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的未来发展趋势你觉得怎么样?
总第 001期 预制菜 半成品 | 文 2022年好多地方受疫情的影响,叠加“懒宅经济”发酵, “预制菜”一词热度攀升,众多公司纷纷加码,预制菜市场进一步爆发。当微信对手机短信展开降维打击的时候,人们没想到抖音在移动互联网撕开了一个口子;当外卖给传统餐饮展开降维打击的时候,人们没想到2022年好多地方受疫情的影响预制菜在餐饮行业上撕开了一个口子。 事实告诉我们,再完美的商业模式都有它的痛点,当我们找到它的痛点并想方设法解决后,机会也就来了。 预制菜已经火到出圈,不单单餐饮食材厂商在参与,就连资本、政府、协会等相关方都在纷纷入局,消费者更是主动下单或间接享用美味的预制菜。 预制菜为什么这么火爆?这个产业当下有哪些独特表现?未来又会出现哪些发展趋势? 预制菜家宴 市场现状:热、散、大、新 长期关注预制菜产业的研究和发展,深入采访赛道内的企业、经销商和产业链人士,通过对市场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当前预制菜产业的市场现状,简单说可以概括为“热、散、大、新”四个字。 1、热: 预制菜的火热程度不用多说,初夏的天气有多热,预制菜就有多热。天眼查数据显示,与预制菜相关的企业注册量逐步增长,当前已经高达7.19万家。 安井、惠发、得利斯等传统的冻品食材企业纷纷入局,正大、温氏、恒兴等畜牧水产龙头企业大举进入。安井宣布在洪湖投资10亿元建设预制菜基地;恒兴投资10亿建产业园区做预制菜…… 除了企业,资本、政府等相关产业链方,也纷纷抢占预制菜赛道。我们可以说,预制菜统领了餐饮食材产业的发展,一切皆可预制菜成为现实! 2、散: 尽管很火热,但是预制菜行业还存在很多问题,整体还处于“散”的产业发展初级阶段。 目前现存的7.19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当中,56.6%的企业成立于5年内,而且以中小规模为主。行业集中度低,领军企业尚未出现,行业格局远未形成,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和占比有待提升。 预制菜的餐饮渗透率偏低,目前国内预制菜餐饮渗透率在10%-15%之间,与美国、日本60%的比例差距很大,这也说明餐饮端的市场空间巨大。 此外,预制菜行业缺乏权威的行业标准,甚至对于预制菜的定义都存在分歧;渠道运营模式尚不清晰,企业仍处在摸索阶段;食品安全、冷链配送、仓储等都是关注的焦点问题。 3、大: 这里说的是预制菜市场规模足够大,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并且保持着20%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以此可以预见,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5165亿元,远景有高达3万亿元的预期。 其次,企业实力足够大,安井、正大、双汇等冻品巨头纷纷入局,冻品先生、正大厨易、圣农星厨、双汇筷乐星厨、众品东方伊厨……这些新锐的预制菜品牌,显示了母公司在预制菜赛道加码的决心。 预制菜的各方关注度足够大,从企业到商业,再到政府、产业链,都在预制菜赛道里奔跑。“手慢无”的抢位之战已经打响。 4、新: 预制菜在我国有30年的发展历史,但是真正进入大众视野,火起来,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所以预制菜对于大多数参与者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属于新品类。 对于新品类,一切都是新的探索。首先是预制菜新品纷纷上市,作为新生的差异化产品,预制菜品不断出新; 二是全新的渠道策略,预制菜渠道模式尚未成型,对于企业来说,全渠道的尝试都是新鲜的; 三是新品牌纷纷上市,冻品先生、正大厨易、圣农星厨、大国味道、珍味小梅园、烹烹袋等,都是针对预制菜的新品牌; 四是创新的运作模式不断出现,抖音直播卖货,小红书种草,连锁直营及加盟店的兴起,便利店、定制化等都是新的尝试。 火出圈的预制菜,吃出来的新产业 下一个“万亿”蓝海市场来临 预制菜为何会在近期如此火爆?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预制菜家宴指出,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随着餐饮企业标准化和工业化的提高,以及“宅经济”的兴起,预制菜的需求得到不断扩大。 “预制菜简单说就是经过预加工的半成品菜,预制菜行业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从行业形态来看,预制菜产品的销售分为To B和To C。总体来说,To B端的销售窗口较为成熟,近两年我国预制菜赛道火热的原因主要来源于To C端的发展。”