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们都爱喝什么茶?
说起贡茶,实与封建制度密切相关。它与其它贡品一样,主要被用来满足君主及上层阶级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也是君主对地方有效统治的维系手段。 因此,贡茶乃茶中最精品,可谓最牛的茶叶。
01
早期贡茶
在中国古代,有“九贡”之制,九贡即祀贡、嫔贡、器贡、历贡、材贡、货贡、服贡、游贡、物贡。其中的“物贡”一类,专指地方向中央进献的土产实物。茶叶作为重要的地方特产,一直都是“物贡”中重要的一类。
贡茶起源于西周,《华阳国志之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后巴蜀向西周纳贡,“五谷,茶”正是最主要的贡品。秦灭巴蜀之后,茶叶种植技术流向全国。如汉朝王褒《僮约》就对其仆从约法百章,其中便有“武阳买荼”、“烹荼尽具”之句,间接地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的饮茶情况。再如《飞燕外传》:帝赐吾坐,命进茶。这些宫中茶叶,当然都是外地进贡的。不过当时虽已经出现了“贡茶”,却还没有强制性的数量和质量规定,因此并不能算是成型的贡茶制度。
02
唐代贡茶
唐代是我国茶叶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那时社会安定,民富国强,以及儒释道三教的推崇,都导致高洁清雅的茶文化蓬勃发展。 当时的贡茶制度,是由朝廷选择茶叶品质优异的州,再设立官方茶园“贡茶院”,定额纳贡。
蒙顶山
其中,四川雅州蒙顶山茶,在贡茶中号称第一,名曰“仙茶”。《唐国史补》: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蒙顶自古以来就是著名茶区,深受广大人民喜爱,而站在蒙顶茶顶端的就是上清峰的七株围在栏杆里的茶树。上清峰七株茶有“仙茶”之称,于是就成了专供皇帝祭祀和饮用的专用茶,也就是所谓的“正贡”茶。
常州阳羡茶,湖州紫笋茶次之。 阳羡茶产于江苏宜兴,是茶圣陆羽的最爱,陆羽说它“芳香冠世,推为上品”,“可供上方”。紫笋茶则来自浙江湖州。“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唐代诗人张文规诗中提到,宫女一听紫笋运到宫,便立即向皇帝禀报,可见皇帝对此之重视。在《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了唐代贡茶的区域,见下表。
除了地方纳贡外,唐朝政府还在一些名茶的重点产区设置贡茶院。其中,最主要的是在湖州长兴顾渚山设立的贡茶院。
蒙顶山茶
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这种茶来自于四川蒙山,因生长于蒙山山顶而得名。蒙顶茶栽培始于西汉,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被宋哲宗封为“甘露普惠禅师”的吴理真亲手植七株茶树于蒙山五峰之中。
蒙顶贡茶在古代被称为“仙茶”,号称天下第一,从唐至明一千多年来,一直为皇室所专属。蒙顶山茶的茶叶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每斤鲜叶约有八千至一万个芽头,外型整齐,形状扁直,色泽偏黄,香气清纯,汤色黄亮,滋味甘醇,叶底嫩匀。
现在我们提到的蒙顶山茶一般是四川蒙顶山各类名茶的总称,有传统名茶,也有新创制的,其中品质最佳的当属“蒙顶甘露”、“蒙顶黄芽”、“蒙顶石花”等。
顾渚紫笋
皇帝:唐代宗李豫
顾渚紫笋,因其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故而得名。顾渚紫笋是上品贡茶中的“老前辈”,该茶产于浙江长兴顾渚山一带。 顾渚紫笋早在唐代便被茶圣陆羽论为“茶中第一”。在唐朝广德年间开始进贡,正式成为贡茶。那时因紫笋茶的品质优良,还被朝廷选为祭祀宗庙用茶。当时的皇室规定,紫笋贡茶分为五等,第一批茶必须确保“清明”前抵达长安,以祭祀宗庙。
▲顾渚山贡茶院
公元770年,唐代宗甚至在浙江长兴顾渚山专门设立了贡茶院,专门生产“顾渚紫笋”贡茶,责成湖州、常州两州刺史督造贡茶并负责进贡,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贡茶院。
