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器销售到全国开700直营门店,他是如何打造阿香米线帝国?
他,叫阿香。今年20岁!但,他不是小鲜肉,也不是美少女。
他,只是一碗普普通通的米线,但是全国146个城市都可看到他,700多家店,凭实力稳坐米线单品第一的位置。
阿香米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得主角
提起米线,我们都会想到云南的过桥米线,它已成为米线的代名词,店面几乎遍布全中国。
米线作为新国民小吃,低调跑出了不少连锁品牌。其中有家店开遍了全国26省120多个城市,260余个县级市,还把店开到了国外,拥有700家直营店,年销售达18亿,成为当之无愧的米线单品类冠军,它就是“阿香米线”。
其实阿香米线最早并不是做米线,而是做拉面的,并且还是一家赚钱的拉面。然而,就在拉面生意如日中天的时候,创始人何勇却宣布从此不做拉面,要换成米线。
那么,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品类里,它是如何突围的呢?
文章丨部分来源于其他平台 | 如有问题,及时联系并删除。
整理丨连锁匠 向宇
01
阿香米线和创始人的故事
“你们有看冯小刚最新电影《芳华》吗?”
在阿香米线上海总部,创始人何勇接受赢商网采访时,最先和我们谈及的并非企业,而是电影。在众多采访对象中,何勇给予的气质印象尤为不同。
“我只喜欢看陈凯歌和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这可能与我自身爱弹吉他、写诗的文艺气质有关”。
强烈冲击之下,我们愈发好奇这位文艺企业家,是如何在汹涌激烈的商业战场中,17年来一路过关斩将,成为米线单品类中的No.1,在全国26个省146座城市布点500多家全直营店。
一、从销售冠军电器销售到阿香拉面
你万万没想到,经营17年、足迹遍布26个省的阿香米线,原来并不是做米线,而是做拉面的,并且第一家阿香拉面,吸引了青岛当地顾客,赚得不少钱。
然而就在拉面正在势头时,创始人何勇喊了一声Cut,宣布从此不做拉面,要换成米线。
将时间回溯至1996年,如果不是遇到不公正待遇,可能今天的餐饮市场上就不会有阿香米线这个品牌。
时势造英雄,有时不公平的环境愈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将这位文艺企业家血性的一面激发出来。
彼时,何勇还是合肥一家电器品牌外派到山东的销售,凭借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和敢闯的斗志,连续几年公司整个山东区一半的业绩都是由他完成,但他并未收获与付出相匹配的认可,“如果那个时候升任我为区域负责人,可能就不会有阿香米线的今天,我很感激这一段经历”。
这一经历也被何勇引以为鉴,“在今天的阿香企业中,我们关注每一位员工的付出,让他们得到应该有的待遇,而不是任人唯亲”。
辞职后的何勇,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电器是我的本行,服装当时是最红火的,而餐饮只是街边店,满足人们温饱的一种配套”。
“但从长远来看,吃饭却是人们永恒不变的需求”,明确这一点后,他决定将职业赛道瞄准餐饮这一领域,但开一家什么样的餐饮店?
