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物流网

从“冷链+”到“+冷链”,探索生鲜流通新篇章

时间:2024-10-25 09:12:01来源:admin01栏目:冷链新闻 阅读: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Focus On Us

冷链物流是保证生鲜农产品新鲜度的重要基础,是降低农产品损耗率的关键措施。随着消费者对生鲜产品品质和新鲜度的日益关注,传统的生鲜流通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对流通增速的要求,从“田头”到“餐桌”多道环节的流通被质疑影响了效率;二是对流通降本的要求,冷链“用不起”是断链和不足的主要原因;三是对性价比的追求,资本加持下的平台以及各种模式的竞争促使商户追求极致性价比,四是对比过去有冷链即可,当前用户对生鲜品质的认知要求提高,对冷链过程的温区不分、冷链环节失温造成品质下降的敏感度显著提升。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业界开始探索——从“冷链+”向“+冷链”的转变。

钟   翔

南京众彩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仵江路

佳沃优能(厦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本期专题稿件,特约南京众彩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钟翔、佳沃优能(厦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仵江路,结合多年行业经验与专业视角,深入探讨生鲜流通下的冷链物流发展趋势、创新实践以及对行业未来趋势研判。

“冷链+”模式的局限性

专题稿件

01

“冷链+”模式,即在传统的冷链物流基础上增加其他服务,避免同质化,如仓储、分拣、包装或配送等。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鲜产品的流通效率,尤其是提升了冷链企业的竞争力,但随着市场不断变化,其短板也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业务局限性、季节性和专业性三个方面。首先,“冷链+”模式下的假设前提是针对已经使用或能接受既定冷链服务的客群,在提供冷链服务的基础上叠加业务项目的好处是增强供应商的竞争力和行业的多元化发展。但是该模式没有做大市场,容易造成存量“内卷”,并且增加的分拣、包装或配送等业务相对独立,无法实现“1+1>2”,容易再次陷入“价格战”。其次,在应对大规模、高效率的生鲜流通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原因在于“冷链”作为派生业务,是生鲜流通的保障体系,脱离流通谈冷链就有伪命题之嫌,现实情况却是冷链企业被动“关注”流通,甚至以专注本业为由拒绝参与流通,以固定的产品去框定业务或期望“伴随”贸易成长的结果就是:旺季出现“冷库爆仓”、冷链运输“一车难求”,淡季则出现“空仓闲置”和“一货难求”,造成冷链发展“热”但业务开展“冷”的局面;最后,冷链企业强调的“专业性”更多地集中在标准化层面,既定的温度、固定的操作模式、标准的运输载具等,没有很好的支撑和融合生鲜产品的种养殖、采摘、加工、分拣、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全流程。

“+冷链”模式的创新

专题稿件

02

“+冷链”模式的概念

“+冷链”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它强调将品质保障作为生鲜供应链的核心,将其作为一种思维理念,即代表着对生鲜产品的相互作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和交付的有效保障以及整个流通链路的提质增效。是以预冷保鲜、冷链仓储、运输等业务为基础,以冷链的控温保鲜、品控管理、加工分拣等基础为抓手,建立上下游资源的有效协同,围绕流通产品的特性及流通的需求,建立保鲜保质的管理体系,提供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数据驱动和供应链协同,提高了整个生鲜流通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冷链”不单单只有冷链,是以突出“冷链”的品质保证、安全保障和全程可控可溯源的供应链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将叠加更多的内容并与之融合,比如“+科技”即借助科技的力量来将复杂透明化,减少交接与浪费,衔接更为精准和专业的服务;又如“+获客”则以客户和消费者为目标开展需求分析,加强客户对品质的感知,围绕客户特点与习性配置包装或服务网点等,制定服务策略。

“+冷链”模式的特点

“+冷链”模式下将企业所需的冷链各项技术与应用场景有机结合,其中一项基本前提就是将已有的冷链技术作为一个基础底盘,作为“+冷链”模式下具有的服务能力。比如某知名供应链公司的智慧冷链底盘,集成订单、运输、仓储、结算等多个环节,实现冷链业务一体化闭环。

