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物流网

肉类资讯丨肉类屠宰加工及流通冷链物流设施纳入国家支持之列

时间:2023-06-01 05:00:16来源:admin01栏目:冷链新闻 阅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导  读

1、万头猪场数字化建设怎么做?进来看指南

2、肉类屠宰加工及流通冷链物流设施纳入国家支持之列

3、浙江省肉类协会生猪养殖分会会员大会暨5月份生猪产销调查预测座谈会在杭州召开

4、浙江第25周生猪价格走势

5、生猪期货创新低 均价年内跌超六成 猪企或全面亏损

6、稳住信心 稳住生猪产能

01

万头猪场数字化建设怎么做?进来看指南

为贯彻落实全省数字化改革要求,进一步推进我省规模猪场数字化建设,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对2020年印发的《浙江省万头以上规模猪场数字化建设指南(暂行)》进行了修订,印发了《浙江省万头以上规模猪场数字化建设指南(2021年版)》(以下简称《指南》)。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年出栏万头以上新建、改建、扩建规模猪场(以下简称万头以上规模猪场)的数字化建设,其它规模猪场可参照。

建设原则:依据万头以上规模猪场的现有基础条件,以实际需求为导向,遵循实用性、兼容性、经济性原则,分级、分类有序实施。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化设施装备、数字化管理平台、人员配备与制度建设等。

  3.1 数字化设施装备

3.1.1 应用网络

3.1.1.1 猪场须建设宽带网络,生产管理设备与办公生活网络宜独立配置。

  3.1.1.2 网络应覆盖数字化设施设备使用区域,网络带宽应保障场内设施设备的数据稳定传输。

  3.1.1.3 猪舍内部实现网络全覆盖,保障文字、图像、音频等数据的稳定传输。

  3.1.2 生物安全防控

  3.1.2.1 配备人员、物资智能消毒设备;有需要的,配备人脸识别门禁。

  3.1.2.2 配备车辆智能洗消烘设备;有需要的,配备车辆识别设备。

3.1.2.3 能自动或通过其他设备采集并发送人员和车辆进出、洗消等相关数据。

  3.1.3 猪群信息采集

  3.1.3.1 能繁母猪应配备可采集并发送猪只个体身份及繁殖等相关数据的智能耳标及识读设备。

3.1.3.2 商品猪鼓励配备可采集并发送猪只转群、免疫、出栏等数据的智能耳标及识读设备。

  3.1.3.3 鼓励配备具有数量盘点、体温监测、行为识别等功能的舍内轨道式或其他形式的巡检设备,自动采集并发送存栏等生产数据。

  3.1.4 舍内环境调控

3.1.4.1 猪舍内配备环境监测传感器,监测温度、湿度、氨气等指标,自动采集并发送监测相关数据。

  3.1.4.2 猪舍内配备智能环境调控设备,对异常环境指标发出预警,并根据中控管理平台指令,自动对猪舍内环境调控管理。

  3.1.5 智能饲喂与能耗监测

  3.1.5.1 猪场宜选用智能料塔、精准饲喂器等,自动或通过其他设备采集并发送用料量、采食量等数据。

3.1.5.2 猪场可选配智能水、电表,采集并发送用水、用电等监测数据。

3.1.6 粪污与环保监测

  3.1.6.1 猪场应配备污水液位、污水流量等指标实时监测设备,根据管理需求宜配置氨气(NH3)、化学需氧量(COD)等监测设备,自动采集并发送相关数据。

3.1.6.2 粪污处理配套设施、污水纳管排放或还田利用、粪便(渣)发酵或外运、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数据应录入或导入生产管理平台。

  3.1.7 视频监控

3.1.7.1 猪场场界、场区及舍内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视频信号接入中控管理平台。

  3.1.7.2 根据管理需求,猪场可选配AI摄像头、安防报警设备等。

  3.2 数字化管理平台

3.2.1 生产管理平台

3.2.1.1 实时接收猪只繁殖、免疫、饲喂及水电消耗等数据,并在显示终端以数字或图表形式独立呈现。

  3.2.1.2 对配种、妊检、分娩、断奶、免疫等全生命周期进行数字化管理,及时处理相关数据,并对异常发出预警提示。

3.2.1.3 不能自动采集的生产等数据应人工录入或导入生产管理平台。

  3.2.2 中控管理平台

 3.2.2.1 实时接收生物安全防控、舍内环境调控、智能饲喂与能耗监测、视频监控、粪污与环保监测等设备的相关数据。

3.2.2.2 对接集成生产管理平台数据,并在终端显示屏呈现设备运行、生产状况、环境变化等内容。

  3.2.2.3 通过电脑端或移动端,可实时查看猪场生产运行情况,发布工作指令,实现远程数字化管理。

  3.2.3 数据应用

3.2.3.1配备显示屏,呈现猪场生产数据、生物安全状态、预警提示等信息,实现场内动态监管。

3.2.3.2 平台相关接口或协议应符合《浙江省数字畜牧应用系统》养殖场接入规范要求,与浙江省数字畜牧应用系统实现对接,并实时向数字畜牧应用系统推送生猪存栏、补栏、配标、免疫、死亡等数据。

