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孢蘑菇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史
双孢蘑菇菌丝体发育成子实体,子实体展开后产生孢子即种子,种子再发育成菌丝体,这就是它的一个生长循环,但同时也可以用菌丝体进行繁殖,这就是我们常用的栽培上的繁殖方法。
(二)营养生理特性
双孢蘑菇是一种草腐菌。它生长最好的碳源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分解产物;适宜的氮源为尿素、铵盐和多种氨基酸。在堆制发酵过程中,堆肥中氮被微生物利用并转化为菌体蛋白,这些菌体蛋白被分解成为双孢蘑菇生长的优质氮源。双孢蘑菇不能直接利用秸秆原料,需经堆制发酵腐熟即被微生物降解后才能利用。因此,栽培双孢蘑菇不能直接利用秸秆来栽培,这与平菇、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的生产方式不同。
此外,矿物元素也是双孢蘑菇生长中不可缺少的,所需矿物元素主要为钙、镁、钾、磷、硫等,因而生产上常常在培养料中加入石膏、碳酸钙、过磷酸钙和石灰等到来补充矿物元素。
(三)生态条件
1、温度: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2℃―26℃,在5℃以下菌丝生长极缓慢,33℃以上菌丝生长基本停止,40℃以上就会死亡。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4℃―24℃,最适生长温度为14℃―18℃,温度高于19℃时,子实体生长速度快,菌柄长,肉质疏松,易开伞,品质差。低于12℃时,子实体生长缓慢,出菇稀少,但菇大而肥厚,组织致密。孢子萌发温度为24℃左右。
2、水分与湿度: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水分主要来自培养料、覆土层和空气中的水蒸汽。在菌丝生长阶段,适宜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0%左右,水分高于70%时,培养料中氧气不足,往往会出现线状菌丝,生活力下降,影响菌丝体在料层中的蔓延;若含水量低于50%时,菌丝生长缓慢,绒毛状菌丝多且纤细,不易形成子实体。菌丝体生长期间,覆土层的含水量以20%―22%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若覆土层的含水量过高,会影响菌丝体向料下层生长,反而大量出现在覆土层,将会影响产量和质量。
子实体生长期间,要求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0%左右,若湿度低于80%时,子实体表面就会出现鳞片,从而降低质量;若长期处于95%以上的高湿状态下,原基和幼菇容易死亡。子实体所需水分主要通过覆土层的含水量来满足。
3、空气:双孢蘑菇是一种好气性菌类。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期间,都要不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要求培养料、覆土层和环境能通风透气。培养料和覆土层的通透性差,会出现因氧气不足而抑制菌丝体向料层内生长。子实体发生期间,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偏高时,会影响子实体发生,会促使子实体菌柄加长。
