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首度披露:广西陈皮与新会陈皮大PK
历史总是在真真假假、对对错错、纷纷争争中行进着,人们总会站在彼此的立场上谱写着历史的洪流........
本文以史料作佐证、以事实为依据,以不偏不倚的视角来分析当下最热门的陈皮市场,不作抬举、不作歧视,只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客观的参考。(有不详者请阅读此篇前文千里调查、深度揭秘:你买的“新会陈皮”是新会陈皮吗?)
相对于茶叶,众多消费者对于陈皮的认知还是相对粗浅很多。说到陈皮,大家脑海里首先出现的就是新会陈皮,这好比提起阿胶大家就想起东阿一样。东阿阿胶出名后大家才知道原来市场上的阿胶很多都不是东阿产的,用的皮也不一定是驴皮。
但凡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我们都讲究一个正宗或最好。新会陈皮,并没有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其他产地“陈皮”与其不是同一个档次,唯独同样姓“广”的广西产地“陈皮”有些与其“眉目颇像”。所以,本文以广西陈皮和新会陈皮作比较,到底是貌合神离、还是算同宗同源。
看过上篇文章的朋友已经知道,现在市面上的“新会陈皮”不一定是新会陈皮,极有可能是广西陈皮,本文在进入主题前有必要对陈皮的一些常识做一个普及。
01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释义:“陈皮,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它的产地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大家可以看到,陈皮虽产地众多,但却分为“陈皮”和“广陈皮”。也就是说“陈皮”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橘皮,而“广陈皮”却另有释义。
翻阅历代本草古籍,发现陈皮在历史的变迁中发生了道地的迁移。
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生南山川谷”,即今天的秦岭一带。
南北朝陶弘景云:“以东橘为好,西江亦有而不如”。东橘指现在长三角一带的橘子,西江指江西一带。
唐代《食疗本草》才出现“陈皮”之名。唐宋沿袭前人所写,在产地上增加了“荆襄、湖岭”。
明清开始随着医药发展到底产区发生变化。
明朝《本草品汇精要》记载:“橘,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道地广东......”
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橘皮......其味苦辛.......今天下多以广中来者为胜,江西者次之......“
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它药贵新,唯此贵陈”。
清代《本经逢源》中记载:“橘皮苦、辛、温、无毒。产粤东新会,陈久者良”。
清代《本草从新》中记载:橘皮,广产为胜,皮厚不脆,有猪棕纹,陈久者良,故又名陈皮。”