供应链智慧冷链底盘

资料来源:公开网络

一是可以集成应用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区块链技术等新技术来优化生鲜供应链和创新技术应用空白。利用IoT设备监控温度、湿度、成熟度等关键参数,实时跟踪产品状态,从而确保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中保持最佳状态;应用AI进行数据分析,优化库存管理和需求预测;应用区块链技术提升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二是在当前价格竞争激烈但品质不稳定的时期,有效鼓励和引导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并引导消费者认识到高标准服务的价值,对高质量服务的定价机制形成相应的区分,在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忠诚度的同时,避免企业“向下竞争”。通过市场调研、消费者调查、社交媒体分析和其他数据收集方法,详尽分析消费者的偏好、购买行为、生活方式和文化趋势等,精准制定产品适用的冷链场景、匹配的相关设备和对应的操作规范等。三是充分融合在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配送等供应链流通全环节中,融合在预制菜、餐饮新零售等新业态中,融合在各种“产地直发”“线上+线下”“直播带货”等新模式中,推动整个供应链效率和创新。四是建立共享平台共享数据和信息,并制定统一策略如共同采购和市场开发,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成果,提高供应链的韧性。

“+冷链”模式的探析

专题稿件

03

国内冷链体系中,生鲜企业(平台)通常是以产品或服务为中心,向上下游辐射,在供应链层面为各级客户提供代表品质和某种核心优势的服务。但是随着社会消费的升级、多平台加入、冷链技术的发展,高性价比的服务需求等情形倒逼冷链企业以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向不同的客户提供更为完整的解决方案。

1

供应链上下游的“痛点”分析(以生鲜果品为例)

(1)上游种植端:季节性的非标准产品居多,大部分仅按果径分级加以人工拣选,几乎没有采摘后产地商品化处理,无法错峰销售,产品增值空间小。一方面依托经纪人、合作社和多级批发商等外销渠道方式实现小农和大市场对接;另一方面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冷链流通成本较高,大多数果农希望采取简单的交易模式批量出售,因此带来品质不均,保鲜不足和售价不高等痛点。

(2)中游批发商:产品非标准化,组织货源和销售都呈碎片化,但竞争激烈促使采购价、运输价基本透明。为提升增值空间,需在源头额外投入产地商品化处理和全程冷链,延迟或提前果品的成熟度,满足市场期、货架期需求。让消费者买单冷链“高成本”,容易遭到“向下竞争”的冲击。

(3)下游销售商:无论实体店或线上卖家在本地批发市场进货需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比选、议价并安排物流与对接售后,在档口进货需要承担品质不稳定、库存压力和低价竞争的痛点。下游的分销若要从产地进货则面临专业度不够、议价能力弱、资金压力和售后成本高等痛点。

为此,如仅关注各个环节的问题或需求,难免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当前各类线上生鲜平台不断将互联网和IT技术植入传统行业,在成本控制、客群互联和上下游协同方面形成优势。

2

案例分析

现从解决问题、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等几个维度归纳和介绍当前2类平台实践“+冷链”内涵的发展路径。

(1)集采集配平台应用

该模式通常以互联网为基础,在线上集合下游需求形成批量订单,以获取更好的议价能力在源头完成采购,再结合冷链、物流和多层级仓储体系,统一配送至末端,以降低仓储物流成本。

1)解决问题:增强供应链能力来提供生鲜的代采服务,目的是解决生鲜采购的几大难点:一是多品类下的基地采购,跨度大、议价难;二是对每个品类的专业化处理,品质不稳定;三是产区、地域和时节带来的价格大幅波动,价格不透明、无公信力。

2)商业模式:树立行业品牌,面向小微型门店、社区团购团长、零售商等(称之为中小型B端客户),提供在线下单采购,平台集聚订单后向产地或农批市场采购,通过建立的自营或加盟型物流网络配送至城市仓、社区仓等方式,平台向买家收取代采费(比例扣点或固定单价)、物流费等。

3)模式特点:看似简单,但在实际运作中需要确保代采产品的品质、价格和服务的稳定,即代采可以帮助客户省钱、省时和省心。这需要以下能力的培养与加持:一是市场需求与消费者画像数智力化分析中台;二是公开透明的交易机制;三是以赋能的方式吸引客户;四是严格的成本管理和效率控制。

4)未来挑战:一是生鲜的“非标短保”特性下的品控难度高,对专业、经验和上下游的管控提出要求,如何有效降低客诉是挑战;二是平台实时结算的“双刃剑”效应,满足了上下游即时提现的需求,但缺少约束机制,给售后提出挑战;三是平台收费模式最终都会转嫁到产品的卖价上,单纯的降本思路容易被传统渠道冲击,能够提升品质和实现赋能服务是挑战。

