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种茶是副业,根本没法养家糊口,不像现在每天光摘茶就能挣几十元。”红旗村66岁的村民熊德翠种了大半辈子茶,眼看着茶叶卖得越来越俏。
大进镇是重庆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是攻克深度贫困过程中的一道必答题。两年多来,大进镇种下上万亩新茶,为包括熊德翠在内的村民,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一个决定,让千年茶岭重获新生
大进镇地处大巴山南麓,境内山多林密,溪沟纵横,南北差异性气候在此交汇,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产茶环境,盛唐以来就是出好茶的地方,还有过人马熙攘的“盐茶古道”。
但在深度贫困攻坚战打响以前,这里的6万多亩耕地里,只有2000亩收益欠佳的老茶园。
原来,大进镇曾是渝川陕接合部的重要交通节点,是重庆通往川陕的必经之地。得益于此,该镇茶产业也曾一度繁华。近年来,随着外部交通的通畅,大进不再是三省市往来的必经之地,茶叶难销,不少村民只好忍痛将茶树砍掉,腾出土地种菜。
产业是长效脱贫增收的基础。2017年,在邀请专家评估、开展市场调研等基础上,大进镇计划发展万亩茶园,让传统产业获得重生。
当年,团市委派驻红旗村第一书记王栋兴冲冲地组织召开院坝会,迎接他的却是“一盆凉水”。辈分高、有威望的村民李中顺第一个跳了出来:“不同意!种茶根本挣不到钱。”
“大家把土地折价入股到合作社,能获得股份和分红收益,这是大好事啊!”王栋向村民们解释。
“空手套白狼,你们这个做法就是骗人!”原本就在观望的村民们嚷嚷起来。
第一次动员就这样不欢而散。
“别的地方一个月开几次院坝会,我们村一个月开了五六十次,就是为了把大家的观念扭转过来。”王栋说。
口头说,显然不如实地感受更有说服力。
2017年10月,大进镇党委书记张太雷(时任镇长)带着一群村干部,来到“贵州茶业第一县”湄潭县考察,大家都被湄潭县的茶产业深深震撼。
回到大进镇,这批考察者立即成为茶业项目的“宣讲员”。
接下来一个月里,张太雷频频当起了“导游”,陆续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取经”,“反对派”李忠顺也被“震撼”了。
“以前我种过李子,因此觉得有花期的桃树、李子树比茶树更合适搞农旅融合。外出考察后我才发现,大进在气候、土壤等方面都更适合种茶,发展茶叶更有搞头!”李忠顺说,回村后他立即将自己的2.97亩地流转给了合作社,还成了村里最积极的“说客”。
通过不断发动,红旗村90%的村民都成了茶叶项目的参与者。两年多来,大进镇建成了以红旗村、年华村、群和村等为核心的万亩巴渠茶园基地,是目前全市最大的单体山地有机茶园。
“三变”改革,带来了稳定的集体收入
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还得夯实产业发展之基。
2018年以来,大进镇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新修建机耕道50公里、沟渠60公里,完成1200亩茶园节水灌溉工程,扩宽并油化公路12.5公里,完善公路沿线路灯等配套设施。
“以前那些项目的失败,表面上看是区位劣势、基础设施短板和经营不善等原因所致,而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产业资源未能得到优化配置,迟迟不能形成对农业大市场的链接。”驻镇扶贫工作队队长郑夕明说。
为了让贫困户长期受益,实现稳定增收,在产业培育之初,镇里就探索建立较为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
首先是资源变资产。巴渠茶园的核心片区红旗村将45万元“三变”改革试点资金打捆,由村集体购置挖机和拖车各一台,开展租赁服务,12万元年收益归集体所有。
其次是资金变股金。红旗村将财政扶贫资金、社会扶贫资金实施股权化改革,变成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金,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入股32万元到茶叶专业合作社,每年集体经济拿出收益的10%按户扶持所有贫困户。
第三是农户变股东。以村为单位成立土地合作社,农民以土地、现金方式入股分红。重点帮扶失能贫困户,并引入团市委帮扶资金以资金入股,保障贫困户每年保底分红1000元。
此外,改造修缮闲置村校,打造具有巴渠特色的农家院落,积极发展民宿旅游,每年可望收入10万元左右,同时带动群众增收。
本文:开州大进镇:一片茶叶的脱贫故事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renjia/273743.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郭文杰:村民致富茶满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开州大进镇:一片茶叶的脱贫故事
波尔多,作为恪守传承且拥有悠长历史与深厚底蕴的葡萄酒产区,同样不可忽视的是,这里也是世界领先的葡萄酒研究中心,是行业精英葡萄酒探索之旅的必修课题。作为波尔多葡萄酒行业...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