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六大茶类通识 篇四:万字长文,一篇读懂:什么是红茶

时间:2023-01-30 02:34:06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作者:老衲不老

秋天已经过半,冬天还会远么?

秋冬季节,寒气来袭,很多人喜欢喝偏“温性”的茶,比如黑茶、老白茶,以及红茶。我们在茶友群里也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在七嘴八舌的讨论“烤红”与“晒红”的区别、云南红茶与武夷红茶的区别等等问题。说起红茶,还是有蛮多话想讲的

红茶,可以说是我的“启蒙茶”。

年幼时在北方老家,跟着大人能喝到的只有几块钱一大包的“猴王”茉莉花茶,作为小孩子自然也没喝过几次,导致至今都没有任何味觉记忆。直到去江西读大学,才第一次见到了现实中的茶园,也主动购买了“年轻人的第一罐茶叶”,便是产自“江西浮梁县”的“浮红”。

说到浮红,如果不是江西本地人,可能很少茶友了解,但浮梁县作为“瓷都景德镇”的曾经的上级府衙所在地,自古产茶,被誉为“瓷之源,茶之乡”,如果还记得白乐天那首著名的《琵琶行》,那么一定对这一句有印象:“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内个浮梁,就是这个浮梁。当然,当时的浮梁只能买到“绿茶”。

从浮红,到祁红,到小种、英红,再到滇红,大概就是我曾经历过的红茶品饮路径了,当然中间也会穿插一些其他各色小众红茶,以及六大茶类的其他茶类,但相信很多茶友也跟我一样,喝茶生涯,始于红茶

但红茶往往只是起点,而远非终点。

红茶,茶性温和,适口性强,价位适中,且选择多样,尤其是包容性强到离谱,可以融合糖、奶、花草等多种配料进行拼配调和,成为不同风味的饮品,是非常理想的“入门茶”。但也有不少新手茶友,在红茶的门前反复徘徊,这么多产区,这么多名字,这么多分类,实在不知该如何入手。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什么是红茶

一、红茶是什么

众所周知,茶叶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而红茶则是世界茶类贸易总量最大的茶类,占据每年全球茶叶贸易总量/消费量的80%以上。但在中国国内茶叶消费市场,2021年全国红茶消费量约33.88 万吨,销量占比约14.72%左右,低于的绿茶(56.87%)和黑茶(14.95%),为国内茶叶消费市场第三大茶类。

中国是红茶发源地,也是世界最重要的红茶产区之一。

在我国,红茶作为传统的六大茶类之一,基本的制作工艺过程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因发酵程度较高(约75%-95%),被称为“全发酵茶”。关于红茶的基础定义,可以参考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的相关章节,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红茶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也有不同的分类方式,如果按照目前国内比较普遍的制作工艺分类方式,可以分为三大类: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

1、什么是“工夫红茶”

工夫红茶是中国特有的红茶品类,也是目前产量最大的红茶品类。最早诞生于福建闽北地区,在小种红茶的工艺基础上发展而来。在我国19个产茶省中累计有12个曾先后生产过工夫红茶。日常我们区分工夫红茶一般按产地命名分类,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滇红工夫、祁红工夫、川红工夫、闽红工夫等。

那工夫红茶的“工夫”又因何而得名呢?

民国时期,肖一山主编《清代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载:“葡荷两国,与我国通商较早……红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种茶、白毫等。”这里工夫茶指的就是我们今日所说的“工夫红茶”。

而关于“工夫”一词的最初来源,则还需回溯到更早的红茶源头——武夷山。

在武夷山,有一首很多茶人耳熟能详的《武夷茶歌》,里面有歌词这样写道:

如梅斯馥兰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气。

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

而我们今日所言“工夫红茶”,大抵就是因为武夷茶人“心闲手敏工夫细”的制茶方式得来,精工细作,耗费“工夫”,故称“工夫茶”。晚清学者郭柏苍所撰《闽产录异》一书中有载:“系以嫩芽用武夷茶制法精心熔制,色黑味香,被称工夫红茶,因做工精致而得名。”

此外,工夫红茶又可以按茶树品种分为“大叶工夫”和“小叶工夫”。

大叶工夫以乔木、半乔木茶树鲜叶为原料制作,色泽暗红,又称“红叶工夫”,以滇红工夫政和工夫为代表;

