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湄潭县城城南杨柳湖畔,两栋古朴建筑的连接间,悬挂着“中国茶工业博物馆”的牌匾。作为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分馆之一,这个博物馆,正是周开迅保护和研究茶文化遗产的倾心之作。推开大门,两套全国少见的木制红茶生产线和分别来自湄潭茶场永兴分场制茶工厂、羊艾茶场的茶叶加工机具映入眼帘,斑驳的器物静谧无声,却让人感受到贵州茶文化历史的厚重。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所谓“精行俭德”之人,就是指那些追求“至道”的贤德之士。周开迅身上的“标签”很多:文学创作者、茶文化专家、湄潭县政协原副主席等,但他自认是一个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者。
周开迅与茶文化结缘,是1999年,湄潭县茶文化研究会成立,他担任副会长。2003年,周开迅当选县政协副主席,负责文史研究工作,并担任湄潭县茶文化研究会会长。
一本书和一个博物馆,是周开迅给自己这些年工作的一个注解。
一本书,是于2008年出版的《茶的途程》。2007年,湄潭县政协把梳理、发掘本土茶文化提上了议事日程。2008年底,经六易其稿,由周开迅主编的《茶的途程》出版,引起强烈反响。随后,在周开迅等人的推动下,湄潭先后召开了三次较高规格的学术研究会,出版了《二十世纪茶工业的背影》《茶国行吟》《画境诗心》《贵州茶何以贵》《百年茶运》等多部茶文化图书,也由此发掘并完善了一个全国少见的保存完好、体量庞大、体系完备、内容丰富、底蕴深厚、价值巨大的茶文化遗产体系。
一个博物馆,是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2011年,纪念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72周年暨茶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座谈会在湄潭县举行,与会人员形成共识:由湄潭县茶文化研究会牵头,建设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于是,在2011年至2013年间,周开迅全身心投入,起草博物馆收藏大纲、到全国各地收集文物。在他的影响和感召下,兴仁县的茶文化爱好者黄廷益送来了珍贵的布依族茶文物、安顺的茶文化传承人送来了天龙屯堡保存了四百多年的明代驿茶罐、羊艾茶场拉来几大车珍贵文物……到开馆前,博物馆共征集到8000余件历史文献和珍贵文物。
如今,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已形成了以中心馆(展陈全省茶文化遗产)、中国茶工业博物馆、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纪念馆、东方红电站陈列馆(贵州最早的茶叶加工电力系统)为核心的茶博馆群,且一些分馆仍在建设中,全部建成后分馆将超过10个。值得一提的是,在筹建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过程中,周开迅将茶工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具象为中国茶工业博物馆并落户湄潭。这个博物馆的建立,除完整保存了中国近现代茶工业的实物标本外,更让湄潭成为全国茶工业文化遗产研究方面的佼佼者。
文化是产业发展的根脉。“贵州茶文化经历了从文化互鉴到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道路。这个过程,亦是贵州本土茶文化从研究与推广,到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再到茶文化创新发展的历程。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关乎茶业发展的未来,我们必须坚定地走下去!”周开迅说。(李玺)
来源:遵义日报
本文:周开迅:精行俭德 守望茶运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renjia/244282.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东航云南头等舱茶推出空中茶艺
下一篇:龙润茶集团台湾义卖普洱茶 助台湾弱势儿童
标签:周开迅:精行俭德 守望茶运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