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学派代表”叶天士(江苏吴县人)所开的药方“二陈汤”中,“陈皮“后面特别写明“新会皮” ,如非新会所产的”陈皮“则其药效远逊,且乏香味而痹口(即苦辣味)。所以,新会陈皮相比于其他产地之”陈皮“价格较高,且皮比肉贵。
网上搜索陈皮,跳出的多是新会陈皮,而广西陈皮,则一片空白。也难怪,从广东引种才不过几十年,传承不过两代人,作为一味中药材要想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地位,没有个几百年是很难成气候的。
至今,天下“陈皮”依然众多,却唯独新会陈皮能够出类拔萃、力压群芳。
所以,就像桂林的螺蛳粉一样,哪怕是你江门人做的,人家还是只会在意是不是桂林螺蛳粉。
的确,论陈皮的贵贱高低,谁都没有新会人有话语权。
新会大部分耕地都是处在西江和潭江交汇的冲积平原地貌。每年汛期,西江就会将远至云贵高原的土壤元素随洪水带到新会银洲湖与潭江水交汇,形成独特的灌溉用水。每年的12月至来年的3、4月汛期前,西江、潭江径流减少,海潮倒灌,形成每年一次的咸潮,含盐量达3—9‰,因此水土成分中渗透了海水的元素。
由于西江的洪水和潭江潮水及南海的海水共同作用,形成独有的“三水融通”水土特色,决定了新会的土壤兼具多种土壤成份类型,丰富的水分、沉积质和海水盐类成就了新会陈皮脱颖而出。
而广西人则认为广西自然环境优异,这里是世界长寿之乡,空气质量以及水质量在中国都是名列前茅,在此优质污染少的环境下种的陈皮柑,产的自然是好皮。在地理位置上,两广纬度相当,气候相似,广西的自然环境更胜一筹。
这一局广西皮败下,单凭历史底蕴和知名度,新会陈皮就将其碾压。
02
和茶叶一样,离不开产地、品种和工艺,接下来说一下品种。
按《广东中药志》的释义:只有“茶枝柑、行柑”这两个品种的干燥果皮才算“广陈皮”,其他的柑橘类干燥果皮只能是“混合陈皮”。好比西湖龙井只认“群体种”和“龙井43”,其他品种哪怕一样做工也只能叫“龙井”同样道理。
(新会柑的油包要明显多于四会柑,但四会柑果实要比新会柑大不少)
而新会陈皮只认茶枝柑(新会柑),以至于同为广陈皮品种的行柑(四会柑)鲜有人知。
目前新会茶枝柑以圈枝柑和驳枝柑为主,因产量和抗病性驳枝柑更胜一筹,所以新种茶枝柑多为驳枝柑,新会驳枝柑的砧木多为柠檬。
而广西陈皮三个主要产区的品种则有点杂,浦北龙门有本地传统品种扁柑、行柑(四会柑)、酸橘头(以行柑为接穗、酸橘为砧木,下同);平南大新有柠檬头、酸橘头、枳壳头、香橙头,但平南的接穗都是茶枝柑;防城那良的基本都是行柑(四会柑)。
品种说的再好还要看其品质表现,这里我们暂未看到实际品质,所以这一局不出结果,以最后的品鉴论高低。
03
说到陈皮的制作工艺其实并不复杂,无非是采收、开皮、晒皮,包装、仓储。
新会产区看果采收,达到采收标准才采收;人工开皮,尽量不伤到果肉,果皮染上果汁会易霉变和影响果皮后期转化;看天晒皮;分类包装;科学仓储。
,时长00:12
品种说的再好还要看其品质表现,这里我们暂未看到实际品质,所以这一局不出结果,以最后的品鉴论高低。
03
说到陈皮的制作工艺其实并不复杂,无非是采收、开皮、晒皮,包装、仓储。
新会产区看果采收,达到采收标准才采收;人工开皮,尽量不伤到果肉,果皮染上果汁会易霉变和影响果皮后期转化;看天晒皮;分类包装;科学仓储。
广西产区很多地方为了图方便,采收时不管一棵树上果子的成熟度,会一次性采完;开皮用手压机器,很容易伤到果肉,出果汁又会影响果皮储存;由于这两年价格暴涨,很多柑农将烂皮、落果皮和好皮混在一起,严重影响整批质量,收购商不得不雇人重新挑选;广西不存在仓储,晒好后全部外卖。