小叶工夫以灌木型小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制作,色泽乌黑,又称“黑叶工夫”,以祁门工夫宜红工夫为代表。

红茶的具体分类可看下面图表所示。

工夫红茶是目前国内红茶市场的主流,产品繁多,每天一款差不多能喝一个月不重样。国内市场上最常见的工夫红茶有:祁门工夫(含浮梁红茶)、粤红工夫(英红九号)、滇红工夫(凤庆滇红)、闽红工夫(坦洋工夫等)等,当然还有众多产销量较小的地方性红茶,这里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2、什么是“小种红茶”

从工艺上说,工夫红茶脱胎于小种红茶。

小种红茶是鲜叶加工复杂,毛茶加工简单;而工夫红茶则相反,简化了鲜叶加工,但在毛茶加工环节更下工夫(这也是被称为工夫红茶的原因之一)。

小种红茶,是“福建特产”,最早仅产于武夷山星村镇桐木关村,且历史上以“星村”为贸易集散中心,故又称为“桐木关小种”或“星村小种”。

清代刘埥在其著作《片刻余闲集》中记述:山之第九曲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

小种红茶是最早传入欧洲的红茶,1610年进入欧洲,1640年输入英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国内外茶叶市场需求旺盛,竞争也更加激烈,武夷山周边地区也陆续开始生产“小种红茶”,也因此出现了“正山茶”与“外山茶”之争。人们把产于武夷山桐木关范围内的小种红茶称为“正山小种”,此处的“正山”专指武夷山桐木关,同时也有正统之意。然后把武夷山之外地区如政和、坦洋、北岭、屏南、古田等所产小种红茶称之为“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烟小种”。

从综合品质来讲,外山小种当然比不上正山小种。茶叶不同于其他产品,尤其高等级茶叶,对土壤、植被、气候、生态等等小环境各因素的要求实在有些苛刻。而且在武夷山地区,做茶是讲究“山场”的。纯正的正山小种,须是用武夷山桐木关范围内的小菜茶群体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一系列复杂工序制作生产的小种红茶,方能称之为“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因为独特的“松烟香、桂圆汤”被很多人痴迷,主要源于制作工艺中最后需要用松针或松柴熏制。当然现在为了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各种“无烟小种”也琳琅满目,主要是在工艺上取消了最后的“熏焙”环节。想感受传统烟熏小种的,推荐下面这款,非常正点。

大家耳熟能详的“金骏眉”,属于正山小种的一个分支和发展,对传统的正山小种生产工艺进行了颠覆性的创新,是正山小种里面的“高端品种”。金骏眉诞生于2005年,由正山堂公司研发创制,至今仅17年历史,却是中国高端红茶的天花板,弥补了中国长期以来没有高端红茶的空白。除了金骏眉,还有银骏眉铜骏眉

银骏眉与铜骏眉,同属骏眉系列,制作工艺相仿,只是鲜叶采摘标准不同。金骏眉采武夷山桐木菜茶的单芽制作,而银骏眉采一芽一叶铜骏眉则采一芽二叶。三者的关系,有点类似于福鼎白茶中的“白毫银针”、“特级白牡丹”跟“一级白牡丹”的区别。

很多茶友应该还听过“大赤甘”和“小赤甘”的叫法,其实这两者本质就是“铜骏眉”的另一个称呼,根据芽叶开面大小不同,铜骏眉分为大赤甘和小赤甘。尤其在桐木当地人是不叫铜骏眉的,而是直接以大、小赤甘称之。

 3、什么是“红碎茶”

红碎茶是国际茶叶市场的大宗产品,用红碎茶CTC机器加工制成的红茶即可称为国际C.T.C红茶

C.T.C是Crush(碾碎)、Tear(撕裂)、Curl(卷起)三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缩写,C.T.C制法诞生于1930年代,以效率高、成本低的红茶生产而著称,主要使用专门的C.T.C滚轮机,茶叶在采摘、萎凋后直接送入机器中,通过高速碾压将茶叶切碎揉卷成极为细小的圆粒状。这种红碎茶最适合做调味茶冰红茶奶茶,占据世界茶叶总出口量的80%左右。

