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同文化的奇葩——中国茶文化
在中华民族丰富璀璨的传统文化中,中国茶文化史遗址奇葩.这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完美的形式、而且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尤其是中国茶文化中所体现的儒、道、佛各家的深刻哲理和思想精髓,至今仍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茶文化的出现与发展
俗话说: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和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茶又不同于牛奶、土豆等普通的饮料食品,在中国这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度,许多看似简单平常的物质生活都融入了深邃的文化内涵 ,茶文化便是最典型的代表。中国历史上茶风 之儒雅,茶艺之精美、茶道之高深,为世人所称道。老舍先生的名剧《茶馆》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除了老舍先生的神来之笔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老舍抓住了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典型环境。一座议论纵横,一座茶馆,可说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这也许是中国茶文化独特的魅力。
1.中国饮茶历史悠久
中国是茶之故乡,我国人民饮茶的历史与使用传统中草药一样古老。在中国丰富浩瀚的古籍中,可见到 不少关于中国茶文化的宝贵资料。《神农本草经》载: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古代“荼 ”与“茶”字通。是说神农始尝百草,多次中毒,得到茶方自解救 。《神农本草经》从战国开始写作,汉代成书,这则记载说明,起码在战国之前人们已对茶有所了解。诗经《尔雅》:“贾,苦茶。”《尔雅》据说是周武王之辅臣周公旦所作,倘如此,我国古代周初便已开始用茶 。我国古籍关于饮茶的正式记载见于汉代。《华阳国志》载:“自西汉至晋,二百年间,涪陵、什邡、南安、武阳皆出名茶。”著名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曾有一箱茶叶被发现。另外,湖北江陵之马山曾发现西汉墓群,在168号汉墓中,也发现一箱茶叶。墓中人为西汉文帝时人,由此证明,西汉贵族中就有以茶为随葬品的风气。然而,发现茶,饮用茶的历史,并不等于中国茶文化的历史 。随着茶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饮茶不但被人们当作生活所需,而且当作一种精神享受,随之产生了各种文化现象和社会功能,茶文化才开始出现和形成。
2.“以茶养廉”和中国茶文化的出现
茶以文化现象出现,是在两晋南北朝。在中国的历史上,茶文化是以其文人爱好,诗人吟咏 而与文化结缘。他一开始出现就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联系在一起的。两晋南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奢侈之风。在历史上传为佳话。便是一个佐证。我国汉代崇尚节俭 ,士人皆以俭朴为美德。但到了两晋南北朝时,世风大变。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美。《晋书》卷三十三载 ,何曾性 ,“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 王者。”针对这种奢靡之风,一些有识之士提出 “养廉”的问题。《茶经》和《晋书》陡增记载了陆纳、恒温“以茶代酒”的故事。
东晋时,陆纳任吴兴太守 ,以清廉、简朴著称。将军谢安到陆纳金以果品和茶水招待。陆纳的侄子 陆椒自作主张,备下酒撰。客人走后,陆纳大怒,说:你不能为我增添什么光彩也就罢了,怎麽还这样讲奢侈,玷污我一贯情操绝俗的名声!”于是,把侄子打了四十大板。与陆纳同期的恒温也主张“以茶代酒”以简朴示人。
陆纳、恒温以茶待客,表示的是一种精神、情操。当时,饮茶一不光是为了解渴、提神,茶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开斯表现出来,并一直流传至今。在当前社会上仍有一些人,利用职权肆意挥霍,用公款大吃大喝。锯成全国一年公款吃喝就要花掉几个亿。社会上的种种不正之风为人们所深恶痛绝,反腐倡廉已成为我们的社会时尚。最近看到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一篇小文《辞晏书》字里行间对公款吃喝、官场习气极尽辛辣讽刺,也写出了自己作为正直的知识分子刚直不阿的尊严。这和我国古代有识之士通过“以茶养廉”所倡导的美德是一脉相承的。
3.陆羽的《茶经》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的诗句说出了唐人陆羽对中国茶文化的贡献。
自两晋南北朝中国茶文化出现,到唐代饮茶之风日盛。由于唐代经济、文化昌盛,饮茶不仅人修禅 、朝廷文事联系起来。这一切成为中国茶文化进一步形成的丰厚土壤。被后人誉为“茶圣”“茶仙”的文人陆羽正是在这个社会机缘中脱颖而出。