4、光线: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不需要光线。光照强时,对菌丝体生长有抑制作用;子实体生长期间,处于光照环境下,菇体表面会变成红色,从而降低商品质量。因此,双孢蘑菇整个生长阶段,需在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5、酸碱度(ph):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5.5―8.5,最适ph值为7左右,也就是中性环境。由于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从而降低培养料中的ph值,因此在播种前,要适当调高ph值,使ph值达到7.5左右,覆土层的ph值达到7.5―8
6、其它因素:双孢蘑菇菌丝体需与土壤接触后才能长出菇,即栽培时需覆土,土壤中臭味假单胞杆菌的代谢产物诱导子实体形成。
二、菌种
双孢蘑菇菌种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母种是用马铃薯、麸皮、葡萄糖、琼脂等生产的试管种。
原种是用母种接种在棉籽壳或稻草上,加麸皮、石膏、石灰等辅料制成的瓶装种,一般在室内用床架制种。
栽培种是把原种接种在麦粒或稻草、棉籽壳等主料上,加麸皮、石膏、石灰等辅料制作而成,一般在草棚房或楼房底层实行搭架培养。一般麦粒种为瓶装种,稻草、棉籽壳菌种为袋装种。
栽培种的质量标准:麦粒菌种――菌丝体浓密,白色,生长整齐,无霉变,麦粒较硬,没有变黄,不烂,无黄水,不萎缩,无杂菌感染,无害虫危害,封口物洁净无霉菌。
袋装发酵料菌种――菌丝体浓密,白色,生长整齐,无霉变,无高温抑制线,没有萎缩和吐黄水现象,塑料袋没有破损,无杂菌感染,无害虫危害。
三、栽培季节
播种是在9―10月进行,出菇季节为10月至次年4月。稻田栽培是根据水稻收割季节来安排的,即水稻收割后,及时晒干稻草,然后建堆发酵,同时开沟排水晾晒栽培用田块。尽量提早栽培,有利于提高产量。根据各地气候不同,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栽培季节,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
四、培养料的准备及配制发酵
(一)原料准备
栽培双孢蘑菇的原料分为主料和辅料两部分。主料又叫草料,是指稻草、麦秆、玉米秆等,其中以稻草为好。草料要求新鲜、干燥、没有腐朽和霉变。一般是利用当年收割的稻草或麦草,晒干后及时使用。麦秆需晒干并碾破后使用,才能增加其吸水性,提高发酵质量,若与稻草混合使用时,需提前堆制发酵一周后,再与预湿的稻草混合建堆发酵。玉米秆需铡断成小节并破碎后使用。此外,也可用一部分菌渣作原料,以金针菇棉籽壳菌渣为好。一般种植一亩田的蘑菇,需要12―15亩的稻草。
辅料是指禽畜粪、菜籽饼粉、米糠、尿素、石膏、碳酸钙、过磷酸钙等。
(二)培养料配方
栽培双孢蘑菇的培养料配方分为粪草料配方、半合成料配方(即用粪量少)和合成料配方(即不用粪),生产上常用的配方有以下几种:
配方1:稻草500公斤,菜籽饼粉50公斤,米糠50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尿素10公斤,石灰25公斤,石膏或碳酸钙15公斤。
配方2:稻草1500公斤,菜籽饼粉100公斤,米糠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尿素20公斤,石灰40公斤,石膏或碳酸钙50公斤,家畜粪水1500公斤(40担)。
配方3:稻草400公斤,菜籽饼粉20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尿素6公斤,石灰15公斤,石膏或碳酸钙15公斤,复合肥6公斤,湿家畜粪500公斤。