03
宋代贡茶
入宋,贡茶沿袭唐制,但唐代贡茶院大多衰落,反倒福建风凰山“北苑龙焙”代之而大兴。(北苑是地点,龙培意思是给皇帝喝的) 如周绛《补茶经》有云: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
而北苑中的茶叶,又以龙凤团茶最为出名,这种茶除了饮用味道以外,本身更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北苑龙凤茶是一种饼状茶团,属蒸青片类。茶团面上印有漂亮的龙凤图案。 如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载: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 宋徽宗更是在《大观茶论》里盖棺定论: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龙凤团茶
皇帝:宋代宋徽宗
宋徽宗“嗜茶如命”,他最爱的茶为龙凤团饼,是用福建凤凰山北苑御茶园的茶芽压印而成,因为茶饼上印有龙凤形的纹饰而得名。
由于制作极为精美,曾是皇家和官员们追捧的名茶,上面的花纹也是栩栩如生,造价昂贵至极,饮用时所搭配的器具也都是精美之物,建盏就是在那时烧制出来的。
痴迷茶叶的宋徽宗甚至还针对宋朝的茶叶发展情况撰写了一部茶叶专著《茶论》,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龙凤团茶也是由他亲自监督制作的。
04
明代贡茶
元代贡茶沿袭旧制,而到了明代,朱元璋出身贫寒,比较居安虑危,所以称帝之后,见进贡的是精工细琢的龙风团饼茶,感叹之余,便直接废弃了这一传统。 诏建宁(武夷山)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有司勿与。天下茶额惟建宁为上。 同时,朱元璋又禁止大盏,禁止茶饼,禁止抹茶,于是人们只能喝散茶,便有了今天人的饮茶方式。
此举可谓意义非凡,团饼茶由此走向衰落,而中国各地名优散茶的种类和数量却显著增加,无疑对中国名优茶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被剥削的茶农和老百姓来说也是好事。 不过这也导致了龙凤团茶技术的遗失,精美的盏的没落,宋代斗茶抹茶文化的传承断绝。
“华东屋脊”黄岗山
福建武夷山,是武夷岩茶(大红袍)和正山小种的发源地。武夷山,位于福建与江西两省交界处,典型的丹霞地貌。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海拔2160.8米,是福建最高峰,被誉为“华东屋脊”。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这个坐拥自然和文化双“世遗”,是儒释道三教名山,也乌龙茶(武夷大红袍)、红茶两大茶类的发源地,茗闻世界。武夷岩茶(大红袍),以独树一帜的“岩骨花香”之“岩韵”而著称。正山小种,以“松烟香、桂圆汤”而蜚声中外,被誉为“世界红茶的鼻祖”。
九龙窠大红袍母树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说:“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说:“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清代乾隆皇帝说:“酒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味。”国家外交部部长王毅说:“大红袍天下第一!”
05
清代贡茶
清代承袭了明代的贡茶制度,并在其基础上扩大了贡茶区域,贡茶数量和品种也增加很多。清代的贡茶省份由明代的五省扩展到十三个省。由于茶叶的特殊性,年代久远的贡茶我们无法见到。
目前我们所见得到的贡茶文物基本上都保存于故宫博物院,其品类包含清代十三省进贡的各类茶叶品种。清一统天下后,皇室就在紫禁城新辟茶库用于储茶。
清宫众多茶房之一
清宫的茶库一开始除了储茶之外,还收储人参、香纸、绒线、颜料和历代帝后画像,集中储茶是在康熙中期以后。乾隆年间,茶库开始专门收储各地进贡的贡茶。清宫的茶库,都藏着什么好茶呢?