在国际市场上,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红茶出口大国供应的主要都是红碎茶,从商品流通角度看,红碎茶分级严格,定价统一,更便于大宗流通。而从品饮需求的角度,世界红茶消费大国如英国、印度、土耳其等,几乎都是以“调味茶”和“奶茶”为主流,其原料都是红碎茶。

长期以来,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才是中国红茶的主流,再加上上世纪前半叶国内局势动荡,战乱频频,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才开始试制红碎茶(另有说法云南省早在1940年就在勐海县几个茶厂生产红碎茶)。红碎茶至今依然以出口国外市场为主,但近些年的奶茶行业爆发,客观上也消耗了一定数量的红碎茶。

红碎茶在我国云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湖南、四川、湖北、福建等省都有生产,其中以云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以大叶种茶叶为原料生产的红碎茶质量最好。目前全世界最大的C.T.C红碎茶生产基地就在云南保山,隶属于云南保山的昌宁红茶业集团所有。

二、红茶简史

红茶”一名,始见于明代刘基所撰《多能鄙事》一书(15-16世纪间)。陈椽《茶业通史》也有写到,葡萄牙人科鲁兹神甫于1556年到达中国,1560年左右回国后著书中有言:“凡上等人家皆以茶敬客。此物味略苦,呈红色。

”呈红色即指红茶汤。可见1560年以前,就有红茶了。

红茶起源于中国,但发扬于英国。

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茶叶(主要是红茶)作为重要的资源之一,曾经引发数次国家之间的战争和社会变革,并因此改变了世界格局。比如以茶叶贸易霸权为导火索的三次“英荷战争”、因红茶贸易和茶叶种植园经济形塑了南亚各国的农业经济模式、因“波士顿倾茶事件”引发的美国独立战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以及英国因跟清政府茶叶贸易带来大量贸易逆差不惜发动鸦片战争,直接带来了旧中国的百年变局等等。所以,来自中国的红茶,也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东方树叶”。

1、红茶起源

关于红茶的起源,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红茶起源于中国云南与西藏交界的山岳地带。大约在公元10-13世纪左右的宋朝,在当地出现了红茶的前身-发酵茶,然后再逐渐产生了红茶,但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缺少相关文字记载,因此该说法并不为公众所认知。另外一种说法则被更多人所接受和认同,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武夷山桐木关起源说。

明朝中后期,福建省崇安县(1989年撤县设市,更名武夷山市)桐木地区茶农,在某种机缘之下创制出如今被称为“正山小种”的红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红茶,被誉为“红茶鼻祖”,至今有400多年历史。在这过去的400多年里,红茶从中国福建北部的武夷山桐木关出发,从小种红茶到工夫红茶,再到满足国际市场的红碎茶,一路跋涉,一路发展,已经在全国各大茶区以及全球5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红茶的茶香早已飘遍了整个世界。

2、红茶传入欧洲

16世纪末17世纪初,是西方的大航海时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以东南亚为中心的整个亚洲贸易。公元1606年,产自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第一次被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人带入欧洲,然后逐渐影响到周边其他国家的贵族阶层,荷兰因此成为最先开始饮茶的欧洲国家。

《武夷正山小种红茶》一书写道:“早期的伦敦市场只有武夷红茶,别无其他茶类”。武夷红茶作为东方的珍奇物产,价格异常昂贵,威廉·乌克斯的《茶叶全书》中记载:“最初茶叶只能从中国购办,系一种极名贵之物品,在馈赠帝皇、王公及贵族之礼物当中,偶尔可以发现此类世界之珍宝。”

至17世纪上半叶,茶成为了上流社会最时髦的饮料,贵族之间会互相炫耀别致的茶室,茶具以及优质的茶叶。到了17世纪80年代,全国性的饮茶习惯开始让荷兰人学习中国的饮茶待客礼仪,甚至出现了嗜茶之人,日日迷恋饮茶之道甚至到“上瘾”的程度,但此时,茶叶价格高昂,且只在药房销售,饮茶之风盛行也仅限于有钱的贵族阶层。