配方4:稻草2000公斤,菜籽饼粉8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尿素30公斤,石灰50公斤,碳酸钙40公斤,碳酸氢氨30公斤,石灰粉50公斤,干牛粪1300公斤。
配方5:麦秆47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尿素10公斤,石膏20公斤,石灰10公斤,干牛粪470公斤。
以栽培面积计算,每平方米需要15―20公斤培养料。
(三)培养料堆制发酵
栽培蘑菇的培养料需经堆制发酵腐熟后,才能用于生产,发酵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蘑菇的产量,因此必须科学地堆制发酵好培养料,才能获得蘑菇高产。
1、堆制发酵的操作流程
堆制程序操作间隔时间添加原料程序
预堆2―3天加水浸湿草料,堆积
建堆7天粪、尿素、菜籽饼粉、过磷酸钙、米糠等辅料
第一次翻堆6天石灰
第二次翻堆5天石膏或碳酸钙
第三次翻堆4天灭虫处理
撤堆,终止发酵3天检查发酵质量
2、堆制发酵
(1)预堆:将稻草铡断成2―3节,或者为整稻草也可以;麦秆需碾破后使用。将草料放入水池内浸泡,吸水湿透后捞出;或者向料上浇水,边浇水边踩,让草料吸水湿透。然后将草料堆成圆形堆或者椭圆形堆,让草料充分吸水湿透,多余的水分让它流失,堆积2―3天就可以建堆了。建堆时的草料含水量以抓一把草料扭结后有7―8滴水滴出为宜,若水分不足,需再浇水,补足水分后建堆。
(2)建堆:根据预堆料堆大小来确定建堆的长度。按料堆宽2米,高1.5米,长度因料量而定。先在地面上用石灰粉画出建堆位置,先在地面上铺一层草料,若为整稻草,抖散后并将头部向内铺放,铺料厚度为20厘米左右。然后撒上一层混合均匀的辅料,如米糠、尿素、过磷酸钙和菜籽饼粉等,分7―8次撒入辅料。需添加粪的,将干粪或粪水浇在料面上,块状粘稠状粪需在坑内加水稀释成粪浆后再浇在草料上,可防止粪团分散不均匀,如此一层草料、一层辅料建堆,要求料堆四周垂直整齐,料堆顶部为龟背形。整个料堆呈馒头形,切勿建成圆形堆,否则影响发酵质量。料堆高度不要过低,以1.5米左右高为宜。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温保湿发酵。
(3)翻堆:翻堆的目的是改善料堆的通透性,排除废气,补充新鲜空气,拌匀培养料,为微生物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培养料充分发酵,腐熟一致
第一次翻堆:建堆后6―7天后,料堆温度上升到70℃―80℃,并且稳定后,开始第一次翻堆。此次翻堆后重新建的料堆要稍窄,宽度缩至1.7米,高度不变。在地面上先垫一层稻草,用于防止下层培养料吸水过多,造成发酵不良。在建料堆部位中心线上,间隔50厘米直立粗木杆或木棒,用于制作料堆的通气孔。翻堆方法是:上层料与下层料交换,内层料与外层料交换后重新建堆,即从料堆顶部抓取培养料,并抖散与辅料混合后,堆放在另一侧建堆。此时建堆时,加入所需石灰粉,将石灰粉均匀撒在每层料面上。建好堆后,拨出竹杆,即在料堆中部形成通气孔。最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发酵,经过2天后,料堆内温度上升到70℃左右时,将料堆顶部塑料薄膜揭开一部分,四周塑料薄膜向上卷起30厘米左右,其目的是增加料堆内通气性,以利于内外气体交换。