闽江总督进贡的小种花香茶 故宫博物院藏
据统计,茶库中的贡茶有:两广总督进贡的碧螺春、银针茶、梅片茶、珠兰茶;闽江总督进贡的莲心茶、花香茶、郑宅芽茶、片茶;云贵总督进贡的普洱大团茶、中普洱团茶、小普洱团茶、普洱女儿茶、芯茶、芽茶、普洱茶膏;
云贵总督进贡的成盒普洱茶膏 故宫博物院藏
四川总督进贡的仙茶、菱角湾茶、观音茶、春茗茶、名山茶、青城芽茶、砖茶、锅焙茶。陕甘总督进贡的砖茶。漕运总督进贡的龙井芽茶。江苏巡抚进贡的阳羡芽茶。安徽巡抚进贡的雀舌茶、松萝茶、涂尖茶。江西巡抚进贡的永新茶砖、庐山茶、安远茶、界茶、储茶。……这些品类繁多的贡茶,均密封保存在茶库。
这些贡茶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依旧保存完好,特别是很多放置在锡瓶、银瓶内的茶叶,至今尚未开封,保存了清代贡茶的原貌。清代十三省的部分贡茶品种,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进单》整理,见下表。
清宫旧藏 小种花香茶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弘历曾与大臣在联句中写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
清室入关前,满族本就有饮用奶茶的嗜好,并将其视为招待客人的重要礼节。入关后,清皇室招待外国使臣,也会以上乘奶茶作为餐前皇帝御赐的礼节。
随着入关后对汉族文化的深入吸纳,皇室除了保留奶茶之外,开始学习饮用不加奶的清茶。各宫按月领取一定数量的茶。遇年节时,大臣与后妃们常以得到皇帝赏赐上乘佳茗为荣。清帝王很快便意识到,茶,不仅仅是饮品,从茶到茶之器具,必须提升到茶文化活动的高度。
清乾隆 宜兴窑御制诗梅树纹描金茶叶罐(一对) 故宫博物馆藏
清宫中拥有全国名茶多达70余种,今日可从文物中略见不同的茶叶被妥善保存在锡制或陶瓷制的茶叶罐中。以器物论,金、玉、瓷各式茶壶、茶盏、茶叶罐、成套茶具、紫砂壶、碗,以及皇帝野外试茗的小竹茶炉,盛放各式茶器的茶籯异彩纷呈。
成罐大凸花茶 故宫博物馆藏
人参茶膏 故宫博物院藏
清朝对日常饮茶与茶文化的重视,客观上促进了贡茶原产地的经济发展与制茶技术的进步。这些茶叶从初春陆续进呈皇宫,收于茶库,经人悉心分配装在不同的茶叶罐内,再送进后宫与内府,直到最后齿颊留香。
这一过程,茶库、茶房、茶叶罐罐们、不仅是储茶、制茶的空间与容器,更是承载了千年茶文化的宝库。
清雍正 宜兴窑紫砂莲心铭花鸟六方茶叶罐
故宫博物院藏
清朝统治者极爱茶饮,内务府设御茶房,由一名管理事务大臣主管。
另设尚茶正、尚茶副各一,尚茶十一,同时皇后,皇太后,皇子、皇孙、以及他们的正宫,亦有茶房。 仅此常例一年御用茶即达五千多斤……
而清代贡茶中最优者,则是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以及普洱茶。
西湖龙井
皇帝:清朝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
西湖龙井是中国最负盛名的茶之一,自乾隆皇帝封胡公庙前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便奠定了龙井茶在中国茶界的至尊地位。关于御茶园龙井的价格,没有可信的记载,因为已是无价之宝。 西湖龙井则是乾隆所爱,他不止为采龙井茶写诗“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更是将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传为一时佳话。
洞庭碧螺春
皇帝:清朝康熙皇帝
碧螺春这个名字是康熙皇帝自己起的,《野史大观》载:洞庭东山碧螺峰,产野茶,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 虽为野史,清代学者王应奎《柳南随笔》却也支持了这一说法。
洞庭名茶碧螺春,产于苏州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俗称“吓煞人香”,清时康熙帝南巡时被此茶清香惊袭,问得茶名后觉得难登大雅之堂,因茶形卷曲似螺,清新雅致,就取名为碧螺春,并且列为贡茶。康熙在位期间,策划举办了两次国家级的大型茶会——千叟宴,康熙爷给每位赴宴的老臣们都赏赐了贡茶碧螺春,可见其珍贵程度。
普洱茶
皇帝:清朝雍正帝
雍正帝最爱的是普洱茶,普洱茶作为贡茶在清朝达到鼎盛。雍正年间,云南普洱茶正式写入朝廷贡茶案册。雍正十年,鄂尔泰勒令云南各茶山茶园顶级普洱茶由国家统一收购,挑选一流制茶师手工精制,并亲自督办,还在贡茶上印《鄂尔泰》私宝,进贡朝廷,正式列入《贡茶案册》。
藏于北京故宫的普洱金瓜贡茶
鄂尔泰贡茶,不仅深受雍正皇帝的喜爱,“誉满京城”,更被清朝政府作为邦交国礼送给各国皇室,受到国外皇宫贵族们的大加赞赏。末代皇帝溥仪曾回忆:“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宠物,拥有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显贵标志。”
曾经的这些贡茶,我们现在想喝还是可以喝到的,正是“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闲暇时泡一杯,也能享受一把古代宫廷的待遇~
乾隆首品普洱,饮下第一口便连连称好,赞赏有加,称其「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
道光初年,阮福《普洱茶记》中清楚的记载了普洱贡茶的采制时节、制造方法,「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当时的普洱贡茶皆取云南大叶种的芽尖制成。其在当时是身份的象征,只有皇家才能品尝到普洱茶的滋味。
据《本草纲目拾遗》载:“普洱茶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而清朝皇室的满族祖先原是游牧出身,以食肉为主,而普洱茶独特“刮油通泄”的功效正合适宜。
“文化先行,老茶开路”,几代茶人,茶农的坚持和努力,才铸就今天普洱茶的丰硕成果!请记住,这段不该遗忘的历史!
