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赤壁青砖茶历史演变探究!

时间:2023-01-28 05:34:51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前言

  砖茶,顾名思义,就是外形像砖一样的茶叶。一般是用毛茶经过筛、扇、切等工序,制成半成品,再经高温蒸汽压成砖形的茶块。砖茶根据原料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米砖茶、青砖茶。

  古有诗云:“羊楼古巷青石幽,洞庄百年木楼秋。千载修得茶香绕,观音泉韵洗风流”。1843年,世界上第一块机制青砖茶在赤壁羊楼洞问世。羊楼洞砖茶历史悠久,起于汉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赤壁青砖茶的演变历史。

  

  汉朝

  赤壁采茶种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早在西汉南北朝时期就有了采茶饮茶的习俗。

  三国魏时张揖编撰的《广雅》记载:“荆、巴间采茶做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在西汉南北朝时期这种采茶做饼之法其实就是现今饼茶、砖茶的制作雏形,在中国西南的云南、四川、湖北等省沿袭至今。蒲圻(现赤壁)在秦汉间就属荆州南郡,在三国前后分属汉昌、江夏、巴陵等郡。

  唐朝

  到了唐代饮茶之俗风靡全国,茶叶的采摘不仅出于山间野茶,开始出现成片化的茶园。

  而蒲圻(现赤壁)的羊楼洞就位于湘鄂赣三省边陲,这给当时的蒲圻茶叶种植与销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五代十国后蜀毛文锡于867年著《茶谱》记载:“鄂州之东山、蒲圻、唐年县,皆产茶,大茶黑色如韭叶,极软,治头疼”。宋朝地理志书《太平寰宇记》记载:“鄂州蒲圻、唐年诸县,其民……唯以种茶为业。”

  元明时期

  到了元明时期,特别是明代,强大的明帝国威服四夷,商品经济相当发达,茶叶的需求极大地增长,茶叶逐渐形成工业化的生产,当时的蒲圻(现赤壁)由于其地理优势,居于汉口与岳州两大城市之间,蒲圻(现赤壁)羊楼洞开始出现较具规模的制茶业。

  

  到了明代中期,羊楼洞茶区出产的茶叶为了降低运费、减少损耗和便于长途运输,于是改变了宋代以来用米浆将茶叶黏合成饼状的办法,开始生产圆锥形状的帽盒茶,它便是青砖茶的雏形。

  清朝

  到乾隆年间,蒲圻(现赤壁)羊楼洞一带每年已可生产边销“帽盒茶”十万盒(八十万斤),羊楼洞因此也成为鄂湘赣三省交界处的茶叶产销集散中心。后来由于长途运输和储存需要,“帽盒茶”被进一步改进为砖茶。

  据1939年《贸易半月刊》【第一卷,第4期】刊登的《羊楼洞之砖茶制造与运销》(陈国汉著)载:“最初在羊楼洞通行篓装之茶,用脚践压,每娄重七斤半,合三娄为一串,以驴马装运至张家口、绥远一带,转装骆驼,运销外蒙等地。惟当时因压力不足,茶身松散,体积膨大,不特运输困难,且对游牧为生之蒙人携带颇感不便,后经茶商逐渐改进,始成今日之砖茶。”

  嘉庆二十年(1815)蒲圻贡生周顺倜在他所作的《莼川竹枝词》中以诗词的方式介绍了羊楼洞制作砖茶的细节。

  茶乡生计即山农,

  压作方砖白纸封。

  别有红笺书小字,

  西商监制自芙蓉。

  可见至少在嘉庆年间就有成型的砖茶出现。清代中后期随着制茶技术的改进,羊楼洞的砖茶生产日趋成熟。

  近现代

  1843年,俄罗斯商人把淘汰下来的火车头拉到羊楼洞压制砖茶,世界上第一块机制青砖茶在赤壁羊楼洞问世,开启了赤壁青砖茶的科技时代。

  19世纪90年代以后,俄商大增华茶进口额,代替英国主宰了汉口的茶叶市场,从1894—1917年,俄商购茶达到高峰,主要购买地在湖北,年需量在90万担左右,主要是砖茶,因而羊楼洞茶在这一时期砖茶生产大涨,形成砖茶生产的高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沙俄在汉口和羊楼洞的茶厂停业,羊楼洞茶事受到暂短的挫伤,之后,茶庄主权归于华商,得以恢复。20世纪20年代,除恢复原有的茶厂外,汉口的“义兴、聚兴顺”等茶号大发展,采购湖北、湖南的大量老青茶,仍在羊楼洞开庄制砖茶,使羊楼洞茶业具回升之势。赤壁市逐步成为现代鄂南茶事中心,湖北省各县(市)乃至临近的豫、湘、赣等省市的茶叶初制成老青茶原料后都汇集于此,经过精深加工压制成青砖茶后销往国内外市场。

  现如今

  如今的赤壁青砖茶不断地积极探索,创新技术,一改传统赤壁青砖茶“大板砖”的形态,开发出轻便化、时尚化、功能化多形态的茶产品,赤壁青砖茶正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赤壁青砖茶的“瘦身”转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