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物流网

英国咖啡文化史(百年中国咖啡史,讲通了一个奶茶故事)

时间:2023-02-11 15:16:12来源:food栏目:餐饮美食新闻 阅读:

 

在中国消费市场不断被加入了牛奶、椰奶、水果、酒精的咖啡,必然要讲成一个奶茶故事。

和椰树椰汁的联名款产品椰云拿铁一上线,瑞幸就拿下了当日66万杯总销量的成绩,并冲上了热搜。

从去年全网断货的生椰拿铁,到今年冲上热搜的椰云拿铁,瑞幸似乎验证了,在长期被茶文化主导的中国消费市场,咖啡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那么,从一百多年前进入中国,到如今各路资本涌入、新老玩家角逐,咖啡在中国的消费市场,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发展故事?

图片来源:摄图网

1

公元6世纪,一个埃塞俄比亚的牧羊人,发现自己家的山羊经常晚上睡不着,还会“跳舞”。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山羊“跳舞”的现象,是在吃了一种红色浆果之后才会发生。

随后,好奇的牧羊人摘下了这种红色果实,带到了当地清真寺里去寻找答案。

就这样,咖啡进入了人类的食谱。

牧羊人故事的真实性虽然无从考证,但咖啡起源于埃塞俄比亚却是世界公认的事实。

咖啡的盛行,一个名叫奥玛尔的也门人,功不可没。

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的最南端,与非洲只隔着曼德海峡。公元13世纪,犯了错的奥玛尔,被流放到了非洲。流放期结束后,他摘了点非洲漫山遍野的咖啡果带回了也门,开始了种植。

此后,咖啡从也门一直向北蔓延,到了15世纪,咖啡传遍了阿拉伯半岛,并跟随横跨亚欧大陆两洲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扩张脚步,进入了欧洲的伊斯兰教区、埃及等地方。

同一时期,奥斯曼帝国在扩展,处于明成祖时期的中国,也在发达的造船业的支撑下,派出郑和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探索更广大的世界版图。

这时候,咖啡并没有进入中国的消费市场,但郑和下西洋这一事件,却无意间推动了咖啡饮用方式的变革。

15世纪的阿拉伯人,饮用咖啡的方法一直都是简单粗暴将晒干的豆子捣碎,煮开后饮用汤水。而此时郑和向西航行船队上,船员们喝茶的方式,不仅是将茶饼研磨成粉冲泡,更是使用了精美的茶壶茶杯等器具。

阿拉伯人在惊叹之余,将中国人烹茶和饮用的方式悉数学去,形成了延续至今的现代咖啡饮用方式,并于公元16世纪开始,以“阿拉伯酒”的名号逐渐传播到欧洲、美洲和亚洲,最终成为日常饮品。

咖啡第一次以中文的形式出现在中国,是在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里。但咖啡作为消费品进入中国内地,已经是1836年前后。

当时,在繁华的通商口岸广州,欧洲商旅却找不到咖啡馆。一个有生意头脑的丹麦人,在广州十三行附近开出了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咖啡馆。

只是那时候,价格昂贵、味道苦涩的咖啡,只服务于城市里的外国人与国内的达官显贵。普通老百姓很少有机会接触到。

咖啡作为一种农作物进入中国,已经到了1904年。

那一年,云南省大理市宾川县朱苦拉村,有一位张姓地主强行要卖掉村里的74位妇女,村民们为了要人,到处寻找能不畏张地主势力,帮他们打官司的人。这时候,一位名叫田德能的法国天主教教父愿意帮助村民打官司,但条件是村民从此要信教。

最后,田德能帮助村民打赢了这场官司,村民也兑现承诺信奉天主教,同时,还出力一起在朱苦拉村建了一座给田德能“办公”的教堂。

就是在这座教堂边上,爱喝咖啡的法国人田德能,种下了中国第一棵咖啡树。

由此,从消费到生产,咖啡正式“入驻”中国。

2

咖啡一步一步打开中国的消费市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要从1989年雀巢咖啡在中国推出“1+2”速溶咖啡开始说起。

