展全过程、全周期。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着力补短板、重衔接、优网络、提效能,提高通道等资源利用的集约化、综合化水平,集约节约利用国土资源。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与生态空间协调,构建生态化交通网络,促进交通与自然和谐发展。创新绿色交通发展模式,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利用,降低交通运输污染物排放强度,为满足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要求作出贡献。
? 加强对外互联互通和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
《规划纲要》立足我国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强国际互联互通,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拓展国际海运物流网络,强化国际航运中心辐射能力,构建覆盖全球的空中客货运输网络,发展以中欧班列为重点的国际货运班列,促进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建设连通全球国际干线邮路网,打造开放、安全、稳定的全球物流供应链体系,为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提供保障。
? 加强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规划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考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引起的交通消费模式、层次、水平的新变化,充分考虑科技进步对运输方式的影响,着力优化交通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构筑多层次、多样化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提高交通运输服务的包容性、公平性和均等化水平,使人民群众不仅“走得了”,而且能够“走得好”“走得舒心”“走得放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准确把握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规划思路
《规划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系统观念,创新理论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需求导向相结合,统筹考虑国际与国内、当前与长远、存量与增量、传统与新型、发展与安全,加强顶层谋划,充分体现“统、合、联”的基本思路。
? “统”,就是加强统筹、统领
长期以来,各种运输方式布局规划更多侧重自身行业发展,在资源配置上缺乏统筹,集约发展不足。《规划纲要》统筹各种运输方式规模、结构、功能与布局。一是强化战略统领,以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统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全面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重点任务。二是强化规划统筹,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国家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系统设计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空间布局和形态。
? “合”,就是加强整合、融合
《规划纲要》充分契合各方面发展需求、融合各运输方式规划,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契合需求,通过建立统一的综合交通运输需求预测分析模型,充分考虑各运输方式技术经济比较优势,全面响应各行业发展诉求。二是融合规划,坚持系统性观念,对各运输方式国家级中长期布局规划、32个地方组中长期布局规划进行衔接平衡,不断反复优化调整,优化存量资源利用、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三是形成合力,各行业组、地方组、专题组充分对接,强化行业互动、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共同开展工作。
? “联”,就是加强联接、联通
《规划纲要》着力推进各种运输方式补短板、促联接,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水平和衔接转换效率。一是完善各种运输方式网络布局,提高通达程度,充分发挥网络效应。二是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联接,着力推进立体互联,构筑多层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系统。三是加强国际与国内运输通道联接、城市群之间综合运输大通道联接、城市群内部城际交通联接、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联接、城市内外交通衔接。
四、全面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重点任务
《规划纲要》从构建完善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高效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多层级一体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四方面提出了优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布局的关键任务,这四方面任务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 构建完善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按照连接全国所有县级及以上行政区、边境口岸、国防设施、主要景区等的目标要求,以有效覆盖、均衡发展等功能性要求为主线,以统筹融合为导向,着力补短板、重衔接、优网络、提效能,更加注重存量资源优化利用和增量供给质量提升,《规划纲要》提出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方案。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万公里左右(不含国际陆路通道境外段、空中及海上航路、邮路里程)。其中铁路20万公里左右,公路46万公里左右,高等级航道2.5万公里左右。沿海主要港口27个,内河主要港口36个,民用运输机场400个左右,邮政快递枢纽80个左右。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涵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邮政快递的国家级交通基础设施。其中,国家铁路网包括高速铁路7万公里(含部分城际铁路),普速铁路13万公里(含部分市域铁路);国家公路网包括国家高速公路网16万公里左右,普通国道网30万公里左右;国家水运网包括国家高等级航道2.5万公里左右、国境国际通航河流、沿海主要港口27个、内河主要港口36个;国家民航网包括国家民用运输机场和国家航路网,国家民用运输机场400个左右,基本建成以世界级机场群、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为核心,区域枢纽为骨干,非枢纽机场和通用机场为重要补充的国家综合机场体系;国家邮政快递网包括国家邮政快递枢纽和邮路,其中国家邮政快递枢纽主要由5个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集群、20个左右区域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45个左右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组成。