名烁古今的易武“号级茶”,其实早有因缘。皇室贡茶的身份,一则影响易武茶的加工技术、生产规模、风格审美、二则影响易武的建设、教育与商路通拓。天下熙攘,皆为利往。清代起汉人奔山而来,易武逐渐繁荣兴盛,成为普洱茶的生产集散地。至清朝晚期,整个易武茶山绵延100多公里,已形成“山山有茶园,处处有村寨”的格局。清末民国,各类商号遍布易武老街、茶马古道沿途。
易武商号的主人多为“奔茶山”而来的石屏后代,他们重文崇儒,诗书传家,在贡茶技艺基础上不断精进,坚持以最好的原料、最好的工艺制作最好的普洱茶,精工细作之余,又以人文加持,逐渐形成易武茶“平衡细腻、刚柔并济”的产区风格。
茶商们苦心经营,商道大开,将易武茶的商业版图扩展至香港、东南亚等区域,盛况之下,马无空鞍,茶无存滞。易武茶行销天下,尽显不凡。
时至今日,当年铸就的号级茶经典,因其卓越品质与稀缺价值,仍在各大拍卖市场不断突破天价,领衔普洱茶的价值新高。
如果说成为贡茶代表了东方帝国统治阶级的口感偏好,那易武号级茶则是市场经济下的自由选择,是整个市场对于易武茶的厚爱,优胜劣汰,易武茶独领风骚。往前承袭近两百年的贡茶品质,往后开创百年普洱之光华,人皆言之“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
易武历史上因茶而兴。清雍正二年(1724年),大量茶人涌入易武,“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之众(俗称:奔茶山),形成了山山有茶寨,寨寨有茶山,茶林连茶林的格局。易武茶区和布朗茶区是两个不同口味的名山茶区,比较之下,易武茶区更加温和,所以才有“易武为后”的说法。
易武茶其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汤色淡黄明亮、口感厚重香甜苦涩味低、回甘生津持久、叶底鲜活、均匀整齐,茶质优良且极耐冲泡。
易武茶的温和包容,铸就了其他山头无法代替的“名山范”,同时因为其独特的感官特质受到无数茶友的追捧。光绪年间,易武茶山之名跃然史志,易武老街茶庄鳞次栉比,同庆号、乾利贞号、宋聘号等票号众多,外地茶商纷纷到易武开厂,易武成为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
以易武为中心的茶马古道朝四方散射开去,马蹄得得,马锅头敲响铜锣,马儿撒着欢嘶鸣,那是藏族的马帮到了!铃铛声声,人欢马叫的繁忙景象,这是贡往京都的茶启程了……当时官吏们把普洱茶进贡给当时的宫廷,深受皇宫贵胄喜爱而列为贡品。
据道光年间郑绍谦纂修的《普洱府志》记载:清乾隆九年(1744年),普洱茶被宫廷正式列入《贡茶案册》,而易武、倚邦等茶山所产的以早春茶(春茶)为原料蒸压精致的上乘普洱茶——“园茶”。
易武地区民间有“采办贡茶,忙上不忙下”的民谣流传,大概的意思为采摘贡茶是天命圣旨,无论多忙也得听君命,以采摘贡茶为主。
易武茶的特点一直都深入人心,香杨水柔。汤感圆润细柔,立体饱满,独特的蜜韵花香高扬持久,丝丝入扣,沁人心脾。初入口,稍显苦味,没有涩感,香气迷人,但很快化开并转为回甘,且一直持续。有一种易武独特的清凉感在口中散开,清凉入心,仿佛置于山野林间。
相传,明成化年间,地方官员发现曼松茶色香味俱全,且冲泡后“站立不倒”,于是进贡给明宪宗朱见深,赋其"大明江山屹立不倒"之誉。
宪宗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曼松茶就这样成为皇家贡茶,其后一直延续到清朝,仅供历代帝皇享用和作为礼品送外国使臣,又加之产量“年解贡茶100担”而得名。
曼松寨,属古六大茶山之一的倚邦茶山,自古因“贡茶”而闻名。说起曼松贡茶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成化年间。当时有当地官员发现曼松茶高香甘醇,且冲泡后“站立不倒”,便进贡给宪宗皇帝,寓意“大明江山屹立不倒”。
宪宗皇帝品尝后赞口不绝,
指定曼松茶为皇家贡茶,其后一直延续到清朝,曼松茶一直都是皇家专用的贡茶。《普洱府志》记载,清雍正十三年,曼松被定为贡茶,曼松茶园成了皇家茶园。
以前,古六大茶山中,名气最大的是倚邦。风水轮流转,现在,六大茶山中名气最大的却轮到了易武。都说易武茶最大的特点是柔,其实,喝过倚邦之后,您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柔。原来,迷倒清朝皇帝的倚邦贡茶,不仅仅是香,还有它的柔!