机会永远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对于何勇来说亦是如此,坚持十几年阅读《参考消息》的他,报纸上一则小新闻触动了他敏感的商业嗅觉,“内容很简单,讲述一个拉面品牌在国外开出门店,这给了我启发,或许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向”。
善于学习的他,随后经过在全国各地进行考察,在山东开出一家名为“阿香拉面”的门店。新鲜的原材料、新颖的门店装修风格、口感俱佳的食物,让阿香拉面很快获得市场认可,并相继开出几家分店。
这是属于拉面故事的一段,对于为何在2000年前果断放弃小有成果的阿香拉面,转投阿香米线,背后其实是标准化的思考,也是那个时候为数不多餐饮人关注的话题。
想想啊,公司能有几个人同意,明摆着做拉面已经很赚钱,为什么要去挑战没人懂的米线呢?何勇这个决定遭到公司99%的人的反对。
但是何勇也很明确:“NO,这不是我想做的事,拉面不可复制,做拉面阿香不可能走得长远。”
他的思考直戳痛点——连锁店的标准化问题。
做拉面,培养一个师傅可能需要半年时间,并且随时可能走人;买来的牛肉也很难统一,老牛、小牛,不同牛的肉质不同,煮制的时间也不同。于是他们放弃了当下容易走却走不长远的一条路,迈开艰难的步伐往米线出发。
只是米线该怎么做呢?没有一个人知道。
没有厨师,怎么熬汤?熬第一锅汤,放了很多鸡肉鸭肉,足足熬了10个小时,可是汤一点也不发白。每天起早摸黑,忙得要死要活,收入才几百块钱……
窘迫,但目标清晰,CEO耿轶群说他们开始在黑暗中前行。走访全国每一座城市的米线,从品牌代表吃到偏僻小档,不断找,不断吃,就为找到属于阿香的那碗米线。
终于他们找到了,并迎来阿香全新的启程,米线,走起。
二、不断寻求突破,练就阿香米线行业地位
贝佐斯说,“如果你做的每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想念阿香拉面,尤其是那一口汤”,回忆起阿香拉面,何勇仍旧是满满的自豪感。
令人费解的是,阿香拉面退出市场并不是因为经营不好,而是在发展势头正红火之际,他选择了退出市场,“一方面是隔壁过桥米线给了我启示;另一方面,考虑到拉面的厨师都是帮派捆绑,不利于连锁化经营”。
看清这一市场局势的他,迅速调整方向,将目标瞄准米线这一单品类市场,并于2000年,在山东淄博开出第一家店,2004年第4家店进入青岛市场,随后逐步走向全国奠定今天的行业地位。
在阿香米线之前,仅在淄博,就有多个米线品牌,但时至今日,放眼至全国,也没有一家米线品牌能与阿香米线相提并论。
后来居上的阿香米线,又是凭借了哪些核心优势打败昔日竞争对手,走出淄博,走出山东,走向全国,甚至跨出国门的呢?
“可能我们不是这个行业的先行者,但我们善于学习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新”。阿香米线诞生之时,市场上对米线的认知还是以过桥米线为主,“为什么只能做过桥米线?我们在此基础上如何进行创新?”
因此,在品牌创立之初:
文艺范的何勇就摒弃整个市场都在用的碗,从云南的一个美丽传说获得灵感,先发把陶制瓦罐引入市场,现在这已是米线行业的标配;在产品内容提供方面,阿香米线更是独创番茄米线和麻辣米线,形成鲜明特色,并迅速打开市场。从拉面到米线,阿香完成了众多餐饮企业想做但难以完成的标准化的进阶,因为标准化,进而快速连锁化,而在连锁店渠道选择上,一开始便将进驻购物中心作为阿香的发展策略。
17年前,步行街才是大家最爱去的地方。每座城市都有一条甚至更多的步行街,这里每天人头窜动,也是商家必争之地,麦当劳、肯德基必定拿到最好的地段。
阿香第一家、第二家店也都开在步行街上,后来他们发现两个问题:
在步行街上其实就是和房东打交道,涨租、不续约等很多问题会困扰着你;步行街上有很多同行竞争者,他们卖得好就会开第二家、第三家、第十家,而后开启疯狂的价格战。那么阿香到底要去哪里呢?耿轶群回忆起有一次,她和董事长何勇去逛商场时,发现商场环境特别好,地板擦得锃亮,甚至有香氛系统。
