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茶叶知识连载之审评要点

时间:2025-08-30 21:32:47来源:147小编栏目:茶百科 阅读:

 

茶叶知识连载(十)     认识主要名茶    (一)、实训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六大茶类的主要名品的特征;认识评茶常规设备,掌握扦样、把盘、开汤、嗅香气、看汤色、尝滋味和评叶底等程序的要求和基本方法,学会评茶的方法。    (二)知识要点     1.茶叶分类、品种、名称     2.泡茶用水的知识     4.茶叶、茶具和水质鉴定知识    (三)技能要点     1、会辨别茶的质量、区分茶类;     2、认识主要名茶说出其产地和品质特征。     3、初步掌握茶叶的一般审评步骤    (四)实习内容:    (1)、认识评茶常规设备  包括茶样盘、审茶杯、审茶碗、叶底盘、茶匙、网    (2)、扦样  取样要有代表性。取茶样时从每堆或每件茶叶的上、中、下不同部位,各扦取1把,拼为大样,然后将大样充分拼和,混合均匀。采用对角线取样法取样500g,作为审评茶样。取审评茶样250 g倒入茶样盘,供外形和内质审评用。    (3)、外形审评   双手握住茶样盘边缘进行筛转收拢,由于茶叶大小、轻重、粗细和整碎不同,大体分成上、中、下3层,分别称之为面装(上段)、中段和下段(下脚),然后再将标准样用同样方法筛转,进行外形各因子的比较。     审评外形主要看嫩度、条索、净度、色泽等4项因子,以嫩度和条索为主。    (1)、嫩度   如条索紧结重实、有锋苗、色泽油润,则嫩度高;反之,嫩度低。嫩度越高,茶叶品质越好。    (2)、条索  如原料嫩度高、制工好,则条索紧结,上、中、下段茶匀称;反之条索弯曲、松飘、断碎。    (3)、净度   指茶叶梗、朴、片、末及非茶类夹杂物含量多少。高档茶净度好,低档茶净度差。    (4)、色泽  高档茶色泽调匀一致,鲜活油润;低档茶色枯杂。     审评方法:对照标准样,先看面装,再将面装茶拨在一边,看中段,最后看下脚断碎程度,片末含量以及上、中、下三段茶的比例。     内质审评将样盘中样茶筛转和匀,用拇指、食指、中指插入茶堆中间,从上面一直取到底部,一次取够,宁可手中有余茶,不宜多次抓茶增添。称取3 g,倒入150ml的审评杯中,用刚煮沸水冲泡至杯满,盖上杯盖。冲泡5min后,将茶汤倒入审评碗中。倒茶时杯应卧放在碗口上,待茶汁流尽后,然后将杯盖盖好,放回原处。如碗中有茶叶混入,用网匙捞出。再用汤匙在碗里搅动茶汤一圈,使沉淀物沉集于杯底中心。然后按热嗅香气,看汤色,温嗅香气,尝滋味,冷嗅香气,评定叶底的顺序,逐项审评并记好评语。     (1)、香气  茶汤倒毕,左手拿茶杯,右手揭开杯盖,鼻子靠近茶杯,嗅杯中茶叶挥发出的香气,重复嗅1-2次。每次嗅时,将杯盖盖好,摇动数次,使叶底翻转透香,再嗅。辨别香气高低、持久性、香型、有无异味等。采用热嗅、温嗅和冷嗅3步进行,热嗅区别香气高低及特殊香味;温嗅区别香型,如高级绿茶的嫩香、清香、花香等;冷嗅辨别香气的持久性。     (2)、汤色  茶汤倒入审评碗后,应注意汤色变化。在热嗅香气后,应立即评定汤色,主要辨别茶汤色泽类型、深浅、明暗、清浊。绿茶以碧绿、嫩绿明亮为好。     (3)、滋味  尝滋味以热而不烫口(温度50℃左右)为宜。区别滋味浓淡、强弱、甘苦、醇涩等方面。应特别注意辨别浓与苦味。浓是指茶汤入口,味浓醇,而茶汤过喉则回味甜鲜;苦指茶汤入口苦,回味也苦或更苦。   评定滋味时,用汤匙盛半匙茶汤入口,并使茶汤在口内打三、四个转后吐入茶盂,由舌尖、舌根、舌两侧的味觉器官反映出各种滋味特征。     (4)、叶底  将审茶杯内茶叶全部倒入叶底盘内,用手指将叶子拨开铺匀,看叶底色泽、匀度、嫩度等3个方面。如感到不很明显,可加些茶汤或清水。匀度和嫩度对照标准样评定。      3、实习注意事项:     (1)、茶样和标准样的处理应同步、同要求进行,以免影响结果的正确性。     (2)、审评前不能吃辛辣或有刺激性食物,不能使用化妆品。     (3)、审评时,茶汤不能吞进肚中。     (4)、要始终保持审评室的安静和卫生,保持审评用具的卫生。

  -责任编辑:润生?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茶叶知识连载之茶叶的鉴别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