由于大众消费市场尚处于咖啡启蒙期,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在于产品的功能性显著让渡于口味。用现在的视角看来,当时的人们与其说是在消费咖啡,不如说人们在尝鲜有提神功能的甜味咖啡饮料

雀巢迅速在中国铺开速溶咖啡的市场,冷冻干燥技术的研发是前置条件,保障了咖啡大规模生产、运输、存储的可能性。同时,更得益于雀巢针对“当时的年轻人”的一系列精准营销活动。

虽说在没有咖啡消费习惯的中国,雀巢面临的是一片未经开垦的蓝海市场,但教育用户的任务,任重道远。

好在雀巢财大气粗,利用电视、报纸、车厢、户外等等广告渠道,进行了饱和攻击,硬是将“雀巢,味道好极了”的广告语与冲泡咖啡的步骤,印刻进了大众的脑海里,在被饮茶文化深深影响的中国消费市场,给中国人普及了“不苦”的咖啡。

往后数十年,中国的咖啡消费市场,速溶咖啡这一品类都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而雀巢一直处于领导者地位。

欧睿国际有数据显示,2013年,速溶咖啡在中国咖啡消费市场的占比高达97.6%。尽管这一年,星巴克已经进入中国市场14年了。

即便到了当下,在汹涌的咖啡革命中,速溶咖啡仍然保留了优势地位。欧睿国际预计,到2022年,速溶咖啡的市占比仍有91.6%。

咖啡在中国消费市场发生变化的第二阶段,以1999年代表精品现磨咖啡的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为标志。

这时候,咖啡肩负着社交功能,在星巴克的第三空间叙事之下,代表的是一种有腔调的生活方式。

从速溶到现磨,十年之隔,中国消费市场对咖啡的接受度已经在雀巢的教育之下,完成了从0到1的建设。

其实在星巴克之前,雕刻时光、上岛咖啡为代表的台式精品现磨咖啡馆,就已经开始在中国市场进行生活方式的探索。只不过,后两者更多地将咖啡与西餐进行了捆绑,在盛极一时之后,淹没在了星巴克的风头之下。

台式咖啡馆虽然被星巴克轻松超越,但帮助星巴克在中国开辟出属于自己新世界的,还得归功于一个叫孙大伟的台湾人。

在将星巴克引入中国大陆之前,孙大伟有过将麦当劳引进台湾的成功先例。

即便如此,星巴克的创始人舒尔茨并不看好孙大伟登门提起的这门生意。

答应下来,只是恰好当时在北美已经开出了一千多家门店的星巴克,有全球扩张的计划,而孙大伟的方案,只要星巴克在中国北方地区的代理权,不需要星巴克承担任何事前投入与事后风险。

就这样,在星巴克并不看好且没有任何星巴克高管出席的情况下,1999年,孙大伟仍然声势浩大地在北京国贸CBD开出了第一家星巴克。

此后,伴随星巴克的,除了铺开盘子的扩张,还有长达9年的亏损。

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彼时中国千元上下的平均工资水平,负担不起星巴克20元以上的消费单价,第三空间的故事,面对的还是一片没有观众的空白市场。

能够有耐心忍受常年亏损,是星巴克对中国经济起飞、中产阶级与白领阶层扩容的笃定。

好东西会留给有耐心的人。

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时代红利,星巴克被消费者推上咖啡消费的“神坛”,成为有腔调的小资生活的标配。星巴克也完成了门店数“从1到5000”的进化。这一过程,星巴克官方对在中国扩张速度是这样描述的:每15个小时,就有一家星巴克门店在中国开张。

反映在星巴克的财报里的关键年份是:2008年,星巴克实现了在中国市场的首次盈利;2012年,中国的消费次数首次达到提到美国次数的50%;2017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星巴克的第一大市场。

而回望身后,在中国诺大的城市版图上,其实遍布着密密麻麻的各种咖啡馆,但彼时的星巴克,竟无对手。

是星巴克的咖啡真的好喝到人们不愿意走进其他咖啡馆吗?