在17世纪后半叶,随着茶叶输入量逐渐增加,茶叶被纳入正常的贸易渠道,茶叶价格逐渐下调。到18世纪中叶,红茶已经几乎进入了所有欧洲人的生活,成为西方的主流茶饮。

3、英国红茶纪元

英国是世界红茶消费的中心,也是世界红茶文化的代表。说到英国的红茶文化,就不得不提两个女人,一个是凯瑟琳公主,一个是安娜夫人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入英国王室,并带去了一箱珍贵的红茶和砂糖作为嫁妆,同时也把饮用红茶的生活习惯带到了英国(好像很多公主都很喜欢干这种文化传播的工作,比如咱们的文成公主)。到19世纪初,一位名叫“安娜 · 玛丽亚”的英国贵妇因经常与贵族圈层的闺蜜好友们在下午一起喝茶聚会,逐渐形成风潮,从而在英国掀起了“下午茶”风尚,并随即风靡整个欧洲至今。这位名叫“安娜”的公爵夫人,也成为英式午后红茶文化公认的创始人。

1669年,英国人打赢了持续了七年的英荷战争,逐步取代荷兰在亚洲的茶叶贸易权,开始直接与中国进行茶叶贸易。此后一直到19世纪末,红茶消费市场随着“日不落帝国”的全球殖民统治逐步扩展到全世界。在这漫长的两三百年世界茶叶贸易史中,中国的武夷红茶是绝对的主角,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达到鼎盛,堪称是武夷红茶贸易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但是从19实际下半叶开始,武夷红茶的市场地位急转直下,快速跌落到市场占比的末流。

4、印度及东南亚红茶产业崛起

印度的红茶产业始于18世纪下旬,在宗主国英国的推动扶持下得以快速发展。1938年,首批印度产茶叶运抵伦敦;1940年,印度阿萨姆茶叶公司成立,并将种植领域拓展至印度其他地区,从此,掀开了印度红茶的黄金时代。

作为印锡的宗主国,“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掌握着华茶外销的生杀大权,一方面极力压低中国红茶价格,征收歧视性关税,打击华茶,另一方面用各种方法扶植印度茶叶种植及加工产业,利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使得印度红茶输出量在1900年首次超过中国红茶

,结束了中国红茶300多年的垄断地位。(注:锡兰是今斯里兰卡的前身,1948年脱离英国统治完成独立,1972年通过新宪法,更名为“斯里兰卡”)

印度之外,锡兰红茶后期直追,在1917年首次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茶叶输出国。爪哇红茶出口量在1918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茶叶输出第三大国,而在当年,印度红茶、锡兰红茶输出量分别达到了中国红茶的6倍和4.5倍,中国红茶在世界市场份额仅余不足7.6%,彻底沦为配角。

印度茶叶种植与红茶加工产业,在历史上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间传说和相关史料中都不乏“从福建偷茶籽”、“雇华人制茶师”等说法,甚至在2002年3月号出版的法国版《历史》月刊中还证据确凿的披露了英国人罗伯特 · 福钧当年从福建窃取茶籽茶苗以及武夷红茶制茶技术到印度加尔各答的历史真相。尽管如此,但印度的原生茶树,也就是后来被命名为“阿萨姆种”的大叶种茶树确是土生土长,跟云南大叶种茶树属于近亲。

时至今天,印度、锡金(今印度锡金邦)、斯里兰卡、印尼、越南、尼泊尔等国依然是南亚、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红茶输出国,也是国际红茶输出的主力军。

5、中国国内红茶发展

数百年来,红茶一直都是世界茶叶贸易的绝对主角,也是世界范围内饮用人数最多的茶类。但在中国,红茶却一直没能走入主流,而国内茶叶消耗中超过70%都是绿茶,在古代,更是“绿茶”的天下。武夷山在诞生“红茶鼻祖”正山小种之前,也是生产绿茶的。

程启坤在《中国茶经》书里《红茶的产生与发展》一文有记述:“在茶叶制造发展过程中,发现日晒代替杀青,揉后叶子红变而产生了红茶;最早的红茶是由崇安小种红茶开始的……演变为工夫红茶……传播到安徽、江西等地……1875 年安徽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乡 , 将福建红茶带回 , 从而产生了著名的‘祁门工夫红茶’。 后中国红茶出口印度等多国将此发展为红碎茶。”