第二次翻堆:第一次翻堆后的第6天开始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方法同上。此次建料堆时,要将料堆宽变窄,宽度缩至1.5米,高度不变。此时加入所需石膏粉或碳酸钙,逐层撒在料面上;含水量偏低时,要浇水调节,由下至上加水量由少到多。建好料堆后,覆盖塑料薄膜,经过2天后,掀开料堆顶部部分塑料薄膜,同时卷起四周底部塑料薄膜,进行通气发酵。
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后的第5天进行,翻堆方法同上。若培养料中出现有螨虫等害虫时,应在翻堆时喷洒低毒低残留杀虫剂,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密闭2―3天,即可杀灭害虫。如果此次培养料腐熟较好,达到栽培的质量标准时,经过3―4天后,可以终止发酵,进行播种栽培。反之则要继续发酵。
第四次翻堆:第三次翻堆后的第4天进行,翻堆方法同上。此次为最后一次翻堆,要调节好水分和做好杀虫处理。建堆后,在晴天可揭去塑料薄膜,让料堆内氨气等废气排出。但在雨天要盖上塑料薄膜,防雨水淋湿培养料。经过3天后,即可终止发酵,进行铺料播种。发酵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培养料腐熟过度,养分散失大,通透性下降,将会影响蘑菇产量。同样也不能发酵时间过短,培养料中出现“夹生料”后,会造成病害加重。
(4)培养料发酵质量标准:培养料质量标准为:草秆呈咖啡色,一拉即断,并有弹性;含水量65%―70%,用手握料可见水,但无水滴出;ph值7.5―8;培养料疏松,不粘结成团,无臭味。
五、草帘覆盖栽培
稻田栽培双孢蘑菇主要有草帘覆盖栽培、塑料大棚栽培和塑料小拱棚栽培等方式。三种栽培方式在具体栽培上大同小异。下面我重点以草帘覆盖栽培为主讲述稻田栽培双孢蘑菇的主要技术。
(一)草帘制作
草帘是用稻草制成的,稻草要求新鲜无霉变。用5根竹篾夹着稻草的一端而成,草帘厚3―4厘米,以不透光为宜,长度2米左右,不宜过长,否则拿取不方便。制作好的草帘最好在阳光下晒1―2天,或在草帘是喷洒杀菌剂杀光灭草帘上的病原菌,防止将来双孢蘑菇子实体上感病,同时还可以防止草帘腐朽,延长使用寿命。草帘需在播种之前就准备好。
(二)栽培场地选择
稻田栽培双孢蘑菇最好不使用上一季种植过双孢蘑菇、鸡腿菇等覆土栽培食用菌的场地,否则会造成病虫害危害加重。在同一块稻田中种植双孢蘑菇后,至少要间隔一年后再用来种植双孢蘑菇。
(三)开厢
收割水稻后,及时开沟排水晒田,使土壤含水时达到以手捏能扁但又不粘手为宜,即人踩不下陷为止。将稻田翻耕打碎整平后开厢或直接在稻田中开厢。先按厢宽2.4尺,人行道1.8尺的规格用干石灰在地面上画线。厢就是铺料播种的菌床,厢不宜过宽,因田间栽培的双孢蘑菇多在菌床边缘出菇,较窄的厢有利于提高产量,避免草帘不能完全覆盖菌床。
(四)进料降温排氨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堆放在厢上,按比例分配好培养料,除第一厢上培养料较少1/3外,以后每厢上培养料均匀增加1/3,以便播种时从邻近厢上取出1/3培养料覆盖在菌种上。在播种前的一天将培养料抖散堆放在厢上,让培养料内温度下降到30℃以下,同时让培养料氨气完全散发掉。遇到下雨时,要在料上覆盖塑料薄膜防雨淋,晴天则要盖上草帘,防止培养料中水分蒸发干燥。
(五)播种
播种的方法因菌种的基质不同而异,麦粒菌种应采取撒播,发酵料菌种的播种方法分层播法和穴播法。
1、播种时间安排:播种时宜在阴天进行,晴天宜在早晨和傍晚进行,中午太阳大时不宜播种,否则菌种和培养料会失水干燥,影响菌种萌发生长。雨天不能播种,以免雨水淋湿培养料。
2、培养料整理:将培养料抖松散,干湿均匀,铺平整,使培养料厚度达到18―20厘米,最厚不得超过30厘米,薄不低于15厘米。培养料在疏松地铺在厢上,不要压紧,否则会降低通透性。播种时的培养料要求无氨气味,若还有氨气味需继续堆放排氨,直到无氨气味时才能播种。