不过是,那时候的消费者,早已不再敏感20元以上的咖啡,并且非常享受在星巴克消费的感觉:在某张长凳上摆上一台苹果电脑,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与嘈杂的人声中,一边轻轻搅动手边的卡布奇诺、馥芮白或者什么其他产品,一边时不时敲打键盘若有所思。

这种第三空间的feel,喝杯白开水都能获得稳定的星巴克情绪价值。

雅斯培·昆德在《公司精神》里,甚至用“咖啡宗教”一词形容星巴克。他认为,一些具有大致相同人生情调、社会身份的人组成一个共同体,形成了星巴克的“咖啡宗教”。消费者并不关心在星巴克能买到什么,而是关心在星巴克消费,看起来更像什么。

但这一切,突然之间就变天了。

从2017年开始,中国咖啡市场迅速扩容,精品速溶咖啡、现磨咖啡、便利店咖啡、快餐咖啡、茶饮店咖啡等层出不穷,向消费者讲述着属于自己的咖啡新故事。

瑞幸在北京银河soho开出的第一家门店,也在2017年。这在中国市场已经冒头的咖啡创业潮里,不过是又多了一个咖啡品牌而已。

那时候,人们乐滋滋地享受着瑞幸烧钱请客的咖啡,并没有想到,手上的小蓝杯正在推动咖啡在中国消费市场进入第三阶段。

最早出现变化信号的是星巴克2018年的财报:星巴克的中国同店销售额增长出现近10年来的首次下滑。

可是,星巴克的在华发展历程里,遭遇过压力,却并没有遇到过“对手”这个词。2006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的Costa都不足为惧,更遑论一个本土“新生儿”?

尤其是瑞幸还不足五年的发展历程里,还伴随着财务造假、强制退市的狗血剧情。

但瑞幸就是绝地反击从泥淖里新生了。在瑞幸发布的 2021 年 Q4 及全年财报里,瑞幸不仅以6024家总门店数首次超越了星巴克,还吹响了盈利的前奏曲。

2021年中国咖啡消费者达3亿人。很多人的第一杯现磨咖啡,就是来自瑞幸的烧钱“请客”,随后形成了消费习惯。

本以为会成为“时代的眼泪”,却反转出“时代的序曲”,人们喜闻乐见将瑞幸的成功经验总结为:产品创新能力、私域运营能力、抓住年轻人的营销能力......

扒开这些“招式”,瑞幸抓住的,本质上是在健康饮食风潮下,咖啡作为功能饮料在年轻消费市场里的机遇。机遇之上,瑞幸的努力,是确保了咖啡拥有更好喝的味道、更健康的产品、更便捷的购买,以及更便宜的价格。

瑞幸之外,Manner、M stand、Nowwa、Seesaw等本土新咖啡品牌,背靠雀巢的美国精品咖啡品牌蓝瓶咖啡,以及跨界而来的新茶饮品牌,甚至天津狗不理包子、同仁堂等老字号餐饮品牌,都纷纷借着咖啡新浪潮,团团围住当下的年轻人。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新注册的咖啡相关企业数量是2.55万家,平均每天注册达70家。2022年到2月底的时候,全国新增注册的咖啡相关企业就已经达到了2224家,平均每天成立43家。

蜂拥而上的咖啡势力,无一不是被一个充满魔力的数据吸引了:艾媒咨询数据预计,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是3817亿元,而到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万亿元。

为了抵达这个充满魔力的万亿市场,雀巢探索出了中国人愿意接受不苦的咖啡风味饮料,星巴克盯上了中产阶级并赌对了中国的国运,而瑞幸则是做成了一门“升级雀巢的产品,降级星巴克的体验”的咖啡生意。

后来者们,也正在讲述自己的咖啡故事。

3

可是,中国人真的爱喝咖啡吗?

