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碣滩贡茶· 传千年雅韵(下)-沅陵碣滩茶文化考略
以茶为祭:巫风傩韵的玄秘
沅陵,多遗有荆楚古风,是巫傩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巫傩文化,实为祭祀文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亦称巫教文化。《汉书· 地理志》曰:“楚人信巫鬼,重淫祀。”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载:“楚国的传统文化是巫官文化,民间盛行巫风,祭祀鬼神必用巫歌……炎黄族掌文化的人叫做史,苗黎族掌文化的人叫做巫。”苗黎族即盘瓠后裔,巫官文化源于盘瓠文化。巫傩文化分巫教文化、傩文化两个部分。
原始的宗教起源于巫术。在中国古代,巫师利用所谓的“超自然力量”,进行各种活动,都要用茶用酒,捧奉给上天、神明和祖先享用。在沅陵七甲坪等地,人们在巫舞、巫技、还傩愿用茶作祭时,一般有三种形式:在茶碗、茶盏中注以茶水;不煮泡只放以干茶;不放茶,久置茶壶、茶盅作象征。茶之所以为祭,其原因大致有四:一是在一定程序上治疗某种身体上的不适;二是在繁重的体力劳动、旅行或战争中提神、缓解肉体的压力;三是在某些宗教活动或巫术仪式中,改变人们对现实的感知,导致某种迷狂状态;四是纯粹为了享乐使用,它能使人兴奋、沉醉,使人感受到特殊的幸福、欢畅、激昂或沉静、智慧与雄辩。这种“茶祭、茶俗”在沅陵的巫傩文化中时有体现。如明香节,各户按年轮流做头人。届时,即“跳香花”( 野菊花) 盛开时节,村村寨寨,齐凑钱米用铁鼎罐煮茶水、做香豆腐、香糍粑。煮茶水、做香糍粑,一则为供品,二则馈赠巫师,三则族人分食。整个过程原始神秘之极,由族长或头人主持,巫师执事,请神、酬神、娱神、送神,茶酒饮足,边跳边颂祝词,祈求神年再赐吉祥,五谷丰收,全村平安幸福。
壶里春秋:汲泉煮水的风流
茶,在儒,在道,在禅;在宫廷雅室,也在草庐茅舍。茶,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不温不火,几乎包含着中国文化的全部精神与本质。茶,历经数千年,既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无数的文人雅士、达官显贵、草根庶民莫不与之结缘。
唐天宝七年(748 年),“诗家天子”王昌龄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好友李白,写了“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夜郎西,即指沅陵,沅陵隋朝时曾析置夜郎县,黔阳在沅陵之西)”以示同情、关怀与安慰。也许是一语成谶,安史之乱中,李白为永王李璘幕僚,李为唐肃宗所杀,受牵连,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据传,王昌龄在读李白诗后,十分感叹唏嘘,借《送吴十九往沅陵》“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远谪唯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表达归乡之愿。这个时候,沅陵碣滩茶早已成为朝廷贡茶,颇负盛名。王昌龄托人觅得上好的沅陵碣滩茶相赠李白,以示谢意。李白品尝后,顿觉愁思大解,清爽甘甜,回味良久,于是借酒而赋茶诗:“生怕芳茸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夜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其情其诗,尤如茗茶之芳润,千古留香。
明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秦纮~ 1505) 谪降为湖广驿丞时,来到沅陵北溶,筑“安遇轩”。当地百姓仰秦纮体恤民情与廉志高洁,逢清明谷雨前后,多亲上碣滩坡地女儿坪采摘新叶,为秦纮揉制绿茶。秦纮每每品之,皆赞不绝口。“轩中客常满,杯中茶不空”。
明万历二十四年,礼部尚书董其昌溯沅水而上,深入五溪。途中患了眼疾,船到沅陵,讲寺住持为他送来一碗透着栗子清香的碣滩茶,让他一半喝下,一半擦拭双眼,不到一个时辰,眼疾痊愈。董其昌睁眼看龙兴讲寺,宝象庄严,气势恢宏,当即挥毫书写“眼前佛国”四个大字,制成匾额,至今仍高悬大雄宝殿。
后来,又有林则徐出任云南主考官,途经沅陵官庄辰龙关,时有知县张鸿箴( 时庵) 用上好的碣滩茶、界亭茶、官庄毛尖汲泉煮水,秉烛品茶,通宵达旦,交谈甚欢,大感“郡内有天下第一关,孰之亦有天下第一茶!”。翌日临行前,特地为张鸿箴撰写“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楹联相赐。
沅陵,是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的第二故乡。1933 年,先生在沅陵筑“芸庐”以安顿家人。1937 年,为躲避战乱,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取道沅陵去往昆明。沈从文专门给大哥沈云麓捎信,要大哥为梁思成夫妇采办一些包括碣滩茶在内的地方食品,送给他们路上饮用。同年十一月的一天,林徽因携家眷到达官庄,次日进沅陵城,拜访沈从文大哥,歇息于“芸庐”。事后,这位中国20 世纪第一位杰出女建筑家、著名诗人、作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的林徽因给沈从文写信,倾述沅陵山好,水好,城好,人好,茶好: “今天来到沅陵,风景愈来愈妙,有时颇疑心有‘翠翠’这种人物在! 沅陵城也极好玩,我爱极了。沅陵的风景,沅陵的城市,同沅陵的人物,在我们心里是一片很完整的记忆,我愿意再回到沅陵一次,无论什么时候,最好当然是打完仗!”(张远文)
标签:
上一篇:莫辜负了这杯好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