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那一份生命的热情|寻路东坡·开封手记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很多人都是从课本里第一次遇到苏东坡,我是其中之一。毕业之后,在工作中,阅读中,周围人的言说中,无数次遇到苏东坡。学者研究他,作家讲述他,身边的朋友喜欢他。而且我生活工作的成都,离苏东坡的家乡眉山不远。因为各种机缘,一次又一次去三苏祠。苏东坡离我越来越近。
是时候,来一次深度走近苏东坡的旅程了。
封面新闻记者在开封采访
2023年1月31日(正月初十),作为封面新闻大型策划报道“寻路苏东坡”的外派记者,我和两位同事一起,从四川成都出发,前往河南开封。
奇妙的是,就在两周前的1月18日(腊月二十七),我们三位恰好在眉山三苏祠,参加了在三苏祠里举行的一场名人大讲堂的相关组织、报道工作,聆听了作家祝勇从艺术史角度阐述的苏东坡。祝勇点出,苏东坡“能从他遭遇的一切汲取力量,化苦难为营养,完成自己”,让我深受震动。
现代开封(张杰摄影)
从成都到开封,先坐飞机到新郑机场,然后换乘高铁,大概半天就到了。遥想900多年前的北宋,三苏父子从蜀地眉州在中原汴京之间往返,不管是走陆路还是水路,途中的时间都是按月来算的,路途遥远、艰辛。
当然,漫漫旅途对古人来说,不全是坏事。千里行旅,少年壮游,与大自然相遇,养心中浩然之气,对于像三苏父子这样的优秀读书人,肯定也能熟谙此道。事实上,不管是1056年初次,还是1059年的第二次出川上京,他们在路上,就忍不住要表达漫溢出的才华和自我,一路上留下不少诗句。比如,在第二次出川的途中,三苏父子在朝着辽阔的华北平原进发的沿途,写了诗文100多篇,自己编成《南行前集》。
开封·黄河岸边(张杰摄影)
黄河水曾多次冲刷开封,苏轼生活过的北宋汴京,已深埋于地下。在现代开封寻找苏东坡生活过的痕迹,已是“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难以寻觅了。好在苏轼有锦绣诗词,有不朽文章,有后世无数人对他的记忆、怀念、喜爱。而且,考古事业的进展也帮助我们可以在遗址,一眼望尽千年,“穿越”时空,看到苏轼生活过的大宋京城的泥土,并通过文字记载互相印证,感受他生活过的时代空气。
北宋时期,州桥是城中心一座标志性建筑,是三条御街交汇处。御街是东京城南北贯通的中轴线,北起皇城正南的宣德门,经过州桥,南至内城正南门朱雀门,并延伸至外城正南门南薰门,七八里长。由于东西向的汴河截断了御街,架在汴河上的州桥,将御街连接起来,成为御街的一部分。宋代汴京商业发达,州桥桥面宽阔,形成桥市,热闹非凡。每到节庆之日,州桥南北更是摩肩接踵,灯火璀璨,直到夜半三更。元宵之夜,站在州桥上,皓月当空,“两岸夹歌楼,明月光相射”,“州桥明月”便是汴京八景之一。
州桥考古遗址
滚滚黄河水,一层一层,将州桥掩埋于地下。千年后,州桥重现天日。2022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平台发布河南开封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重大考古新成果:北宋州桥重见天日,实证开封“城摞城”,首次揭示了北宋东京城内大运河形态。
来到开封市中心的州桥遗址旁,可以感受到,这里有一种历史的寂静,河水侵袭的痕迹,一层一层,诉说着岁月沧桑。
苏轼应该多次走过此地,热爱生活的他,应该也逛过州桥的夜市,赏过很多人诗中的“州桥明月”。州桥不在,但明月还在。同一轮明月,伴随了苏轼从汴京到徐州、湖州、黄州、杭州、惠州、儋州……明月进入他的眼里,心里,诗里。尤其是在黄州赤壁看到的那轮明月,成就了千古绝唱《赤壁赋》。
苏轼是北宋众多士大夫的一员,是政治家,但别忘了他的核心本质是诗人。伟大的诗人,几乎难以避免要经历生命的淬炼。苏轼在汴京,既有金榜题名的高光,也有被关押在御史台的至暗。“乌台诗案”的发生,让苏轼在汴京御史台,度过了130天的牢狱生涯。
此次寻路东坡,我们来到苏轼当年被关押的牢狱原址,听长居开封的专栏作家李开周,在现场讲述这场诗案的来龙去脉。这里已经是普通居民区和一个停车场。早春的阳光,微弱但和煦。一边听作家讲述,一边想象着,我们的诗人在这130天里是怎样的心情。以他的赤子之心,内心应该没有恨,但不会没有悲伤甚至恐惧。