  3.3 人员配备与制度建设

3.3.1 数字化技术人员配备

  猪场应配备相应信息技术人员,万头以上规模猪场至少配备1名、10万头以上配备2名以上。

3.3.2 制度建设

  猪场应制定生产、管理等数字化应用相关制度,规范操作流程,落实岗位责任,保障数字化设施设备和管理系统正常运行。

  4.其他

鼓励规模猪场在本指南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数字化建设内容。

来源: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02

肉类屠宰加工及流通冷链物流设施纳入国家支持之列

为规范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支持建设冷链物流等设施项目。其中服务于肉类屠宰加工及流通的冷链物流设施项目(不含屠宰加工线等生产设施)在列。

根据《办法》,专项主要用于以下方向项目建设:第一,物流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重点支持已纳入年度建设名单的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内的公共性、基础性设施补短板项目,包括多式联运转运设施项目,高标准公共仓储设施新建、改扩建及智能化改造项目,保税仓储设施项目,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信息化提升项目等。第二,冷链物流设施项目,重点支持服务于肉类屠宰加工及流通的冷链物流设施项目(不含屠宰加工线等生产设施),公共冷库新建、改扩建、智能化改造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第三,需要支持的其他物流基础设施项目。

  同时,《办法》明确,单个项目支持标准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核定投资的30%,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均为一次性安排,其他专项已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项目,本专项不再重复安排。

来源:中国农网

03

浙江省肉类协会生猪养殖分会会员大会

暨5月份生猪产销调查预测座谈会在杭州召开

6月17日下午,浙江省肉类协会生猪养殖分会会员大会暨5月份生猪产销调查预测座谈会在杭州召开。生猪养殖分会会员代表,协会信息员和分析师代表共计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还邀请了中国军事医学院兽医研究所扈荣良教授,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余旭平教授,广发期货有限公司朱迪研究员到会授课。  会上,对2020年度优秀信息员和分析师进行了表彰。会议认为,过去的2020年,在“新冠”“非瘟”双重疫情影响下,全体会员单位齐心协力做好行业信息统计分析工作,涌现了一批优秀信息员和分析师,为我省肉类行业信息统计和市场行情分析提供了第一手素材,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肉类产业政策提供了依据,得到到省级相关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为协会全面履行“三服务”宗旨贡献了力量。  随后,中国军事医学院兽医研究所扈荣良教授作题为《我国非洲猪瘟流行趋势暨疫苗研究概况》的专题讲座。扈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非洲猪瘟的变异、流行趋势作了讲解,对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了说明,对非洲猪瘟的防控举措和抗病猪选育经验作了分享,让大家对目前非洲猪瘟疫情总体情况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会上,广发期货有限公司朱迪研究员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对生猪市场行情预判进行了分享。朱迪研究员认为,从供应端、进口、成本、需求等方面来看,短期内市场仍将处于弱势,后市可能出现反弹修复行情较大,但反弹高度将受制于冻品库存的压制。  现场各会员代表、信息员、分析师各抒己见,分析研判行业现状和未来走势,并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最后,生猪养殖分会会长沈顺新做总结发言,沈会长要求,一是生猪养殖分会要在省肉类协会的统筹安排下,做到活动更规范,频次更合理,形成常态化的服务机制,真正发挥分会的功能和作用;二是要加强与省内屠宰企业的联系,加强合作,为全省老百姓提供高品质的健康肉;三是在当前猪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全体分会会员要加强信息互通、增强共识、凝聚信心、共克时艰。来源:浙江肉协04

浙江第25周生猪价格走势

据浙江放心肉商情网对全省80家屠宰厂(场)日报监测统计,2021年第25周(6月14日-6月20日),全省生猪屠宰上市量15.19万头,生猪平均收购价为16.67元/公斤,猪肉平均批发价为20.71元/公斤。

来源:浙江肉协

05

生猪期货创新低 均价年内跌超六成

猪企或全面亏损

  2021年春节过后猪肉价格一路下行,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6月18日14:00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2.77元/公斤,较1月4日下跌50.45%,半年跌幅超五成。

