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败走中国的劣质货 仍是消费者心中的白月光
今天刷到一个茶叶博主的视频,看到一个弹幕让人很伤心:茶叶太复杂了,听不懂,还不如去买立顿!这可真是中国茶行业的悲哀!
当年有一个国家级的官方媒体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多少多少家中国茶企不敌一个立顿,这完全是一种张冠李戴的说法,但是伤害大,侮辱性也强。以至于此后一旦提到中国茶行业的问题,这句话就被拿出来凸显行业问题。
无奈归无奈,但是话分两头说,立顿之所以能在很长一个阶段取得成功,“标准化”和“说人话”是关键,这是值得中国茶企来学习的,我总结了三条中国茶行业的问题。
1 品牌太多 名字太怪
谁都想在茶行业上赚钱,这个无可厚非,但是客观导致了茶叶品牌纷繁复杂,让大家傻傻分不清。更有甚者总是要取一个偏怪字作为品牌名,或者让消费者根本不理解这个品牌名想要表达什么。这样的品牌根本提不起消费者购买的欲望,也拉低了行业的好感度。
2 SKU太多
每一个茶企的SKU都太多、太复杂,SKU是最小的一个规格单位。不同的品类、包装、重量都会衍生出复杂的SKU,你让消费者怎么能明白?
随便举个例子,金骏眉是红茶的一种,同一款包装设计的金骏眉还可以分为不同的重量,同一个系列的金骏眉还会因为不同的原料品质再划分为更多的档次。如此以来,SKU的数量就几何级数搬上涨,对于企业的库存和周转率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做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现在把国内茶叶的SKU减少一半,整体的销售量不会受到影响,甚至还有可能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
3 产品不说人话
现如今茶行业从业者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销售,把茶叶卖出去。那么,在给消费者传递信息的时候就要用消费者听得懂的话语体系。
消费者对于专业术语“焙火”的理解就是在火上烘干,至于几道“焙火”,那重要吗?
茶饮是一个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大众化产品,但在宣传产品的时候却又采用了匠人制作的行业术语。工匠精神当然是值得褒奖的,但我们就是渴了,想喝杯茶而已,跟我大谈特谈工匠精神,那是不解渴的呀!
小众的茶叶发烧友,对于茶叶的制作工艺、冲泡技艺是有苛刻要求的。不过绝大多数人不会有这样的要求:要么是自己爱喝的口味,要么是性价比高的种类,要么就是包装漂漂亮亮的礼盒用来送人,拿出去有面子!普通消费者的要求其实不多!
品牌太杂、产品名目太多、消费者听不懂企业在说什么,或许是现在茶行业所面临的问题!
立顿因为自己一直不改变,被时代所抛弃;而中国茶企因为自己改变太频繁,让买单的人看不明白,如果两者折中一下,或许是个办法!
标签:
上一篇:红茶“天花板”难道真的是金骏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