苏轼在牢狱中给弟弟苏辙写了两首诀别诗,名字很长,《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其中一首如下:“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读到此,心疼苏东坡,感念泪落。同时也庆幸,苏子瞻有一个弟弟苏子由。李白没有像苏子由这样既是亲人又是灵魂知音的弟弟,杜甫也没有。苏轼却有个志同道合,差不多旗鼓相当的弟弟。跟他一起出川远行,一起赶考,互相扶持,互相鼓励和欣赏。在苏轼遭到人生重大挫折的时候,为哥哥守望,呼救。
“乌台诗案”之后,汴京的苏轼变成了黄州的苏东坡。之后还到更为遥远的岭南及海南儋州,苏轼在越来越狭小的空间里,依然还有造福一方的事功,有文学上的创造能力,有能力帮助别人,并有足够的旷达去珍惜生命的细小幸福。这跟他的一次次旅行所滋长的情怀有关,跟他在汴京收获的肯定、赞美,以及在牢狱里经受的淬炼分不开。每一步都没有白费。走过的路,喝过的水,看过的日月,都成了他力量的一部分。
三苏一家第二次北上京师,那年春天,气候尤其寒冷。苏辙在他的诗里说,尽管春天已至,但唐州(今河南唐河)一带由于天气太冷,“田冻未生麦”。900多年后,我们在开封寻路苏东坡,也是早春,位于黄河岸边的开封,还是冬天模式。离开封城不远的黄河岸边的麦苗虽然已生发,但还未呈现青青之势。
开封·黄河岸边(张杰摄影)
在开封的黄河边,我用手摸到清凉的黄河水。黄河的脉搏温柔舒缓,已没有了当年一次一次冲刷开封城的桀骜不驯。
认识苏东坡,此前多是书本上,别人的口述中。这一次在开封寻找苏东坡,从纸上到现实中,在早春的空气中,在州桥遗址上的黄河泥沙中,在他赏过的元宵明月里。从他走过的州桥,他仰望过的明月,寻找苏东坡。在我的少年时代,喜欢翻看传统绘画印刷品,对里面的场景非常神往,古人清谈、溪山行旅、与大自然在一起,高山流水给他们疗愈。那里面,其实就有苏东坡啊!
当文字阅读与大地踏访互相印证,历史与现实的连接和打通,遇到如今在他生活的地方,近距离滋养的美好的人,让我体验到多次:“我悟了”。
开封城不算大,在采访途中,我们骑电车穿梭在城中。路上遇到飘雪,琳琅满目的美食店、古城墙。我感觉到内心有一股甜美,像泉水汩汩流过。这座城里的春寒料峭,清新的空气,一定也带给过苏轼美好的感受吧。
多年以后,我们会回忆在开封寻找苏东坡的旅程,其中有一个愉快、充实的下午:开封城下,黄河岸边,采访桌对面的宋史专家、教授侃侃而谈,一只美貌温顺的猫贴窗而走。抬眼望去,远处就是黄河多次决堤之后遗存的古迹:铁塔和繁塔。而采访所在的诗云书社,朴素光明、纯粹简单,藏书品质之高、数量之多,知识气质令人再次意识到开封的文脉延续之深。两个小时后,我们即将骑上共享电动车,顺着古城墙,去下一个采访地。路上,开封飘了正月第一场雪。这场雪,只持续了几分钟,却是近些年我最难忘的一场。
这一切,因为,苏东坡。
寻找苏东坡的过程,也是更深了解苏东坡的过程,更深了解一个900多年前卓越的生命体,看他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如何挺过艰难时刻,如何韧而不折,保持内心的纯粹,积蓄自己,保存有生力量,尽力保持豁达。这些来自前人的智慧,对当下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青葱年少的苏轼,从故乡眉山千里迢迢奔向11世纪的“帝国的中心”,寻找人生的价值展现。他积蓄多年的自己,被更大的世界看见。金榜题名,才华闪烁。这个时候的苏轼不会预料到20多年后的自己,会成为朝廷千里追缉的囚犯,在京城坐牢的地点御史台,就离他金榜题名放榜的尚书省不远;那个时候的苏轼,肯定也不太会预料到自己会成为日后千古流芳的大文豪。“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已成为刻印在很多人生命记忆里的句子,成为汉语表达的基本结构。
彼时的苏轼,怀揣一身才华和抱负,对世界满腔热情。通过从政做官的方式,为这个世界贡献自己的智慧才能。这种热情会遭遇挫折,但因为曾经付出,也无怨无悔。
我们愿意寻找的,正是这一份生命的热情。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