3、菌种准备:将菌种袋表面和装菌种的盆用消毒剂如0.2%的高锰酸钾或0.1%的克霉灵进行擦洗消毒。按每平方米用菌种2袋准备,菌种要求无杂菌,没有萎缩和吐黄水,菌丝生长旺盛。麦粒种要求菌丝浓白,没有萎缩和黄水出现,每平方米需1―1.5瓶麦粒种,即每亩用麦粒菌种400―600瓶,加大用种量有助于提高成活率。
4、播种:发酵料菌种播种方式分为层播法和穴播法,层播法即播种两层,先取2/3菌种均匀地分放在料面上,菌种要求分成块状,大小如鸡蛋,不能分成细颗粒或粉末状,否则会降低菌种萌发率,但也不宜过大,菌种块过大后,菌种块上会出菇,从而降低产量和质量。播完第一层菌种后,从邻近厢上取1/3培养料覆盖在菌种上,然后再在料面上播上余下的1/3菌种。穴播法是在料面上相距10―15厘米挖一个穴,穴深至料层的1/2,放入菌种块后,填平菌种穴,穴呈品字形排列,最后再在料表面相距10―15厘米放上菌种,再薄盖一层培养料。用麦粒种播种时,钩出麦粒种直接撒在料面上,切勿用手搓揉菌种,否则不易萌发;或者先将2/3菌种撒在料面上,用手抓提培养料,让菌种掉入料层内后,再撒上余下的菌种于料面上。可边播种边覆盖土壤,不能及时覆盖土壤的,要及时用草帘盖上,避免菌种失水,造成菌种萌发率下降。
(六)覆土管理
1、覆盖土壤:覆盖用土是取沟内土壤来覆盖,首先在厢沟内撒上干石灰粉,调高土壤ph值,使ph值达到8,用量为1%左右,即每亩用石灰25公斤。免耕田上栽培的,要将表层土铲取放在菌床边,在下层土上撒上干石灰粉后,挖松打碎土壤,并与石灰粉混合均匀,使土粒大小如鸽蛋,土粒不宜过大,否则将来在土粒下出菇,长成畸形菇。土壤含水量以手捏能扁,并可搓成圆形而不粘手为宜。土壤偏湿时,需晾晒使土壤含水量下降至适宜时再覆盖,但在菌床上要盖好草帘和塑料薄膜。土壤含水量低时,则要洒水调节土壤含水量至适宜时再取土覆盖。覆土方法是直接将土粒铲取盖在培养料上,覆土厚薄要均匀一致,厚度为3.5―4厘米,并且要将培养料完全覆盖完。取厢沟内土壤覆盖后,要使厢沟深于菌床,形成排水沟,才可避免菌床内进水。
2、覆土后的管理:覆盖土壤后,立即盖上草帘,并用两扇草帘并排覆盖,要将菌床盖完,同时在草帘上覆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温保湿管理,让菌种萌发吃料生长。7天后,间隔2天揭去塑料薄膜通风换气一次,但需在晴天进行,在晚上和雨天要盖好塑料薄膜防雨水淋湿菌床,菌床切勿被雨淋,一旦培养料内进水后,会造成培养料含水量增高,菌丝吃料生长不良,甚至菌种死亡。通过揭开塑料薄膜的作用,一是补充新鲜空气,二是降低草帘和土壤的含水量,促使蘑菇菌丝体向下层料中生长,防止大量的菌丝体生长到土表面。覆土时的土粒过大后,在晴天早晚或阴天,用小刀或剪刀弄碎土粒,使土粒成细颗粒状,同时调节土壤厚度,使覆土层厚薄一致。覆土15天后,若土壤偏干,呈灰白色时,则要喷水补充水分;一次性喷水量不宜过多,要做到少喷勤喷,以水刚好湿透土层为止,切勿将水淋透到培养料内。通过调湿土壤来促使菌丝体向土层内生长,为出菇作好准备。覆土20天后,,是要揭去塑料薄膜放在沟内,或者折叠放在草帘上,增加通气性,抑制菌丝体长到土表面,为出菇做好准备。但在晚上和雨天要盖好塑料薄膜,防雨水淋湿菌床。
(七)出菇管理
1、秋季出菇管理
从10月至次年1月期间出的菇,生产上称为秋菇。一般在播种覆土后20天后,当菌丝体向土层中生长,并且生长达到距土表约1厘米,菌丝由绒毛状变为索状时,就要及时诱导出菇。诱导出菇要准确及时,过早诱导出菇,结菇部位低,多为地雷菇;过晚诱导出菇,菌丝长到土表,造成结菇部位高,长出的菇小而密,并且多为薄皮菇。
