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经墓发现吴经提梁的故事之说
时间:2025-04-01 16:12:35来源:12331栏目:茶百科 阅读:
吴经提梁在现代是把传统而经典的壶型,对于这把壶的一些历史也备受学者与紫砂爱好者的关注,在南京博物馆就有一把出土最早的紫砂壶吴经墓紫砂提梁。
这是一把老壶,说它老,不只指它的泥质、造型和工艺。对一件老的器了天日。于是,出现了紫砂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制作时间最早的紫砂壶。
说到这件壶,就不能不提它曾经的主人。他是明正德年间的司礼太监,一个没有品德为非作歹的家伙。他最为世人知晓的恶行,是在1519年明武宗皇帝南
吴经是坏人,可陪葬他的这把壶却是好壶。
吴经墓提梁壶的胎质近似于缸胎。葫芦状钮、圆形平盖、矮颈、丰肩,圆腹,腹下部内敛,平底。在弯流与壶身相接处贴以四瓣柿蒂纹饰,“柿”与“事”谐音,四瓣柿蒂有事事如意的寓意。此处贴柿纹,一是为了美观吉祥,另一个作用是掩盖流与壶身相接的痕迹。壶身上方的提梁,类似于明代家具中罗锅枨的形状。与流相对的提梁下端内侧有一个突出的圆环,是用来系住壶盖以免滑脱的。壶盖很有特点,反面嵌十字交叉的泥条,不像后期的壶盖以圆形墙圈式子口与外口相合。这种十字盖可以看作是早期制作的特征。壶的内壁厚薄不一,可以看出早期制壶工具十分简陋,而且泥片镶接的技术还未出现。此壶体量较大,应该仍是用来煮水用的。
另一方面,这把壶的外表颜色深浅不一,这是由于早期制壶条件有限制,烧制时温度得不到有效控制,而且壶与缸坛同在一个窑里烧造,容易形成火疵,沾染釉泪。同时,在壶流上还可以清晰地看到竹刀刮抹的痕迹,这些印迹都生动地说明了紫砂制作的演进,对研究和考证明代紫砂器具有范本作用。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如何保养汝窑茶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