武夷绿茶自唐代便为贡品,自元大德六年(1302年),在武夷山四曲溪畔兴建了“御茶园”,至明嘉庆年间(1557年)才废除。历史一直推进到明朝后期,由于“炒青”工艺的演变,武夷茶加入了“发酵”的因素,后来在此基上,逐渐诞生了“乌龙茶”,但此时,红茶尚未诞生。

武夷山的岩茶诞生在明末清初。而后,才演变出了小种红茶。

小种红茶,是将武夷山没焙干的毛茶压堆发酵,再用锅炒干制成。在清末文人叶瑞庭的《莼浦随笔》有记述:“红茶先晒,乘热复以布,色变红,再晒不过火”。

业内专家认为,红茶的具体创始年份和青茶(乌龙茶)一样,都无从查考,只能大概定位在明末清初时期。入清以后,随茶叶外贸发展的需要,红茶由福建很快传到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云南和四川等省。红茶的对外传播发展次序,是从桐木核心区向外围,从正山向外山,从周边县市到省内,从省内到省外扩展,逐步发展而来。

当代茶圣吴觉农在其所著的《茶经述评》一书中对红茶的传播有以下记载:(红茶)其传播的主要路线,可能是先由崇安传到江西铅(读“沿”音)山的河口镇,再由河口镇传到修水,后又传到景德镇,后来又有景德镇传到安徽的东至,最后才传到祁门。

红茶在国内的发展远没有在国外那般风光无限,盖因国内产茶区众多,品类多样,各种名茶层出不穷,加上历史及文化原因,绿茶才是最受市场追捧的主流,即便高贵如正山小种,在很长的岁月中都是以“出口”为首要目的。

在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红茶在国际市场上遭遇印度、斯里兰卡、爪哇等国的冲击,国内很多红茶产区茶园破败,茶商破产,到光绪末年,闽北茶区“多有枯枝,蔓草荒芜,人懈陌除,隙地之处,兼栽番薯”、“茶园十荒其八”。可以说,这是中国红茶发展史上的至暗时刻。加上清末民初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各产茶区才逐步恢复正常的茶叶生产,中国茶产业逐渐重新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建国初期,国内经济基础薄弱,国家将红茶作为出口创汇的重要战略物资,著名的云南凤庆工夫红茶便是在此时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除凤庆滇红工夫外,宜宾的川红工夫、贵州的黔红工夫、宜昌的宜红工夫、安徽的祁门工夫等,在那段时期几乎全部用来做出口之用,除了少量顶级红茶如凤庆生产的特级工夫红茶被国家拿来招待外宾之外,普通百姓几乎没有机会喝到红茶。

20世纪90年代前后,国家取消了计划生产。进入2000年,各地的国营红茶厂先后进行改制,自谋生路,于是这些茶厂相继开始培育国内红茶市场,国内的百姓们终于有机会喝到曾经只用来出口的红茶了。

2005年,“正山堂”研发的高端红茶“金骏眉”横空出世,填补了国内没有高端红茶的空白,并成为高端红茶的代名词。2010年,凤庆滇红集团“中国红”高端红茶上市,将滇红茶拼配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近些年,云南古树红野生红古树晒红等诸多“网红茶”不断出圈风靡,也给广大红茶爱好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项。

三、红茶地理

1、世界主要红茶产区与消费国

红茶是世界茶叶贸易和消费第一大茶类,主要产地分布在前面已经说过,除中国之外,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几个国家著如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及非洲国家肯尼亚等;

上图中茶叶产量为该国茶叶总产量,但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均已红茶为绝对主流。

而红茶的主要消费国,则主要是英国、印度、土耳其、墨西哥、俄罗斯等国家,但人均消费量最高的确实土耳其,超过了嗜茶如命的英国人。

2、中国主要红茶产区

我国主要有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四大产茶区,各地均有红茶出产,但相对优质的红茶产区主要有福建武夷山桐木关、安徽祁门、云南凤庆、四川宜宾、江西浮梁、广州英德、江苏宜兴、台湾省阿里山等地。

四、红茶核心工艺

前文也提到了,红茶基本工艺主要有四个步骤,分别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红茶在加工流程环节上当然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和侧重,比如松烟小种需要增加“烘焙”环节。