对于预制菜的火爆,朱悦也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她也指出,2020年的疫情催生了“懒宅经济”,加速了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是行业最大的推手。 “根据2020年天猫数据,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111%,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消费热情高涨,而这股热情也延续到了2022年,在2022年年货节期间,淘宝平台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超过了100%。可以说,在消费升级这一长期大趋势下,新消费品牌的崛起,或许将成为中国商业未来数十年的主旋律。对于预制菜行业而言,疫情加速了其行业的发展,也挖掘出新的消费需求,展望未来,来自消费者正常的需求释放将推动行业的持续增长。”朱悦这样表示。 那么,参与者不断增加的预制菜赛道有多宽?根据《2021-2022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会突破8300亿元。 另一个角度来看,当前,国内预制菜的市场渗透率也相对较低。《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指出,目前国内预制菜渗透率只有10%-15%,预计30年将提至15%-20%。而在日本,预制菜的渗透率已经达到60%以上。 对于这一火起来的赛道,机构乃至相关人士也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安信证券研究指出,相较海外发达市场而言,我国预制菜行业整体还较为落后,仍然存在销售区域小、地域特征明显、参与者众多、行业集中度低、规模以上企业较少等特点,众企业尚处于“跑马圈地”阶段。 预制菜家宴也认为,目前,预制菜领域的痛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没有国标,会造成食品安全上的隐患;二是消费端对预制菜的认可度、接受度或还不够高。 预制菜爆火之后,企业如何需要面临哪些挑战? 从市场背景、资本流入,乃至相关赛道企业的经营数据来看,预制菜市场的未来发展,确实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却也并非必定一帆风顺。 首先是市场的消费力。不少消费者纷纷表示,对这一事物持观望态度。“相比较于美式快餐,中餐对烹饪方法的要求较高,口味复杂。”他们表示,如果一味复制比萨、汉堡这样的标准化制作模式,预制菜在口味上也很容易“踩雷”。 其次,企业也面临成本压力。冷链运输、推广投入……预制菜企业走向终端所需要巨大的投入。 另外,还有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无小事,预制菜行业要快速发展,就绝对不能野蛮发展。 面临竞争,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黄天勇表示,企业面对竞争,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投入研发力度,其次是做好口味和安全测试,另外也要搭建好品牌。“目前全国的预制菜还没有品牌的崛起,所以说这也是机会。” 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找准商业模式十分重要,目前预制菜正处于创新发展的阶段,因此谁在产品、研发、拿到和综合资本能力占的先机,谁就能在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结:预制菜C位出道:真风口,还是伪需求? "好吃中最便捷,便捷中最好吃。这是外界对预制菜某一种维度的评价标准。囤货潮下,预制菜再次风光无两。 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预制菜方便快捷、耐存储的特性无疑踩中了疫情之下消费者的需求。相比新鲜蔬菜,冷冻小龙虾、半成品、净菜等保存的时间都更长。因此,囤货的热情在年轻人里蔓延。但热情之外,万亿市场梦的打开并没有想象中顺遂。 年轻人是如何“囤货”的?从这届年轻人的“囤货大法”望过去,疫情催化下的新世代“厨房经济”,正徐徐展开。" 预制菜归属生鲜品类,要牢记生鲜零售本质,贴近居住社区销售最为理想,联动社区尤为关键选择。社区营销以直接、高效见长,可在三个领域内持续发力: 一是渠道铺陈贴近社区,如打造10㎡档口店或店中店,就可近场触达目标客户。 二是服务贴近社区,必须具备最后一公里社区仓配能力。 三是传播贴近社区,选择社区终端卖场广告、梯影传媒、新浪潮梯媒等社区新媒体做品牌渗透。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