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爱上古老茶产业——吉首市湘西黄金茶非遗传承人炒茶展演现场见闻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杨元崇 李 璇 通讯员 向 军
4月13日下午3时30分许,记者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人民广场,观摩2024年吉首市湘西黄金茶非遗传承人炒茶展演暨绿茶制作技能培训。种茶大户石林平告诉记者,现在吉首出现了一个好现象,种湘西黄金茶的中青年越来越多。
100口大铁锅摆放在吉首市人民广场,100名茶农带着刚采回的鲜叶,开始摊青,他们有的是种茶能手,有的是茶叶制作金奖获得者,更有国家级湘西黄金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吉首市于2009年推广种植湘西黄金茶。过去种茶的人多是“50后”“60后”,后生仔嫌活累、麻烦。“有段时间全村青壮劳力近200人纷纷南下务工。”石林平说,一个800多人的村子,一下子出去近四分之一的人,村里冷冷清清。
“不过,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石林平说,现在的吉首市矮寨镇小兴村有100多劳动力跟着他种茶,更让石林平高兴的是儿子石韩友于2018年也从外地回来传承他的家业。
“我左手边炒茶的那位小伙子,就是我的儿子石韩友,他获得了吉首市2023年茶叶制作金奖哩!”
“一门双金茶王!”吉首市茶叶协会的工作人员补充道,石林平也是2023年茶叶制作金奖获得者。
“笋子强过竹,年轻人就是要把炒茶技术发扬光大。”石林平的师傅龙清正听说今天有100名茶农现场交流炒茶技术,也来到现场为徒弟和徒孙助阵,“今天咱们三代同堂咯。”
记者粗略观摩了100名茶农,“70后”“80后”“90后”占到了“半壁江山”,中青年已成为手工炒茶的主力军。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热爱湘西黄金茶,把炒茶作为做好茶叶的第一步,认认真真做好每一片茶。
“炒茶要把控好火候。”“90后”向华祥边炒边向吉首市第一中学高一学生讲解技巧。
向华祥算是“茶三代”了,其爷爷向荣霞炒茶,其伯父向天顺是湘西黄金茶非遗传承人。
“湘西黄金茶市场开拓需要年轻人,需要年轻人回乡参与家乡的建设。”2015年春节,吃年夜饭过程中,向天顺和侄子向华祥谈了一些村里的变化,鼓励侄子回乡。
向华祥经过再三思量,从长沙回到村里跟随伯父开始了湘西黄金茶创业。
为啥现在“茶二代”愿意留村?向天顺分析其中原因,基础设施建设跟上了,种茶更方便,劳动强度较以往降低了;收入有保障,如今马颈坳镇隘口村人均种茶6亩以上,保守算户均12万元没问题;销售渠道通畅,年轻人脑子活络,网上销售额逐年递增,带动全村茶农增收;茶旅融合,设计茶乡旅游精品线路,春季踏青到隘口,隘口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家级茶旅小镇……
“种茶环境好,技术有保障,镇里还利用‘三月三清明歌会’推动文旅茶融合,发展乡村游。日子越过越好,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外出打工?”“85后”洪丹接过话茬,她一度在浙江温州做幼儿教师。几年前,她回家从学种茶起步,如今成立了吉首市丹望阿婆峰茶业有限公司,带动179户农户增收。
2011年,“80后”张孝周和妻子返乡创业开始种植湘西黄金茶,尝到种茶甜头。“一家日子好过,更要带动村里更多人日子好过。”他成立了吉首市马颈坳千福堂茶叶专业合作社,带领茶农抱团取暖。“今年每公斤1400元的批发价,老板上门守着要货,茶刚炒出来就被抢购一空。”
吉首各乡镇的村里多了“茶二代”“茶三代”,乡村开始“年轻”起来。石林平说,以前卖茶两眼一抹黑,不知啥价格,只能碰运气;现在村里人用上了电脑、智能手机,建起微信群,茶农不出门,也可把茶叶卖个好价钱。
吉首市位于北纬30度的武陵山脉腹地,地处世界茶树生长的“金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异的茶树品种资源。2023年5月,吉首市获批“湘西黄金茶”湖南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吉首市茶园基地面积15.5万亩,全市茶叶生产企业55家,干茶年产量达1853吨,综合年产值达14亿元以上,惠及茶农6.5万人。
“日子好了,才有心情唱歌跳舞!”见过“大世面”的洪丹说:“乡村振兴要有富民产业,只有产业兴、百姓才会富,农村才能留住人、留住更多的年轻人。”
不知不觉,已接近晚8时,吉首市人民广场人越来越多。张孝周深有感触地说:“农村有了‘茶二代’‘茶三代’,乡村才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啊!”
标签:
上一篇:福建晋安“世界茶港”新项目报建 将打造福茶数字科创基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