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餐饮和新物种!
▍
“互联网+餐饮”的本质是什么?
“连接餐饮业的人、财、物、数…直到餐饮行业的一切。”
而这,才刚刚开始。
“大部分运转人类伟大生活的产品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对于互联网来说,一切还只是开始,还什么都没有发生呢。”
-- 凯文凯利《必然》
我们只有首先理解了这个全新的时代,才能够基于对这个时代的理解,进一步理解消费者以及行业。
餐饮业从来没有过像今天这样严重市场饱和、供大于求、碎片化、充满混沌和未知。
过去很多成功经营的不二法则,仿佛被突然甩入了外太空,开始莫名地失效。
▍新餐饮
做针尖业务和多元业务都有均等机会,开大店和开小店一样如履薄冰。
彼得家厨房,引领国内现烤牛扒的立吞市场,不过一年左右,全国山寨店超过500家。
原本步步为营的发展计划,不知道怎么就和时间窗口擦肩而过了。
重庆小面加串串,芝士奶盖加烘焙,火锅加川菜,披萨加云吞面,日式汤面加江浙卤味…各种加法妙趣横生。
眼看鹅肉饭即将成为小龙虾、潮汕牛肉火锅之后又一个红遍全国的红海品类,未曾想刚冒了个头却短兵相接,前途忽然未知了起来。
现在,要快速形成防御性护城河,并且在展店速度上超越来自全国的“疯狂学习团”,餐饮品牌借助资本力量全力拼抢市场份额,已经成为连锁发展必然的选择。
对于餐饮老板来说,融资的问题已经从过去的“拿不拿钱”,变成了今天的“拿谁的钱”和“拿多少钱”。
能开1000家直营连锁的一定是快餐。
可快餐品牌被外卖平台隔空打击、支离破碎、奄奄一息…
穷则变、变则通。
越是这种非常艰难的时期,越容易推进快餐这个品类的进化。
直营能干到200亿的品类里,一定有火锅。
可在火锅这个品类里,在年营收即将到达百亿大关的海底捞之后,还有一大截的空白地带。在这个空白地带里,后面的品牌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变异,现在仍然是一个难解之谜。
别说未来几年一片迷茫,就拿2018年来说,餐饮门店发展方向是更强感染力的体验,还是更多样性的复合体验,在各地都有同时存在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
▍新物种
借助微信美食账号开始了互联网的营销,借助大V和蹭热度玩起了品牌公关。
借助很多平台开始了储备人员的招募,借助美团饿了么开始了给自己引流的外卖,借助移动互联网OA工具随时随地办公…等等等等,这些都成为餐饮企业在“餐饮+互联网”的标配。
“+互联网”,让餐饮企业更高效地连接上了更多的消费者、未来雇员、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各种资源。
可大多数的情况是,连是连上了,可连接之后,除了小幅的提效,似乎并没有产生什么“巨大”增量的连接红利。
各种平台对消费者的补贴和对餐饮商家的提点,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仿佛下一秒就会掉落。
在“餐饮+互联网”的同时,“互联网”也在“+餐饮”。
这跟我们小时候学习的加法交换律“A+B=B+A”还不一样。
“互联网”在“+”前和“+”后,效果差别巨大。
“互联网+餐饮”里,至少还有以下这些巨大的机会:
1、 餐饮金融平台;
2、 餐饮数据平台;
3、 餐饮采购平台;
4、 餐饮人力平台;
5、 餐饮设计平台;
6、 餐饮创业平台;
7、 …
前3条,一旦打通,都是百亿级。
▍我们怎么办
半年前一个数据着实让人吓一大跳:
2016年,深圳外卖平台的销售额,已经超出销品茂里餐饮的销售额。
又是一个奇点的来临。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里这么写到:
“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既不是最强大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灵活的。”
跟达尔文这段相对应的,是刘慈欣在《三体》里最有名的那句: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弱小”对应“强大”,“无知”对应“聪明”,“傲慢”对应的是“灵活”。
傲慢不是偏见,傲慢只是愚蠢。
因为傲慢,所以才会不灵活。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如果仅仅以“餐饮”的视角看待行业,未免过于单一。
或者说,也是一种傲慢。
过去的成功经验,往往就是未来最大的包袱、最大的风险。
如果餐饮品牌,因为前几年的餐饮O2O几乎全军覆没,而对于互联网表示不屑和蔑视,那我们和当年的NOKIA还有什么区别呢?
餐饮O2O虽然在前几年遭遇滑铁卢,但“互联网+餐饮”的大势,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不管我们承认与否,一家门店都没有、估值已经过千亿的新美大,才是国内餐饮业真正的老大。
更新自我认知的他洽性,就是认知系统的自我升级。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电商对于传统零售的颠覆,也正在一步步发生在餐饮业里。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3613841283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