真正的“曼松贡茶”产量并不多,严格意义上的“曼松贡茶”古树屈指可数。倘若你花高价买到正宗“曼松贡茶”,那就要恭喜你,很有茶缘。每年曼松贡茶产量极为稀少,根据当地老百姓说年产不过10来公斤在普洱中是顶级精品。
收藏家系列•曼松王子山春茶
曼松茶,茶汤入口的感觉就是香甜,香气是完全随着茶汤在口腔中散开的,甜感非常直接,苦涩感几乎感觉不到。特点:甜润,喝的时候口里很甜,喉头很甜,茶气足而暖,只要喝一点点,身体就会发热,是其它茶山远远比不上的。
规格:200克/片,少量分享!
2020年曼松王子山•春茶
曼松贡茶,一直以来深受茶友们的喜爱。春芽细嫩饱满如雀舌,叶片稍小,滋味细腻平和,内涵丰满,香气幽远,韵味深长
从王子山采到的第一拨春茶!
第一口春茶,香气馥郁,茶汤滋味饱满,鲜甜中带着回甘
在冰岛蹿红之前,拥有贡茶身份的曼松才是土豪中的老大,现被冰岛超越,但资质雄厚,牛气依旧。曼松价格升至20000元/kg以上,屈居第二。
当然,会有人质疑:曼松生态茶、曼松小树茶也会那么好喝吗?这要提到曼松的土壤了。曼松的土,类似于沉积土,一层一层的,有非常好的光泽,呈紫红色,含锌量高,很紧密。遇水之后,像黏土一般,可以揉化。正是因为这种含锌量高的土壤,让曼松茶有一种独特的甜蜜蜜。
曼松贡茶土壤
据史料记载:明成化年间,地方官员发现曼松茶甘香可口,饮后神志清醒,这在以苦冽为主的普洱茶中,是极为罕见的。且曼松茶冲泡后“立而不倒”,引申为“大明江山屹立不倒”之寓意。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权倾一方的云南总督鄂尔泰在宁洱建立了普洱府,设置贡茶司。身兼云南、贵州、广西三省总督的鄂尔泰是集万千荣耀于一身的封疆大吏。就在前一年,他抓住了一个整治云南地方土司专权的机会,实行“改土归流”的举措,将权力集中到中央,而且颇见成效。
这不仅让他功名显赫,承蒙了皇恩浩荡,更是让云南古六大茶山更大范围的普洱茶得到了满清皇室的青睐。所以,才会有“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美,京师尤重之”的记载。
泽青茶道文化传媒工作室,是一家茶文化高端品牌。致力于茶文化推广、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茶道文化、茶健康生活、香道花艺、中外名酒、世界咖啡文化、艺术品鉴赏、养生膳食、茶空间的一个以茶为媒的东方生活美学平台。
专注于茶垂直领域,茶原产地保护,坚持深入核心产区,关注茶界生态。将专业级茶学知识变为更适于读懂和交流的原创内容。安全茶 健康品。精彩生活,从一盏茶开始~欢迎关注泽青茶道的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泽青茶道
标签: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