而那时中国商业还处在百货和大卖场的阶段,属于银泰百货、大润发、家乐福的时代,但是他们从中看到了希望,商场能够给阿香提供竞争有序的环境,一个商场不会同时出现十家米线,只会选择最好的米线。除此,还有舒适的环境,稳定的客流。
于是在那个大家都还痴迷步行街的年代,阿香已经走上了和商场合作的路。
“在步行街上开店就是和房东打交道,涨租、不续约等很多问题困扰着你,街铺的同行竞争者还会不断打价格战”。要知道2000年前后购物中心在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何勇的渠道布局进一步拉开了他与其他竞品距离。
一系列竞争优势,也让阿香米线受到开发商认可,媒体了解到,目前阿香米线已经成功在万达、万科、凯德等知名开发商购物中心内开出多家门店。
三、一碗米线蕴藏着一个航母梦
阿香的扩张走了一条不同常规的路,从难到易,起点是青岛,接下来不是部署青岛周边市场,而是直接进入上海。
初期只有几家店的时候,阿香就已进入了全国好几个省份。
何勇的理由是,解决了最难的问题,铺平了路,后期就会爆发式的发展。比如人才、管理、供应链等,一旦打通所有关节,就会一通百通。
正如他所预料的,阿香米线近两年以200家店的速度扩张。
他的梦想绝不只是此,在他看来,阿香今天还是个小渔船。
他所畅想的餐饮航母企业包括了五大体系:品牌孵化体系、直营体系、加盟体系、产业链体系、营运体系,这五大体系要成为有机统一体。
之后会孵化出很多个品牌,很多个店,子品牌—咕嘟咕嘟火锅,就是最好的例证,而今年他打算孵化2-3个非米线类品牌。
已经是单品类冠军的阿香米线,并不满足这一成就,“我们要做整个餐饮行业的老大,阿香要成为一个餐饮航母企业”,谈及未来目标何勇抑制不住激情。
2015年,将总部搬至上海,便是阿香米线朝这一目标迈出的第一步。在采访中赢商网发现,在感性的文艺气质之外,则是他对整个行业的理性判断,“当下是餐饮行业最好的时代,再过5年餐饮市场格局将形成,很难有新的机会去突破,阿香要抓住这个机会,主动进攻”。
忧患意识下,何勇告诉媒体,针对这一目标,阿香也在行动:
➸ 一方面阿香米线在积极修炼内功,构建供应链体系、引入来自不同连锁餐饮品牌的人才、明确“务实务实再务实”的企业文化…...
➸ 另一方面,除了哚哚米线、段三爷米线等品牌外,未来阿香米线还将继续开设新的餐饮品牌,“与其收购,不如创造”,2018年阿香米线将孵化出2-3个新餐饮品牌,各开出2-3门店。
➸ 与此同时,阿香米线已将目标瞄准国外市场,2018年4月阿香米线首家海外门店将在日本开业,“这只是阿香走出国门的第一步”,何勇说,米线单品类冠军这一次开启了国外征程。
未来5-10年是中国餐饮最好的机遇期,阿香米线未来要在世界舞台上亮相,而不仅是中国市场。我们要成为一家餐饮航母企业。
——何勇
02
阿香米线的独特经营之道
一、【人才】学习麦当劳,解决人才发展计划
当基础设施齐全,阿香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路,他们决定在一年内把原有的30家店面扩充到60家,并且很快还要开到100家。
耿轶群说那个时候很难,真的很难,她明白不解决人才问题,是做不大的。而她也清楚,这方面一定要向麦当劳学习。
后来她打听到麦当劳在上海有一个汉堡大学,专门做人才培训,于是她坐飞机过去找到了汉堡大学的教授,希望他能够来到阿香集团。
“解决问题要靠根本,如果只是去招募,最终解决不了问题。”她真的很希望这位教授能过来,为此她飞了四次上海。
但是阿香在麦当劳面前实在太微小了,他怎么愿意放弃国际巨头的工资过来呢?可是耿轶群还是用尽全力,用真诚、用规划最终说服力教授,帮助他们解决了人才发展计划。
两年前,阿香的总部也从青岛搬到了上海,为的就是吸引人才,她说:“人才不愿意到小的地方去,所以我们依然放弃了美丽的大海。”