1、萎凋

萎凋是红茶制作的第一道工序,是指将鲜叶摊放,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有一定硬脆度易折断的梗叶呈萎蔫凋谢柔软状的过程。萎凋的目的是让鲜叶在一定条件下,均匀散失适量的水分,使细胞张力减小,叶质变软,便于揉卷成条,为揉捻创造物理条件。伴随水分的散失,叶细胞逐渐浓缩,酶的活性逐渐增强,引起内含物质发生一定程度的化学变化,为发酵创造化学条件,并使青草气散失,挥发茶香。

2、揉捻(切)

揉捻(切)指借助机械力的作用对萎凋叶进行搓揉、挤压、剪切,或揉卷成工夫红茶要求的条型。通过揉捻将压力作用于茶叶表面,叶细胞壁破损,茶汁溢出,叶内多酚氧化酶与空气接触,促进氧化聚合作用进行,也有利于形成更加“浓厚”的茶汤品质。揉捻是红茶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对茶叶条索的外形匀整和美观度有最直接影响。

3、发酵

红茶发酵的本质,是鲜叶细胞组织受到损伤,多酚类化合物得以与内源氧化酶类无职接触,引起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聚合作用,进而形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形成,成就红茶“红汤红叶”的视觉特征。红茶发酵既不是微生物发酵,也不是单纯的化学氧化,而是依赖于鲜叶内院没的酶促氧化作用。发酵是红茶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核心工艺过程,对茶叶成品品质起到决定性作用。不同种类红茶对发酵程度要求不同,需要通过对温度、时间、摊叶厚度等进行控制;

4、干燥

干燥是红茶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指用烘、烤等加温方式加热空气,然后将热空气通过湿茶坯使其水分汽化散失,直至将含水率降低至5%左右。干燥过程对控制发酵度、固定条索外形、激发高沸点芳香物质等都有直接影响;(云南晒红利用日晒低温干燥,不经高温烘烤,条索形态较舒展,保留一定活性酶,且高沸点芳香物质析出较少,故香气一般不高扬,更加内敛低沉)

如对红茶制作工艺更详细的理论讲解感兴趣,可参考研读夏涛老师主编的《制茶学》第三版P.208-P.235相关内容。如需电子版也可私下联系我,无偿分享;

五、品饮、选购及储存

1、红茶应该怎么喝?

听起来好像是个无聊的问题,但实际上确实有部分茶友并不懂得如何品饮红茶。

从大的方面来说,红茶跟其他茶类也差不多,无非是“色、香、味、形、韵”五者的平衡。而其中的“”、“”、“”又是红茶品饮的核心价值点。“”是品饮红茶的至高追求,也可称之为“活”。

红茶之“”,是其最直观的特征,红艳诱人的茶汤,首先就给人以美的享受。“”更是红茶另无数人痴迷的“妙处”之一,大名鼎鼎的“祁红”便是以“祁门香”而蜚声海内外。正山小种独特的“松烟香”更是为众多茶客所倾倒。

红茶的最大魅力,便在于其“滋味”上无与伦比的“宽容度”和“包容性”。除了我们日常习惯的热水冲饮之外,还可以冷泡,可以加奶加糖加蜂蜜加花瓣加香草……甚至可以跟更多种美好的事物相搭配,如果有勇于尝试的兴趣,往往会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品饮红茶,可用盖碗,可用茶壶,也可用大杯,可冲饮,亦可闷泡,也可以煮着喝,注意控制合理的茶水比即可。当然,你也可以按照英式下午茶的方式来品饮红茶,搭配上美味的小点心,约上三两好友,边喝茶边聊聊国际大事或明星八卦,也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

在品饮中评价一款红茶的好坏,主要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等几个方面去判断。

高品质的红茶,干茶条索要均匀,有光泽且色泽统一,干燥度好,闻之有清香气;香气一般呈蜜香花果香,薯香为次,杂异味、霉味、陈味或刺激性香气等则为劣质茶;茶汤要有“油光”或“金圈”,整体呈“乌润”或“黄亮”感为佳,通透感要好,汤浊不通透或汤色暗者一般为劣质茶;优质红茶的滋味入口饱满馥郁甜醇清爽

,有令人愉悦的气息,且需要带有该类红茶应该具有的典型滋味和香气特征,如入口有酸涩、苦干等令人不舒服的滋味,则可判定为劣质红茶;

2、红茶应该怎么买?