这个问题,从雀巢、星巴克到瑞幸,以及后来的无数入局者,都没有清楚明确地给这个问题一个肯定的答案。

因为咖啡品牌在中国市场面对的一个现实就是,不加奶、不加糖的黑咖啡,高达95%的中国消费者接受无能。

唯一肯定的是,他们都在努力让中国消费者爱上喝咖啡,从而一步一步去靠近理论上的万亿市场。

最初打开中国咖啡消费市场的雀巢“2+1”,需要在咖啡粉里,加入植脂末和糖。

本想销售意式浓缩咖啡的星巴克,在有咖啡消费习惯的北美、欧洲市场,都做了两次产品创新尝试。一是在意式浓缩咖啡里加入牛奶、水,成为拿铁和美式;一是将收购公司的奶昔配方改良成了星冰乐。

这两种改良产品在星巴克对应的品类是传统咖啡产品与特调饮品,占据了星巴克60%的收入比例。星冰乐在北美市场全面上市的第一周,就卖出20万杯,当年为公司贡献了11%的销售额。在中国市场,星冰乐也一直是星巴克的拳头产品。

瑞幸的彻底出圈,核心原因也要归功于生椰拿铁、丝绒拿铁、厚乳拿铁这些打破咖啡边界的创新产品。就像被称为YYDS的生椰拿铁,不仅用椰奶替代了普通牛奶,生椰的配方也需要加入奶油等东西;而另一款爆品丝绒拿铁,是在生牛乳里按照特定配比添加了奶油、炼乳、糖等,才有了丝滑的口感。

在上海,有一家叫O.P.S,专做咖啡特调饮品的品牌,则是把咖啡与水果、酒精、茶、以及一些食材的“跨界”搭配发挥到极致。O.P.S没有长期的固定产品,从2017年8月开店至今,已经创新出几十款风格迥异的咖啡饮品。

总需要配点什么,咖啡才会愿意被中国消费者端在手里,喝进嘴里。也就是说,中国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的,只不过是统一的咖啡基调下,各种五花八门的辅材互相碰撞的新奇口感。

当然,在动不动就有几十家咖啡企业注册的近两年,往咖啡里面加东西也不一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了。而给咖啡加点有别于星巴克第三空间的故事,也总能吸引到一些关注。就像红极一时的熊爪咖啡、OllienOllie的煎饼果子配咖啡等等。

毋庸置疑,在中国市场,咖啡要深度走向大众化,方式必须是多样的、新鲜的、有趣的。加奶加糖,早已经满足不了在物质丰盈时代长大、且对新鲜事物保有强烈好奇心的年轻人的需求了。

尤其是在咖啡渗透极低的下沉市场。

蜜雪冰城旗下的咖啡品牌幸运咖,一直将目光盯在县城甚至小镇市场,想做成一个咖啡版的“蜜雪冰城”。但如今已经开出了500多家门店的幸运咖,在很多门店内,仍然要挂着“什么是拿铁?咖啡加牛奶叫拿铁”这样说明。

这也注定了,在中国消费市场不断被加入了牛奶、椰奶、水果、酒精的咖啡,必然要讲成一个奶茶故事。

中商产业研究院在做中国咖啡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时,也明确表达了一个观点:单一的咖啡饮品并不能满足年轻群体长期的需求,咖啡品牌需要不断创新,推陈出新,善于打造拥有独特“卖点”的咖啡产品,才能够不断“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

回过头来看茶饮行业,不也是一回事吗?

