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瞬间:品茶与斗茶
茶,是国人最爱的饮料之一。乾隆爷曾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没茶啊。国人爱茶,在喝茶过程中,生成出不少茶文化。品茶,是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精彩部分。
今人品茶,主要品茶色、茶味、茶香、茶形,通过上述四品来品赏茶韵。然而,这品茶最初并不是品茶,而是斗茶。
斗茶,古时又称「茗战」。蔡襄《茶录》中说,斗茶之风很早便由贡茶之地─建安兴起。建安生产大量的好茶,是贡茶之地,每年,都要向宫里贡茶。然而,选什么样的茶贡献给宫里?建安人有建安人的做法。他们通过斗茶来选贡茶。初期,斗茶只是「试茶」。蔡襄《茶录》中说,建安北苑诸山,官私茶焙之数达一千三百三十六,制茶者造出茶来,首先要比较高低,于是相聚而品评。这就是斗茶的雏形。
范仲淹《斗茶歌》曰: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先铜,瓶携满目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茶味兮累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可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范仲淹把「试茶」的原因与「试茶」的现场都描述得很清楚。范仲淹的《斗茶歌》与蔡襄的《茶录》,都说明了我国斗茶的起源于宋朝,起源于民间。
制茶商为选贡茶而开战斗茶。斗茶之风,后来渐传向社会。首先进入卖茶商中。宋人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说的就是这回事。图中有老人、妇女、儿童和挑夫贩夫,斗茶者携带器具,一边品尝一边夸耀自己的茶品。
民间的斗茶之风,后来又传入宫中,在文人雅士中很为盛行。自称「茶淫」的明朝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述了他和善于瀹茶的名士闵汶水之间的一次有趣的「斗茶」。
崇祯十一年秋,张岱抵南京拜访闵汶水,闵汶水故意回避他,让他坐了很久的冷板凳。后来,见张岱心诚,才再次出来见面。张岱说,久闻闵老的大名,今天如不能畅饮您老的茶,我决不回去!闵汶水一听乐了,想不到天下还有这样的「茶癖」。于是他亲自当炉煮茶,款待客人。张岱呷了一小口,问闵汶水,这茶产于何方?闵汶水回答说,这是阆苑茶(产地四川)。张岱再细啜一口说,你呀别骗我,这茶是阆苑茶的制法,但味道却不像。闵汶水笑说,那么您知道他产于何地?张岱举杯再品啜了一口茶后慢慢道,真像是罗芥山的名茶。闵汶水闻言吃了一惊,说,奇!奇!张岱又问道,这水是哪里的水?闵汶水说,是惠山泉(今无锡)。张岱说,不要再骗我了,惠山泉运至南京路途遥远,千里致水而不见其水之老,这是什么道理?闵汶水说,我实在不敢再向您隐瞒什么,这真的是惠山泉,只是在汲水前必淘净泉井,待后半夜新泉涌至才汲之,并非得江风满帆才行舟运水,所以这水淅嫩不生杂物,即使寻常的惠山泉与它相比犹逊一筹,何况其他的水?说罢又自言自语地连说两个「奇」字。闵汶水又端来一壶茶为张岱倒上,说,您再品味一下这茶。张岱细细品鉴后说,这茶香气浓烈扑鼻,味甚浑厚,一定是春茶!刚才煮的茶则是秋茶。闵汶水大笑说,我已七十岁了,所见精于鉴赏茶的人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您。
从上述看,张岱与闵汶水的斗茶,已不是建安时期的制茶商的「试茶」,也是唐庚所写的「某为上,某为次」的斗茶,而是已跳出了原来的格局,斗出了茶人的涵养,斗出了茶人的谙熟品茶之道与功力。
古时的斗茶,从一开始就带着浓浓的品茶韵味。于是,后来斗茶之说,渐改为品茶。
在清朝的《红楼梦》中,曹雪芹借妙玉之口,把品茶之说和喝茶之界,说得清清楚楚。四十一回中就有这样的描写:(妙玉)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可见,清时,品茶是很为讲究的。讲究什么?讲究的是量,「一杯为品」也。
现代的梁实秋品茶很为讲究,他每次到洞庭湖,必购君山茶。以沸水沏之。此时,他并不忙于喝茶,而是先观赏杯中每片茶叶的变化情形,观赏那片片茶叶,在沸水的热泡下,如针状直立,悠悠荡荡的漂浮杯中的美姿,观赏足后,才再启开两唇,轻轻呷上一口,让茶的芳香在口中回荡,再缓缓吞下,慢品君山不俗之香。梁实秋品茶,先观其形其色,后品其味,品茶内涵深厚,意韵酽酽,令人羡慕,令人佩服。
如今,斗茶之风早已消逝,品茶却「兴旺发达」。
标签:
上一篇:蒙古人与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