二、【拓展】先难后易,抓住每一个历史机遇
在山东、河北开店后,董事长何勇定下了进驻新城市的目标,湖南、西安。可是耿轶群知道执行起来是相当有难度的。
在这些城市,他们一个人也不认识,同时也对自身的物流体系打了个问号。她说,其实当时是打退堂鼓的,只好建议董事长先把山东市场做好再走出来,但是董事长否了。
耿轶群清楚地记得董事长说过的一段话:
有一些历史机遇,错过了就没有了。咱们做事先难后易,你今天做事很难,将来就会很容易。
董事长提出先把山东的工作人员运到湖南、西安,等开业一段时间后,再实现人才本土化。但事实上这个想法还是受到公司的压倒性讨伐,大家都在计算着账面上的数目,认为去掉物流、去掉补贴,挣不到什么钱。
董事长又发声:吃亏是福,你今天跟着他们奔跑,有一天他们会给你带来收益,不要去算小账。
后来,阿香米线在地图上的圈圈越来越密集,董事长布下的局也一步步实现了。
耿轶群感慨,阿香现在每跨出一步都不难了,就像当时董事长说的,先难后易。她对阿香充满了信心:现在一个新品牌在我们手里,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发展到上百家店,因为我们拥有巨大的商业系统。
而阿香集团也早已做好火力全开的准备,在新品类上大力开拓。
三、【产品】搭建品牌连锁化之路
随着产品越来越丰富,阿香米线的店面也越开越多,其供应链的建设就成了品牌发展非常关键的环节。
为了保证每个门店的出品标准化,阿香米线在发展初期就成立了品控部门,并选择了自建物料工厂的方式,自行解决仓储、配送、物流,为规模化运作打下根基。
在阿香集团CEO耿轶群看来,快餐企业要做到产品可控离不开工业化生产,安全稳定的采购渠道、合理的利润获得都是快餐连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据她回忆,为了做好番茄米线,创始人何勇要求团队去新疆采购番茄,因为新疆的日照好,番茄最香,但在十几年前,长距离运输生鲜的条件并不成熟,团队想出了各种办法,最后选择在当地把番茄做成酱后拉回来。
在行业人士眼里,原产地采购是产品品质的一大保障,也明显增加了采购成本,但这也恰恰是阿香米线与一般米线形成区隔的地方
品控的前提是形成机制、流程,而这些流程需要人去落实,连锁店的人才管理同样十分重要。为此,阿香米线早期到麦当劳的人才培养基地——汉堡大学招纳培训人才,并为品牌制定人才发展计划。
要知道,餐企在做连锁时最容易出现一店一味的问题,品控和人员管理是中国餐企普遍会面临的问题。而对阿香米线而言,打牢品控和人才管理,品牌的连锁化发展自然有戏。
连锁匠结语
其实,无论是选择拉面还是米线、选择街边还是商场,这些问题看起来隔靴搔痒,但组合起来,选择一条清晰的路,全方位布局并坚持做下去,或许就别有洞天。
“春江水暖鸭先知”,阿香米线越活越好的原因就在于,其提前洞悉了消费趋势,并且坚定地做了下去。
连锁经营全程解决方案
连锁企业会遇到什么问题,最重要不是解决什么问题,而是正确发现了企业发展中或前进中,会有什么问题,因为管控风险是企业老板必备的能力。
先定战略,后设模式,具体到标准化体系,让复制更精准,最后到训练督导,让标准化持续落地。
逸马在接触连锁企业过程中,为企业方做落地项目,16年而精心打磨出一套工具包,仅供连锁企业使用。
如果你想发展连锁,或者你已经在连锁!
如果你遇到战略不清晰,模式不懂如何规划!
如果你标准化不知道从何说起,督导体系不知道如何建立!
如果你不懂得招商,也不知道如何启动招商!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3613841283
标签:
食品安全网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阿香米线:品类冠军是怎么炼成的?
下一篇:一嗦入魂的热乎美食~阿香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