奶茶早已从最初的奶加茶加珍珠,变成了如今的加奶油、加水果、加酒精、加各种五谷杂娘,有的配料多到成为了一杯“八宝粥”。而喜茶、奈雪的茶、CoCo、蜜雪冰城这些茶饮品牌的菜单里,咖啡的身影早已出现多时。

从95%的咖啡馆都处于长期亏损状态,以及奈雪的茶等品牌上市后一直在亏损的现状,都说明了咖啡、茶饮这两门生意不好做。加在一起,产品的想象空间变得更大之后,才能更有机会持续讨好到当下的年轻人。

4

即便有了五花八门的配料,进入奶茶叙事方式,咖啡创新还是变得越来越难。

这为也导致当下的咖啡行业出现了的不同发展方向。一边是以瑞幸为代表的品牌,在产品创新上的持续深耕,扩大咖啡菜单的边界,累积招牌产品;一边是星巴克请回了创始人舒尔茨,将咖啡师的价值划成未来发展的重点。

从1994年推出星冰乐之后,星巴克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同等影响力的爆款产品。对比强烈的是,前几日瑞幸与椰树集团推出联名款产品椰云拿铁,在首发日的总销量就已超过66万杯。

图片来源:瑞幸官网

从生椰拿铁之后,瑞幸的新品几乎样样都是爆款。这并不是瑞幸的嗅觉更灵敏,而是建立了一个完善的研发体系,靠数字化能力,将各种原料和口味数字化,得出无数种产品组合,并量化追踪饮品的流行趋势,提升产品卖爆的概率。

但星巴克的发展基因与核心消费群体,决定了其在如今四面临敌的情况下,避开瑞幸们的产品锋芒,继续放大自身卖产品之上的服务附加值优势。

对比瑞幸冷冰冰的咖啡机、被数据定义的产品,星巴克的咖啡师以人的技术与温度,打出口感细滑的奶沫、拉个好看的花,在理论上似乎可以建立起更高的技术竞争壁垒,为咖啡的品质做注脚。

毕竟,新产品太容易被模仿了,瑞幸的生椰拿铁爆了之后,是个饮料品牌都会推出椰汁相关产品。而咖啡师用技术呈现的一杯好咖啡,是难以被模仿的。

人工做的咖啡是不是一定就比咖啡机做出来的好,这个各有说法的问题暂且不表。但星巴克的咖啡师要发挥更大价值之前,星巴克需要解决的是咖啡师带来的人工的成本、技术稳定以及出杯效率三个问题。

2021财年星巴克财报显示,人工成本是年内增速最快的成本项之一。即便如此,在庞大的中国市场,星巴克还是史无前例地给出了数万名全职员工史无前例的14薪。之后,舒尔茨再次回归星巴克,第一个大招就是将停止回购和分红省下来的钱用于员工和门店。

要稳住咖啡师,就必须拿出真金白银的投入。可是,未来十年还打算开两万家店的星巴克,不知道能不能hold得住这样激增的成本。要知道,有不少消息都爆料过,在瑞幸门店,出杯速度是2分钟一单。

图片来源:摄图网

尽管瑞幸拼的是效率,星巴克靠的是品牌溢价,但被稳住的咖啡师,是不是能保证出品的每一杯咖啡都被消费者认可,让第三空间的故事、品牌的溢价持续处于高位呢?

知乎上就有不少专业咖啡师的自我吐槽,不管是从业几年还是几十年的咖啡师,都没办法保证每次做的咖啡都一定是同一个味道。

换言之,人的因素永远是最不稳定的因素。比起口味能分毫无差的机器生产,咖啡师的优势是能够探索更广阔的味蕾空间,碰上了能欣赏的会拍案叫绝,品不来的甚至觉得还不如喝一条雀巢“2+1”。