所以,同样的新皮,新会皮会比广西皮看起来要干净匀整很多。
这一局,新会皮胜出。
0 4
说过了历史、产地、品种、工艺,最后来品饮一下吧。
由于手上没有齐全的广西皮,所以只能以今年两地的新皮来做比较,是否科学暂且不表,至少能参照喝毛茶的感觉来比个高低,按照毛茶理论,原料越好,后期储存转化空间就越大。
参与品鉴的新皮为:2021年新会梅江、东甲、天马、三江、小冈、茶坑二红皮;以及广西平南大新茶枝柑(柠檬嫁接)、大新(酸桔嫁接)、大新(枳壳嫁接?)、浦北龙门(四会柑)、浦北龙门(扁柑)、防城那良(四会柑)共12款进行审评。
新会皮:
1、梅江皮较薄,重5.9克,但不失肉感,可以判断是老树圈枝,猪鬃纹理清晰,自然弯卷,内囊黄白,油孔密实饱满,刮蹭表皮泛柑橘类清雅辛香。
开水浸泡三分钟出汤品饮,调羹有类似生萝卜的辛辣味,汤甘甜。
第二泡滋味甘甜,后味有辛香,杯盖泛优雅辛香。
第三泡香气清悠辛雅,滋味甜柔,为12款新皮中最佳。
2、东甲皮较梅江皮厚实,重9.3克,表皮黄青相间,内囊米白,油孔深陷,刮蹭表皮泛清雅辛香,应该也是圈枝老树。
开水浸泡三分钟品饮,皮汤较甘甜,有生萝卜辛辣感。
第二泡滋味甜润,杯碗盖果香大于辛香。
第三泡香气辛雅,较梅江淡些,汤感清甜。
3、天马皮色较青,重6克,应是采摘期在11月上旬刚进入二红时的果皮。皮质较薄,表皮纹理清晰,对光油室星点密布,刮蹭泛辛香。
开水浸泡三分钟品饮,汤色偏青,口感较清甜,泛玛卡腥气。
第二泡口感较苦,这是由于皮青的缘故,杯盖也散发苦辛香。
第三泡香气辛锐带苦,泛回甘。
4、三江皮重5克,很薄却绵软有韧劲,应是老树柑皮。内囊米白,油孔显露,刮蹭泛高扬辛香。
开水浸泡三分钟品饮,皮汤泛苦,有青味。
第二泡苦味加重,如中药,杯碗盖苦辛香中带点蛋黄气息。
第三泡香气苦辛高锐,口感苦中泛回甘。
5、小冈皮重5.5克,较厚实,色泽黄绿相间,与天马的采摘时间差不多。内囊米白,油孔尽显,刮蹭泛尖锐高扬之辛香。
三分钟浸泡出汤品饮,较甘甜,有生味。
第二泡甜中带苦,杯碗盖香气辛锐。
第三泡香气辛锐清雅,口感清甜。
6、茶坑皮皮张大而厚实,重11.6克。看皮色已经可以算是大红。表皮油孔深陷,手感粗糙,内囊米白,刮蹭泛高锐辛香。
三分钟浸泡出汤品饮,有甜味,带生味。
第二泡滋味较甘甜,微苦,闻杯盖辛香中泛竹荪的发酵香。
第三泡香气辛悠,口感清甜。
广西皮:
1、大新茶枝柑(柠檬嫁接),重9.1克,皮色橙红,为大红皮,表皮有收缩状,内囊黄白,刮蹭泛带苦味的尖锐辛香,应该是新树。
三分钟浸泡出汤品饮,柠檬香明显,口感甜柔。
第二泡清甜,杯盖香气如同柠檬一般。
第三泡香气减淡、略俗,口感清甜。
2、大新茶枝柑(酸桔嫁接),重5.2克,皮很薄,为12款皮中最薄的一款,皮色橘黄均匀,内囊黄白,刮蹭泛清雅高扬之辛香。
三分钟浸泡出汤品饮,口感甜润,香气比柠檬略弱。
第二泡口感较甜,闻杯盖香气更接近于驳枝柑。
第三泡香气较辛雅,口感清甜,比柠檬嫁接的高级一点。
3、大新(枳壳嫁接?),重6.3克,枳壳皮皮色青黑带黄,色脏,表皮厚实,猪鬃纹理明显,内囊黄白间米白,刮蹭淡辛香中泛酸馊味。
三分钟浸泡出汤品饮,汤有烟气,味有馊味,疑是雨天皮用火烤干,有变质迹象。
第二泡气味明显不对,可以断定是变质皮,放弃。
4、浦北(四会柑),皮重12.7克,皮张厚实漂亮,表皮收缩纹明显,内囊米白干净,刮蹭泛淡雅辛香但略带水味。
口感甜柔,但香气不是很显。
第二泡口感清甜,杯盖带果酸味。
第三泡香气不显,滋味略淡。