(1)水分管理:诱导出菇和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的管理主要是以水分管理为主,水分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用水:
结菇水管理:所谓结菇水就是指促使菌丝体扭结形成原基时的用水。即在覆土20天后,气温已下降到25℃以下,菌丝体已生长到距土表约1厘米,及时喷洒一次重水,喷水时要用喷雾器或洒水壶浇水,并且要用清洁井水或河水,不能使用污水,否则会出现病害。喷水时要做到少喷勤喷,以水刚好湿透土层为好,使土壤的含水量达到手捏土能扁,并可搓成圆形,又不粘手为宜。切勿用水过重,造成培养料内积水,菌丝体萎缩死亡而不出菇。连续喷水1―2天后,再经过4―5天,方可促使菌丝体扭结形成白色颗粒状原基,随后分化形成了子实体。土壤含水量适宜时,则不需要喷水。喷水后,在菌床上只盖草帘,下雨时和晚上才盖上塑料薄膜,在晴天和阴天则不盖塑料薄膜,以增加菌床的通气性。
出菇水:又叫维持水,是指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分化发育期间的用水,此次用水是补充土壤水分,增加菌床上湿度,防止原基失水死亡。喷水量要根据土壤含水量和天气情况来定,当土壤干燥呈灰白色时,就要喷水调湿土壤,喷水要做到少喷勤喷,切勿一次性喷水过多,否则幼菇会死亡。土壤含水量适宜时,则不需要喷水,要始终保持土壤呈湿润状态。此期间也只盖草帘,但在晚上和雨天需在草帘上盖塑料薄膜。在水分适宜时,子实体圆整,表面光滑,菇体洁白。当子实体分化形成菌盖和菌柄,菌盖直径达到1.5―4.5厘米,菌膜尚未破裂时即可采收。
转潮水:当一潮菇即将结束,及时喷一次重水,促使菌丝体再次扭结形成原基,此次用水叫转潮水。喷水方法同结菇水,也要根据土壤的含水量来灵活掌握。
(2)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的草帘和塑料薄膜覆盖管理:田间草帘覆盖栽培方法是利用草帘的覆盖和在草帘上的揭盖塑料薄膜来调节温度、湿度、空气和遮光等来满足子实体生长的生态条件。从播种到出菇结束之前,菌床上都要始终覆盖草帘,利用草帘来进行调温、保湿和遮光管理,塑料薄膜只是用于防雨和保温。在晴天和阴天,在菌床上只盖草帘,不盖塑料薄膜,以利于通风换气;雨天和晚上,需在草帘上覆盖塑料薄膜,防止雨水淋湿菌床,避免土壤和培养料中含水量增加,引起菌丝体萎缩和幼菇死亡。但在晴天和阴天要揭去塑料薄膜放在沟边或折叠放在草帘上。子实体生长期间不必专门进行通风换气管理,通过每天揭开草帘采菇时来调节空气。采菇时将菌床上草帘揭去放在另一菌床上,采完菇后立即盖上草帘,防止菌床上土壤和幼菇蕾失水干燥。间隔3―4天,要将草帘翻一面盖在菌床上,让阳光晒干受潮的草帘,避免草帘生长霉菌,传染蘑菇子实体,出现病害。通过不间断地调换草帘面对防止菇体上病害尤为重要。草帘要完全覆盖着菌床,防止菇体裸露,受到阳光照射,引起菇体表面变为红色,以及失水干燥,菇体表面起鳞片,从而降低产品质量。
2、越冬管理
当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即在1―2月期间就很少有菇长出,此期间要做好越冬管理,主要做好保温管理,即在草帘上覆盖塑料薄膜。间隔2―3天采一次菇,长出的菇要及时采摘,避免菇体长大成熟后腐烂,招致病虫危害。
3、春菇管理