“猪肉价再跌下去就不好了,已经比春节那时候每斤至少下降10-11元了,现在玉米、小麦价格不低,肉价一直下降,养猪的都赔钱了,小规模养猪户又要变少了,明年肉价就又上涨了!”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某菜市场肉店老板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猪肉价格腰斩,对于短期猪价走势业界依然看跌,上游养猪企业无论是外购育肥或者是自繁自养均处于亏损状态。

生猪期货创新低

据生意社数据,6月18日生猪均价下跌至13.83元/公斤,较6月1日下跌20.38%,较1月1日大幅下跌60.62%,半年内跌幅已超六成。

在期货方面,近期生猪期货连续创新低,6月18日,生猪2109合约跌破1.8万元/吨关口,再创新低,报收17600元/吨,跌幅为6.26%。

“根据农业农村部预测,今年6月份、7月份,生猪存栏有望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生猪出栏有望在10月份之后逐步恢复到常年水平,意味着2021下半年我国生猪存栏量、出栏量有望继续小幅回升,猪价仍有下行空间。”中原证券研究所负责人牟国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生猪市场缺乏利好行情的支撑,叠加南方地区进入高温湿热天气将加速生猪出栏,预计6、7月份猪肉价格以偏弱震荡为主。随着消费端的逐步回暖,预计2021年Q4猪价有望迎来适度反弹行情。”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处于这轮猪周期的生猪供应增加阶段,生猪增加,猪肉供应量增加,供过于求,反映到市场上猪肉价格下跌。猪肉价格下降,生猪价格也将下降,猪肉和生猪的下降价格会影响生猪供应和养殖减少。按照正常规律,2022年春节前后,新的猪周期将启动,届时猪肉供应量可能会减少,猪肉价格将会再次上涨。”

猪企或全面亏损

牧原股份在近期机构调研中表示,一季度公司的季度商品猪养殖完全成本在16元/kg左右,从4月份开始,随着产能释放和在群成绩提升,整体的养殖成本有下降趋势。通过内部管控,将2021年全年度成本目标控制在14元/kg以下。

  牧原股份通过自繁自养模式成本远低于同行业,以6月18日生猪均价13.83元/公斤来说已经在牧原股份的养殖成本之下,这就意味着大小养猪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

某猪企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说:“现在养猪企业全面亏损,外购猪仔的养猪企业亏得更多,现在小猪仔销售量下降,养猪业的寒冬说来就来,提高行业集中度可能受猪周期的影响会小一点。”

应对猪肉价格下降,牧原股份在互动易上表示:“未来公司将不断优化提升管理,进一步提升育种技术,加强营养管理、疫病控制、环境控制,创新突破,降低生产成本;不断加大开放引进创新型人才的力度,吸纳顶尖人才,构建多层次的人才队伍梯队,用人才支撑创新发展;继续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养猪企业要应对猪价下跌还是要从科技创新、提升管理以及提升总体规模和产业链整合的角度,以在行业毛利走低的同时来确保盈利总量的稳步增长和赚取产业链整合利润。”

王赤坤说:“当前生猪国际贸易日益活跃,国内猪周期和国际猪周期峰谷稍微不同,为减少猪周期影响,受困猪周期的相关养猪产业经营者可放眼全球市场,做好国内外猪周期调节或通过相关产业衍生的期货交易进行对冲,减少猪周期对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来源:证券日报网 作者:肖艳青

06

稳住信心 稳住生猪产能

从2019年到今年前4个月,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国生猪生产处于持续恢复的良好势头,生猪产品价格也由峰值逐步回落。进入5月份以来,几方因素叠加,生猪价格接连下跌,猪粮比已跌破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养殖户大部分亏损,纷纷抛售又加剧了价格下挫,已有部分养户准备淘汰能繁母猪,急盼国家启动收储减少进口,行业存在焦虑不稳情绪。同时,个别省份又开始出现“限养”苗头。此时正值生猪产能即将恢复至常年水平的关键期,稳住信心、稳住生猪产能,防止来之不易的生产恢复向好局面发生逆转是当务之急。

近期价格连续下挫导致养殖户亏损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前期生猪产品价格相对较好,养殖压栏情况严重,很多养殖户将猪养到300斤甚至400斤,出栏活猪重量普遍比以前提升十个百分点以上,间接增加了一成以上猪肉市场供应量;二是为稳定市场供给,生猪产品进口增加;三是非洲猪瘟发生以来,饲料、防疫、因种猪质量下降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等养殖各方面刚性成本居高不下。供应增加的同时,夏季已至消费却进入淡季,消化不了那么多的供给。三增一降,价格就下来了,导致养殖户大面积亏损。