红茶种类繁多,制作工艺繁复,对制茶者要求极高,如非有一定资源的资深茶友,还是更推荐知名品牌的经典产品选购,但在购买前,还是建议先想清楚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目的:日常自饮?商务招待?还是作为节日礼品?目的不同,所需的茶品自然也不同。口粮茶更看重适口度与性价比,商务用茶更看重品牌及市场价值,礼品茶更重包装及寓意以及对方喜好,需要有侧重的甄选。

预算:大品牌红茶价格相对透明,购买之前先确定预算可以大幅简化决策过程。

口味:中式还是英式?拼配还是纯料?重香还是重味?在购买前都应有一个基本的方向。

此外,还要仔细查看包装上的产品信息,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买到不规范的小茶厂的劣质产品。

品牌及产品选择:前文中提到了众多国内知名红茶产地和产品,这里简单总结一下,但挂一漏万,如需其他的可继续探索,大家仅作参考即可,链接就不放了。

此外,也有部分茶友可能想感受一下国外红茶,国外红茶以英式红茶为主流,有红碎茶(袋泡茶包为主流),当然也有原叶茶,看个人喜好选择即可。但说实话,国外的红茶我虽然喝过并不多,但有一说一跟国内红茶相比差距还是蛮大的,当然这也是见仁见智的事。

如果真想探索尝试,可以推荐几个品牌供大家参考。如Twinnings(川宁,英国茶知名大牌)、TWG(新加坡新兴英式红茶品牌)、F&M(传统英式茶的代表品牌之一)、Dilmah(迪尔玛,全球知名茶叶品牌,锡兰红茶做的非常不错)、Mlesna(曼斯那,也是主打锡兰红茶为主),具体产品就不推荐了,了解也有限,大家自行摸索吧。

3、红茶应该怎么存?

01、红茶的保质期

一般来说,大多数传统红茶的保质期都会写36个月,也就是3年。超过3年后,茶叶中的茶黄素减少,茶红素和茶褐素大量增加,导致茶汤品质下降。此外,茶叶中的咖啡因、没食子酸、EGCG和ECG等含量均明显降低,也导致茶叶品质的大幅降低。

但在如今的市场上,有一个另类就是云南的大叶种晒红(一般是野生种晒红)。晒红与其他红茶最大的区别在于“干燥”环节,利用日光晒干,不经过烘烤等方式的高温干燥,保留了一定量的活性酶,使其具备了普洱生茶类似的“后发酵”特征,不仅会发生氧化反应,还在缓慢进行有微生物参与的氧化、聚合、分解反应,有一定的转化空间。据云南农大有相关专业学者的实践验证,工艺合格的大叶种晒红至少在10年内可以保持较稳定的陈化空间,当然前提是合理、正确的保存方式。

02、红茶保存要领

红茶保存条件要求跟其他几大茶类大同小异,满足基本的“避光、防潮、通风、无异味”即可。

茶叶害怕高温强光,所以尽量要做到避光保存,如厚纸箱、铁罐、陶瓷罐等。此外尽量置于30度以内的室温下,温度过高会加速氧化过程,缩短保质期。但不用放进冰箱内。

此外就是一定要注意远离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如有强烈味道的食物(榴莲、臭豆腐等)、樟脑丸、鲜花等等,避免不好的味道被茶叶吸附。

六、最后的话

学茶品茶,必要的读书看文章算得是一种取巧的捷径,但最根本还是要自己多喝多感受多对比,不同的茶区,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工艺,不同的冲泡方式等等,都会带给自己完全不同的品饮感受。喝茶最终还是需要用嘴巴,而不是眼睛。

所以,老衲日常写的一些文章,在有幸能给各位茶友一点认知上的帮助之外,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日多多品饮,多多感受,跟身边或网络上的茶友多多互相交流。别人讲来终归只是“认知”,亲口体验才是自己的“感受”。

所以,还是回到那句老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茶要真喝

感谢打赏、点赞、关注、留言、转发、收藏!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暴增640%!这类旅行太火!春节旅游最热城市你去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