5、浦北(扁柑),皮重5.2克,扁柑皮为老树,皮张很薄,与最薄的新会三江皮相比手感略单薄,油孔对光看三江皮清晰一点,内囊米白。刮蹭泛清雅高扬之辛香,从干皮对比香气要胜过新会三江。
三分钟浸泡出汤品饮,口感较清甜,香气不显,略带水味。
第二泡口感甜润,杯盖辛香优雅。
第三泡香气淡雅,汤感清甜,此款为6款广西皮中最佳。
6、那良(四会柑),皮重6.7克,皮张大,却显薄,触摸无肉感,皮上多黑斑,疑是虫害遗留痕迹,内囊黄白,对光油孔透但显薄。刮蹭辛香不显并带水味。
三分钟浸泡出汤品饮,有甜味,如普通橘皮。
第二泡甜中带苦,杯盖有果酸味。
第三泡香气不足,滋味清淡。
以上12款皮产地、品种、树势、采摘时期、制作工艺都不一样,并不能真正代表一个产区的整体品质,品鉴过程和结果也不带任何暗示和偏见,排名也是按自己的习惯而已,恰巧梅江也是最好的。6款新会皮有可能还有更差的,6款广西皮中也有可能有更好的,同一棵树上的果皮都有优劣,不要说同一个批次的。
(图左为广西那良四会柑皮,皮薄油孔浅;右边为新会三江皮,皮也薄但油孔较深)
但整体对比,无论从香气和滋味,行柑(四会柑)明显要较茶枝柑次很多,浦北老树扁柑令人眼前一亮;平南大新的柠檬头和酸橘头香气辛锐,但相对新会驳枝柑香气偏俗一点;新会皮整体香气较辛锐,口感除个别款皮较苦外,其他皮都还清甜。结果得出,新会皮的挥发油含量和成分较广西皮要高,按照经验其后期储存转化空间比广西皮要大。
0 5
但毕竟不能完全预测三年后的转化效果,接下去再将一款陈化3年的新会梅江陈皮和陈化3年的浦北行柑(酸橘头)陈皮做一个品鉴对比。
以同样存放三年的,梅江老树圈枝柑二红皮和浦北老树行柑(酸桔头)大红皮作一次品鉴比拼。为什么拿浦北老树行柑皮与新会梅江圈枝老树皮作对比,是因为我手头上的广西陈皮中只有它能代表广西陈皮的最高品质,当然,只是代表。
品鉴报告:
梅江陈皮重5.5克,色泽棕黄,表皮起皱,油孔粗大深陷,内囊浅黄白,有些许脱落,对光油孔均匀通透,金光灿灿,刮蹭表皮泛优雅辛锐之香气,略带果香。
将皮掰碎沸水浸泡三分钟出汤,汤色绿黄,口感辛香甘甜,生津明显,相比新皮那种类似萝卜的辛辣已经褪去,尚有果味,但已朝药香方面在转化,杯盖辛锐高扬,非常好闻,新皮的腥味已经褪去。
第二泡三分钟出汤,汤色浅黄,汤感甜柔,后味有一丝果酸,即刻生津,闻调羹辛香鲜锐,杯盖辛锐高雅,闻之神清气爽有疗伤的功效。
第三泡三分钟出汤,口感清甜敞亮,略带果味,调羹泛细细悠扬的辛香,杯盖香高锐优雅悠长。
浦北酸桔头皮重9.3克,表皮色泽红褐间棕黄,猪鬃纹理,油孔粗大但不算均匀,内囊黄白,整皮较梅江皮厚实,对光尚算通透。刮蹭表皮泛优雅高锐辛香。
取5.5克掰碎沸水浸泡三分钟出汤,汤色淡黄,口感清甜饱满,还有果味,杯盖尖锐辛香,比梅江皮要刺激。
第二泡三分钟出汤,汤色浅杏黄,汤感柔甜,有点混沌欠敞亮,闻调羹泛淡淡的辛香,杯盖香高锐但不够悠长,略有一丝闷味。
第三泡三分钟出汤,口感清甜有水味,入喉不够通透,调羹闻不出辛香只剩果香,杯盖有较高锐辛香但欠悠长,有顿挫感。
高低已见分晓,这一局新会梅江皮胜出。但平心而论,如果单独品鉴这块浦北老树行柑陈皮品质还是不错的。
至此,大家可以看到新会陈皮无论从历史渊源、知名度、品种、工艺、品质因素等总体都要优于广西皮,但也不能认定所有广西皮都要比新会皮差,我想新会皮肯定也有劣于广西皮的,只是比例问题。同时,我认为广西皮在我国陈皮界中能处“老二”地位,其他川陈皮、浙陈皮只是利用果肉后的副产品(普通橘皮而已),不可作比。
如果有人问我,如果将130块一斤的广西皮混入580一斤的新会皮中可以认得出来吗?