产业的稳定发展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有利。我们对价格要有正确认识,猪肉价格并不是越低越好。我国生猪基础产能稳在哪里?在一个个养户,一座座猪场,一项项科技攻关,如果养殖户没有合理利润甚至不能保本,刚刚恢复上来的供给形势很快就会逆转,一旦供应不足价格就会上涨,消费者就会受到影响。

信心泄下去容易提起来难,养殖户们还请稍安勿躁,国家既会保障老百姓碗里不缺肉,也会考虑稳定生猪产能避免价格大起大落,防范猪价周期性的大幅波动已经纳入决策者考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保障粮、棉、油、糖、肉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收储调控能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

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后,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自然资源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海关总署等多个部委打破常规,创造性开展工作,建立部门会商机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制定发布政策和调整各项工作部署,加快生产,稳住价格,保障了城乡居民猪肉消费基本需要。

多部门协同作战的经验已经机制化,稳定产业发展的做法也在不断推出。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生猪产品信息平台在农业农村部官网正式上线。不仅显示有关生猪产品生产、价格、消费、进出口以及成本收益等季度和月度数据分析,同时还汇集近几年多部门出台的生猪产业发展相关重要政策。及时让养殖户、养殖企业了解到更为客观的市场信息,以便指导生产主体合理调整产能,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平抑市场价格波动。

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对生猪及猪肉价格坚持“调高”与“调低”并重,以供应稳保障价格稳,以价格稳促进供应稳。当价格过低时,将启动收储以托住市场,为养殖场户吃下“定心丸”,避免生猪产能过度淘汰。

政府这只手会做好越来越充足完善的托底准备,但前提是要在市场调节作用失灵的情况下才能强行干预,否则干扰市场发挥作用对产业长期健康发展不利。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进口猪肉环比下降5.6%,这是对国内猪肉供需形势变化的调节反应。

产能增加非一日之功,产能消化也不会一下子到位,国家启动收储也需要一定条件,低价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养殖户要稳定心态,有战略定力和耐心,想方设法节本增效、渡过难关。继续防控好非洲猪瘟疫情,密切关注市场形势变化,把握出栏节奏,避免过度压栏或集中抛售。在养殖成本管控方面再挖潜力,在行业调整期,加大“以质换量”力度,淘汰低产母猪,提高猪种质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同时,地方政府在关键时刻更要牢记主体责任,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尽可能稳定市场预期,稳定市场主体长久发展的信心,稳住本区域生猪产能,不能看到产能已经上来就松劲,不能朝令夕改,雪上加霜去产能。在提振消费方面,可以通过给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等鼓励生猪产品消费,有助于稳住猪肉价格。

利用好市场调节功能,同时发挥宏观调控的兜底保障作用,最终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是多方共赢的发展目标,需要各方面一起努力。

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END--

声明:

1、本资讯转载的作品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资讯内容系转载,若有侵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1、稳产保供的目标是将全国猪肉年产量稳定在5500万吨

2、东部区六省市签署协议,推进非瘟等重大动物疫病联防联控

3、东部区生猪调运新规:严格限制屠宰用生猪跨大区调运

4、5部门联合发布生猪产品全产业链数据

5、5月下旬猪市困境或得以解围?

6、西南6省将开展非洲猪瘟联防联控

7、《非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方案(试行)》答记者问

8、研究建立生猪全产业链信息权威发布制度

9、猪价下跌空间有限,将会阶段性反弹

扫码关注我们微信号:zjmeat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食品安全网

上一篇:①八部委联合发文:农产品保供稳价,确保畜禽加工屠宰场等道路畅通②冷链低温消毒剂配方成功研发③今日肉类价格

下一篇: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养殖、屠宰、冷链物流等成为主要内容 猪肉价格创近19个月新低 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相关推荐
  • 聚焦年轻群体的“兴趣消费” 茉酸奶推出《
  • 新疆喀什至深圳冷链专列启运 特色水果“走
  • 餐饮冷链的特点有哪些?餐饮冷链物流服务规范
  • 静宁县威戎新区乡村振兴冷链物流园项目建设
  • 深圳冷库出租公司有哪些?深圳冷库仓库出租信
  • 江苏银宝集团举行冷链物流仓储项目专家评审
  • 2023冷库论坛:绿色节能成趋势,冷仓布局正回归
  • 投资15亿元 麻阳智慧农产品冷链物流园项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