春季气温回升到15℃以上时,即在3―4月期间出的菇叫春菇。由于春季气温逐渐上升,出菇期短,气温上升到20℃以上时,会影响产量和品质。此间要加强诱导出菇管理,力争在短时间内多出菇。主要是通过加强水分管理来增加出菇量。由于春季培养料中长满了菌丝体,培养料变为白色,较干燥,并且耐水能力强,因此在水分管理上要比秋菇粗放。补充水分的方法,一是用洒水壶洒水,淋湿透土壤,并让水分进入培养料;二是能自流灌溉的,在厢沟内淹水,当沟内出现积水时,就要及时排水,通过培养料下层土壤潮湿来补充培养料内水分,同时在菌床表面洒水,调湿土壤;三是在小雨天揭去塑料薄膜,让雨水淋湿草帘和土壤来补充水分。春菇的用水量要比秋菇大,通过加大结菇水和转潮水的用量来增加出菇量。出菇期间,仍然盖好草帘,雨天则要在草帘上覆盖塑料薄膜。此外,由于经过秋季和冬季出菇后,培养料中养分消耗较大,长出的菇个体小,盖薄易破膜开伞,因此采菇要及时,避免长成薄皮菇和开伞菇,气温在20℃以上时,每天需采收两次。若在洒水时,结合进行追肥,如喷洒酵母粉浸出液、豆浆水等,对提高产量和质量有较好的作用。
(八)采收标准的方法
1、采收标准:适时采收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当蘑菇子实体菌盖直径达到2―4厘米,菌膜尚未破裂时,就要及时采收。采收推迟,菌盖直径超过5厘米,以及破膜后其质量下降,开伞后就失去了商品价值。
2、采收方法:将草帘揭开放在邻近菌床上,边揭草帘边采菇,采菇结束后,立即盖上草帘。采菇时要采大留小,采收丛生菇时,用刀切割下大菇,留下小菇继续生长。秋、冬季出的菇则要轻轻旋转摘下,春季出的菇则要采取直接拨取的方法摘菇。边摘菇,边用锋利小刀切去菌柄基部,使菌柄长度不超过1厘米,要求切口不破裂,平整,不带泥脚。菇脚不要放在菌床上和留在沟内,以免菇脚腐烂后招致病虫害。采收的菇装在内壁光滑的筐内或桶内,或在筐内放一层塑料薄膜后再装菇,要轻拿轻放,防止菇体被碰伤,降低产品的质量。
(九)主要病虫害控制
1、主要病害及防治
双孢蘑菇主要细菌和真菌性病害有木霉(又叫绿霉菌)、鬼伞、粪碗、胡桃肉状菌(又叫菜花菇病)、白色石膏霉(又叫臭霉菌)、褐色石膏霉、湿泡病(又叫白腐病)、干泡病、褐斑病(又叫斑点病)、鱼籽菌、软腐病、褶霉菌等。主要生理性病害有菌丝体徒长、地雷菇、薄皮菇、空心柄菇、鳞片菇、死菇等。
主要防治方法:(1)最好不使用上一季种植过双孢蘑菇、鸡腿菇等覆土栽培食用菌的场地;(2)培养料要新鲜、干燥、无霉变;堆制发酵要充分,严格按照堆制发酵程序进行,堆制发酵时间不得少于20天;(3)要控制了培养料的水分和酸碱度,培养料含水量以手捏料不滴水为宜;培养料要松散,不发粘发黑,通过加入石灰粉把培养料ph值调节到7.5―8;(4)要求菌种菌丝生长健壮,无杂菌感染;(5)在播种之前,要将培养料抖散平铺,让料中氨气散发完全后,再进行播种;(6)覆土时,应去掉表层土,取下层土壤覆盖,即取不含有机物的土壤来覆盖,以切断传染源;(7)保湿用水,要使用清洁井水或河水,不能使用污水;(8)要加强通风换气,不要一直在草帘上覆盖塑料薄膜,并且要经常调换草帘覆盖面,避免草帘受潮后滋生霉菌传染;(9)覆盖用的土粒不宜过大,覆土也不宜过厚,以3.5―4厘米为宜;(10)常保持土壤呈湿润状态,以手捏土粒能扁,并可搓成圆形,又不粘手为宜;(11)出现杂菌后应及时拨除,并在发生部位用0.1%的多菌灵或0.1%克霉灵或1000倍的托布津溶液等杀菌剂进行浇灌。
2、主要虫害:有螨虫和菌蚊等,发生时用2.5%的溴氰菊脂1500倍液或者800―1000倍的敌敌畏溶液杀灭。
本文:稻田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nongye/lvsenongye/2015-11-05/124351.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怎样防治大棚内蘑菇常见的病虫害
下一篇:蔬菜大棚反季节栽培蘑菇要点
标签:稻田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