答案是:不能。
如果真在新会皮中混入部分广西皮,不要说我,哪怕是新会的陈皮从业者也会一脸茫然。
最终有一点我们要清楚,那就是影响陈皮品质和口感的成因有很多,包括树种、树龄、树势、种植方式、种植环境、管理模式、采收时机、仓储方法等等。产区是会有一定影响,但只是成因之一,我发现在黄金产区同一棵树上的两张皮都会存在天壤之别的口感,所以粗暴地论定某镇、某村、某围就是什么口感,那就过于偏颇,不可取。
后记:
陈皮,一张朴素的果皮。
它是新会的一张金字招牌,提起新会,人们第一时间想得到的可能就是陈皮了。几百年以来,在新会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当下新会陈皮正处于历史最好环境,然大兴有大乱,而大乱需大治。拿着金字招牌的新会陈皮从业者完全没有必要去挂羊头卖狗肉、以次充好,难免有失商德。无奈当地监管部门心慈手软,明知那些企业在犯错却不敢动刀,唯恐坏了当下的良好局面;而众多新会陈皮从业者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口头永远是一句做好自己,我难以理解这种消极心态。
现在新会陈皮在终端市场还存在认知问题,真的陈皮大家都还没搞清楚,外地皮、工艺皮已经大行其道,而且在消费者眼里工艺皮看起来更像老皮。如果放任自流,最终终端市场会造成“工艺皮就是正儿八经的新会陈皮的事实”,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彼时影响的会是整个新会陈皮市场,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会是无辜的,廉价的“工艺年份皮、外地皮”会严重冲击正宗的新会陈皮,也会大大削弱企业和政府正面的宣传成本。
我想行业协会、政府职能部门、全体陈皮从业者,都需要齐心协力去维护新会陈皮产业市场行为中的公平正义,共同抵制制假、造假、贩假行为,创造新会陈皮行业清明景象,稳固这张金字招牌。
前些天,杭州市出台了《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能够将一款农产品通过省市两级人大审议通过并实施的保护管理条例在我国应该还是首例。条例内容包括:西湖龙井茶的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品质保护与提升、龙井群体种种质资源保护、茶园生态环境保护、品牌保护与标识管理、法律责任等。
2020年3月,杭州正式实施《西湖龙井茶产地证明标识管理办法》。该办法的最大亮点在于提出构建“西湖龙井茶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对西湖龙井茶的生产、加工、销售及市场运营进行全程数字化一站式管理,涵盖了西湖龙井茶基础数据库、防伪溯源查询、“西湖龙井”地理证明商标授权许可、龙井茶(西湖产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注册登记、产地证明标识申领发放和流向管控、市场监管、奖惩等诸多功能。
我查阅了2021年最新版本的《新会陈皮地方标准》,标准对新会陈皮的产地、树种、生产、工艺、运输、包装、仓储、年份、审评、检验等环节作了详细的定义, 标准最后的产品溯源规定:“新会柑种植户、新会陈皮生产企业应建立产品溯源制度,可溯源内容至少包括:鲜果种植产地、品系和种苗、鲜果采收信息(采收日期、采收数量)、加工日期、入库日期。所有标示的可溯源内容必须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存档备查。”
而尴尬的是每年从新会出去的陈皮数量远远大于本地的产量,如果监管不力,你地方标准制定的再规范、再严谨有什么用!
我想当地管理部门可否学习一下人家的管理模式。
陈皮,一张朴素的果皮。
它是众多广西柑农的生计收入,难得的好行情让他们脱贫致富、创建美好家园。相比于广东的发达经济,我倒希望陈皮能成为浦北、平南这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农业支柱产业。
后起之秀的广西皮也应该自立门户,创出自己的品牌,不要一辈子庇荫在新会陈皮的光环下仰人鼻息。上次深入广西调查中与当地官员聊起广西陈皮该何去何从时,我建议:建品牌、立标准、做宣传。
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地方地标性品牌,给新会陈皮打工100年也不会有人记得你,自己创建品牌熬10年总会有起色;
制定行业标准,让省级专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拿出让人信服的数据,规范各个产业链生产流程,实行产品标准化,实现陈皮制品从粗加工到深加工一条龙;
向新会陈皮学习,走进广州茶博会、深圳茶博会,亮出广西陈皮的牌子,让消费者慢慢了解、慢慢接受。如果新会陈皮是昂贵稀少的“西湖龙井”,那么广西陈皮可能就是平价亲民的“大佛龙井”,你消费不起新会陈皮,你可以买广西陈皮。
然说易做难,当地官员也有很多想法,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事情只能面对现实。
而现实就是,为了利益和生计,未来新会人仍旧会去广西收皮,而广西皮依旧需要贩卖到广东充当新会陈皮。
绕了一圈,问题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而这,就是我们的无奈........
这个社会的无奈.......
标签:
上一篇:白茶的功效与作用,白茶的泡法
下一篇:关于茶叶的炼丹术与解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