到2035年,享受快速交通服务的人口比重大幅提升,除部分边远地区外,基本实现全国县级行政中心15分钟上国道、30分钟上高速公路、60分钟上铁路,市地级行政中心45分钟上高速铁路、60分钟到机场。
? 加快建设高效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规划纲要》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结合未来交通运输发展和空间分布特点,将城市产业集群(都市圈)按照交通运输需求量级划分为“极、组群、组团”三个层次。其中,“极”是全国交通发生吸引量最为密集的地区,对全球资源配置、对外开放格局、国土空间开发、交通组织集散等具有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影响;“组群”是全国交通发生吸引量较为密集的地区,承接“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对全国资源配置、国土空间开发、交通组织集散等具有区域性的影响;“组团”主要承接“极”与“组群”的辐射带动作用。
按照“极”“组群”和“组团”之间交通联系强度,《规划纲要》提出由“主轴、走廊、通道”组成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其中,“主轴”主要服务于“极”与“极”之间的交通联系,服务的经济、人口最为密集,承担的交通运输量最为繁重,战略地位最为突出,复合程度最高(至少由两条及以上传统综合运输通道复合而成),通道构成最为复杂;“走廊”主要服务于“极”对“组群”及“组团”辐射作用,服务的经济、人口较为密集,承担的交通运输量较大,战略地位较为突出,是复合程度较高的综合运输通道;“通道”主要服务于主轴与走廊之间的衔接,以及“组群”与“组团”之间、“组团”与“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服务的经济、人口及承担的交通运输量相对较少,复合程度相对较低。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由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最为关键的线网构成,是我国区域间、城市群间、省际间以及连通国际运输的主动脉,是支撑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主轴线,也是各种运输方式资源配置效率最高、运输强度最大的骨干网络。为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交通运输发展必须按照《规划纲要》要求,加快建设高效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一是加快构建6条主轴。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极之间联系,建设综合性、多通道、立体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轴,充分发挥促进全国区域发展南北互动、东西交融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快构建7条走廊。强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极的辐射作用,加强极与组群和组团之间联系,建设7条多方式、多通道、便捷化的交通走廊,优化完善多中心、网络化的主骨架结构。三是加快构建8条通道。强化“主轴”与“走廊”之间的衔接协调,加强“组群”与“组团”之间、“组团”与“组团”之间联系,加强资源产业集聚地、重要口岸的连接覆盖,建设8条交通通道,促进内外连通、通边达海,扩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交通网络覆盖。
? 建设多层级一体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
《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枢纽城市及枢纽港站“三位一体”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一是依托超大型城市群内高度发达的多方式一体化综合立体交通网,以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核心,联动多个不同层级的枢纽城市,加快打造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枢纽功能融合互补、运行组织协同高效的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二是推进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一体融合的空间载体,是枢纽功能建设和发挥的基本依托,包括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80个左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三是推进综合交通枢纽港站建设,包括一批国际性、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港站。
? 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
围绕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完善对外运输网络。一是发展多元化国际运输通道,重点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中尼印和孟中印缅等7条陆路国际运输通道。发展以中欧班列为重点的国际货运班列,促进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二是完善经日本、韩国跨太平洋至美洲,经东南亚至大洋洲,经东南亚、南亚跨印度洋至欧洲和非洲,跨北冰洋的冰上丝绸之路等4条海上国际运输通道,保障原油、铁矿石、粮食、液化天然气等国家重点物资国际运输,拓展国际海运物流网络,加快发展邮轮经济。三是依托国际航空枢纽,构建四通八达、覆盖全球的空中客货运输网络。四是建设覆盖五洲、连通全球、互利共赢、协同高效的国际干线邮路网。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加快推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向新时代交出一份无愧于历史与人民重托的答卷。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138199759
标签:
食品安全网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