(2)供应链共享平台(代表:某知名平台)

该模式以供应链思维建立服务平台,以新技术和科技为特点,打造服务种植基地、品牌商、经销商、批发商、终端门店和消费者在内的完整生鲜流通途径,把供应链和产品、库存、货物全部升级成一个系统,减少品牌商的操作难度。

1)解决问题:通过信息系统建立产地、批发商和终端用户的生鲜产品信息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协助各环节有需求的商户在平台经营或利用系统强化运营管控,解决能力不足问题;整合相同区域、线路订单,向上集中采购,向下集合配送,解决综合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

2)商业模式:核心通过信息和互联网技术,将生鲜流通场景线上化,通过这个模拟供应链各环节的发展,按品类或区域组建产地联盟,采取经纪人方式将线上服务落地到联盟层面,或替代上游角色完成对下游客户的服务;在下游建立城市生鲜销售或物流网络,也有平台选择实体门店,按标准化模式运营,在城市或区县级建立大宗批发交割仓或城市仓,以作为服务B端“团购”的交付实体。

3)模式特点:一是以“平台+服务”形式,链接上游与下游企业,提供多样化销售、仓储、运输等服务。二是线上赋能或补充线下的方式解决线下的各种难题,比如跨区域多点交付、多品类多区域一站式采购、电子融资或担保等。三是相比于传统农批模式,供应链共享平台有无边界市场、销售通路多样、支持一键代发等现代社群及网络营销通路、销售成本根据流量浮动、无仓储及运输方面的工作量等优势。四是为线上核心用户提供资金解决方案是十分有效的抓手,同样也成为银行发行金融产品的有效载体。

4)未来挑战:一是信息不对称已变为“信息过载”,在众多平台发展和竞争的当下,各种模式、角色、操作让客户眼花缭乱,哪些是客户真正需要的,哪些是平台需要的,如何调和是难点;二是电子结算带来海量的资金流,缺少支付牌照或合规性监管的结算清分、资金沉淀等操作可能触碰法律红线;三是商户与客户的需求更加多变,供应链共享平台的稳定性面临柔性需求的挑战。

未来展望

专题稿件

04

“+冷链”模式通过整合先进技术和高效管理实践,重塑了传统的冷链物流,使其转变为一种全方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这种模式不仅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保障,而且强调通过技术创新和供应链协同提升整个生鲜流通的效率和响应速度。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冷链”模式有望成为生鲜流通领域的新趋势,或许是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鲜产品的需求,还将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来源:中物联冷链委

关/于/我/们

江苏省物流产业促进会成立于2021年10月,是经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全省物流行业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促进会致力于整合江苏物流行业优质资源,架设政府与企业、园区沟通的桥梁纽带,提供政策研究、评审咨询、数据统计、评先排名、行业交流、信用评价、数智化赋能等服务,推动江苏省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做好日常会员服务工作的基础上,促进会不断探索创新,并着力深耕细分领域,先后成立了物流园区专委会、冷链专委会、粮食物流专委会、供应链专委会,进一步整合行业内外资源,为物流行业各细分领域会员单位提供更加专业化、精准化的服务。截至目前,促进会已累计吸纳超过1200家会员单位。

原/创/精/选

· 关于在全省物流行业开展信用评价工作的通知

· 涉税风险如何规避?企业出海怎样展业?听听专家怎么说……

· 关于公开征求《江苏省物流品牌认证认定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 连云港举办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题研讨会,共谋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 粮食物流数字化主题沙龙在溧阳顺利举办

· 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共绘扬州物流蓝图

· 国家物流枢纽如何提质进位?专家团建议……

· 扬州物流发展谋思路,港口产业链接提效能

·《江苏省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 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登载我会发布《江苏省首次发布物流企业营商环境调查报告》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食品安全网

上一篇:国际冷链商品交易中心交易平台启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 聚焦年轻群体的“兴趣消费” 茉酸奶推出《
  • 新疆喀什至深圳冷链专列启运 特色水果“走
  • 餐饮冷链的特点有哪些?餐饮冷链物流服务规范
  • 静宁县威戎新区乡村振兴冷链物流园项目建设
  • 深圳冷库出租公司有哪些?深圳冷库仓库出租信
  • 江苏银宝集团举行冷链物流仓储项目专家评审
  • 2023冷库论坛:绿色节能成趋势,冷仓布局正回归
  • 投资15亿元 麻阳智慧农产品冷链物流园项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