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女人的《茶马古道》
作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献礼片,23集大型民族题材电视连续剧《茶马古道》7月下旬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黄金时段播出后,电视剧中域高原的蓝天白、巍峨寺庙,朝拜的喇嘛,行走的马帮……以及抗战时期各族人民的民族正义感和爱国之情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作为该剧的编剧、制片人和演员,白族女作家景宜昨天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讲述了自己和《茶马古道》的故事。
茶叶、大象,《茶马古道》源于童年印象
电话打过去,景宜正堵塞在北京晚高峰的车流之中,她一个劲儿向记者抱歉,一个小时之后刚回到家的她给记者打来了电话。这个做过电视节目制片人,当过演员,现在是作家的白族女人,最近一下就成为众多媒体的热捧对象,这当然与她的《茶马古道》是分不开的。“在我的故乡云南大理,每到农历三月十五都有一个盛大的集会,我们都要穿上节日的衣裳,坐着小马车从下关去到大理古城外赶月街。”在解释自己创作《茶马古道》原因时,景宜说这完全源于自己美好的童年回忆,在苍山脚下一片绿草如茵的缓坡上,帐篷连着帐篷,人欢马叫,草药芳香。在那,我第一次知道了世界有这么多相貌不同的人,第一次看见了穿各色各样民族服装的人们。最让我惊奇的是骑着大象来卖茶叶的傣族人,第一次见到那些骑着大象来卖茶叶的傣族人和牵着大象的基诺人、哈尼人就特别感兴趣。我总是奇怪,这么多的人,都是从哪儿来的呀?保姆告诉我,‘大理人的门前有两条路,一条去缅甸,一条去拉萨。三月街上的这些人就是顺着这两条路来到我们大理的。’成年之后我才搞明白,老保姆说的两条路一条是南方丝绸之路,另一条就是茶马古道。这段记忆成为了我创作的精神动力。“
缺氧、深涧,拍戏不要命
从2002年3月到12月,景宜回到童年的茶马古道,进行了长期的实地采访,为剧本创作打下了基础,但再好的剧本也必须在导演和演员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最终成为电视屏幕上的”成品“。据介绍,《茶马古道》2004年9月3日在北京开机后,在近3个月的拍摄过程中,剧组的大本营从拉萨转到香格里拉,又从迪庆转到丽江,最后从丽江转战大理,共计转点4次,整个过程共计行程1万余公里,其中仅飞机行程就达到6000余公里。剧组人数最多时达到150人,剧组常备车辆20余辆,拍摄大场面时,动用马匹最多时达到300多匹。由于出演了拉萨巨商尼玛次仁的太太,景宜见证了整个实地拍摄的情景,”不仅辛苦,而且非常危险,因为时常要在海拔3000米至4000米的地方拍戏,缺氧率达到了20%—30%的程度,走路都很困难。尤其是开拍的前一个月时间里,险情不断。“景宜回忆这段经历说终身难忘,”导演王文杰因为高原缺氧引发了可能在12小时之内致死的脑水肿,情况十分危急,幸亏及时抢救,才保住了性命。为了保证镜头质量,反复重拍,摄影师站在山冰水里,有时候一泡就是两个小时。无论演员还是导演,大家拍戏回来之后都有一种元气大伤的感觉,但在看了片子之后都觉得挺值得。“
标签:
上一篇:漫话茶马古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