一杯十几块钱的咖啡,如果好喝人们会觉得这是业界良心,但如果不好喝顶多就是下次不买了;而一杯二三十的咖啡,好喝是应该的,不好喝是要挨骂的。

但这也不意味着,中国的咖啡市场未来就属于瑞幸。

瑞幸每一次的爆品出圈,能驱动消费者尝鲜的,当属瑞幸星罗棋布的便捷门店带来的“统治优势”。

“统治优势”是优衣库创始人柳井在《一胜九败》书里提到的一种现象,即品牌在某一个区域集中开店,且门店数达到一定数量后,销售会一下子上升。

瑞幸椰云拿铁首发日的总销量能超过66万杯,就少不了门店便捷性带来的“统治优势”。但瑞幸的这种优势,需要建立在持续不断的产品创新基础之上才能得以最大发挥。否则,门店的经营成本会拖着品牌难以摸到盈亏平衡线。

这种“只有产品好,消费者才愿意去店里”的消费逻辑,不仅会累死研发,还没有太多竞争壁垒。在奶茶界,小众水果已经不够用了。在瑞幸这里,不知道什么奶才能支棱起下一个“YYDS”。

这么一对比,一款星冰乐“爆”了近三十年的星巴克,赚钱显得太轻松。

当然,星巴克自有星巴克的问题。瑞幸的难处,也不亚于星巴克。

当瑞幸自动靠着奶茶内核讲咖啡故事的时候,就注定了三面受敌:

其一,从对标瑞幸的同圈层品牌来讲,Manner、M stand、Nowwa等在资本的加持下,强势崛起的咖啡新贵,正在以目标用户与瑞幸高度重合的定位,分食瑞幸的市场。

其二,从喜茶、奈雪的茶等奶茶品牌来看,他们的价格已经开始往下走,产品具备了替代瑞幸的能力。同时,喜茶入股精品咖啡品牌Seesaw、奈雪的茶推出咖啡产品,也正在切入咖啡的腹地。

其三,若要深入耕耘下沉市场,瑞幸不仅要和蜜雪冰城、益禾堂、书亦烧仙草、茶百道抢夺小镇青年,还有一只直接与瑞幸叫板的拦路虎:蜜雪冰城的幸运咖。

整体看来,吃不了“苦”的中国咖啡,百年进化中讲出了一个“奶茶化”的改造故事。从最有样本意义的瑞幸来看,咖啡的“奶茶化”自有生存之道,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隐忧。

无论未来中国的咖啡市场会经历怎样的演变,我们都乐于看到,能够接受咖啡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人们的饮品选择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不管咖啡接受是建立在第三空间的情绪价值上,还是混进了奶茶的队伍,亦或是其他更新颖的故事。

毕竟,试图定义什么是一杯好喝的咖啡,其实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对消费者而言,在有需要的时候能随时随地喝上一杯咖啡,才是最重要的事。管它是星巴克、瑞幸还是速溶,只要满足了当下的需求,就都是好咖啡。

只有咖啡呈现不同的消费场景,覆盖到更多的消费人群,咖啡市场才能真正迈向万亿的蓬勃。

参考资料:

《中国咖啡30年:从0到569亿,爆发正当时》餐饮吧

《有苦难言的星巴克》餐饮吧

《咖啡的“中国化”大改造》第一财经周刊

《周杰伦和舒尔茨的咖啡焦虑》虎嗅

本文地址:https://www.food12331.com/hyzx/5040.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标签: 咖啡 星巴克 雀巢咖啡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食品安全网

上一篇:关于厨师的节目(今年最火的菜,厨师听了都害怕)

下一篇:四川最辣火锅(无辣火锅TOP5出炉,川渝火锅遭遇最强对手)

相关推荐
  • 逮虾记果蔬鲜虾饼空气炸锅食材虾仁儿童早餐
  • 爆卖上万盒!家宴火锅开创者川娃子大犇牛油火
  • 打造“传统饮食文化+现代科技”的中国样本
  • 预制菜5项大奖出炉,华鼎供应链荣获“最具竞
  • 新春将至,锅圈食汇预制菜持续升温
  • 餐饮怎么做?难做?没搞懂这5点,千万别做餐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