我国历史上的茶人、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无不知陆羽之名,就是现代的茶学家也对其成就给予充分肯定,茶店里常尊有陆羽的画像。他的传世之作《茶经》更是被历代茶人奉为经典。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茶学、茶艺被认为是难入正统的“杂学”。陆羽不仅对传统的中古破儒家学说悉心钻研,深有造诣,而且能深入其中,出乎其外,创造了茶文化学。陆羽的《茶经》构筑了中国茶文化的基本轮廓。我们不能单从茶叶学会饮茶学问中去理解《茶经》,《茶经》把物质与精神融为一体,突出的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创造了一种自成格局而又清新的文化形式。
陆羽在《茶经》里总结了仔细周到唐代中期1800多年间,中国的先民们发现、栽培和引用茶的历史,记述了包括帝王将相、文人雅士、老妪稚子在内的与茶事有关的历史典故和逸闻趣事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在《茶经》中,陆羽最先把饮茶当作一种艺术过程来看待,创造了从烤茶、选水、煮茗、列具、品饮者一整套茶艺 。其中贯穿了美学意镜和氛围;《茶经》强调茶人的品格和情操,把饮茶看作“净心俭德”,自我修养,陶冶情操的过程。把“精神”二字贯穿于茶事之中;陆羽首次把我国儒、道、佛各家的思想文化融于饮茶过程中,创造了中国插到精神。茶道由于其他文化相结合,派生出一些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茶经》的问世,对中国的茶叶学、茶文化移至中国的饮食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早已流传到海外,尤其是日本十分重视对《茶经》的研究。
中国茶文化以传统文化的交融
茶文化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诞生,有着深厚的四iA项昂根源,在中国这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度里,许多看似平常的物质生活,都融入了高深的文化内涵,茶文化便是最典型的代表。可以说,是古老的黄河之水孕育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孕育了中国的茶文化。中国茶道精神包含着儒、道、佛朱家的思想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礼仪、道德、情操之风范,深深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核心是以中庸为本的儒家思想。
1.儒家中庸、和谐、励志与中国茶道精神
近年来,尊孔拜孔 ,冲上儒家学说,成为世界文化圈中胰岛风景线。经过上百年来中西文化的反复较量,不仅冻放入穴重新抬头,甚至现代工业社会的西方国家,也想从中国儒学中寻找摆脱困境夫人办法。所谓的儒学第三发展期“正式这样提出来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不仅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辉煌,而且渗透到中国的哥哥文化领域和人们的意识形态中,直到今天也仍具有请大的生命力。中国的插到精神正是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了解中国茶道的真谛,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
中国人尊崇皇天后,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平和、温后 、持久。这形成了儒家一中庸为核心的文化底蕴。表面看,中国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儒家以茶励志,佛教在品茶种明心见性,到家寻求避世超尘。其品德茶意镜、价值取向迥然不同。实则不然,各家茶文化精神有着契合点和相通之处,即儒家指导所提倡的和谐、平静。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在社会生活中更看重亲情和友情 ,主张人与人之间要相依相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主张天人合一,五行协调。儒家把这种思想引入茶道,主张在因擦踵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这种传统美德延续至今, 使茶在人们社会生活仍起着融合人际关系的作用。古语云: ”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亲友来访,泡上一杯热茶,未及张口,以表敬意。实仍“以茶交友,不亦乐乎“; 逢年过节,单位举行茶话会,饮茶畅谈,沟通感情。这种和谐来源于茶道中的中庸思想。
主张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重用文化同样体现在中国传统茶艺中。《周易》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陆羽在《茶经》中运用了代表风、水、火的三个卦象,用“风能兴火,火能煮水”的原理,来说明水、良种原本或难以相容的事物 ,在一定条件下却能相容相济,升华到一种和谐完美的境地。
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主张以天下为己任,负有使命感和责任心。所谓:"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即是我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忧国忧民的精神写照。中国茶文化也体现了这种优良传统。中国古代茶人中虽有 一些小计避世者,但并非茶文化的主流。中国古代的文人、儒士,即使是品茗清淡,特大都未敢忘国。茶圣陆羽本人就充满了忧国忧民之心,“以茶养廉”、“以茶励志”体现了中国茶道之精髓。
2.中国茶仪、茶礼与礼仪之邦
以儒家思想为传统文化核心的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儿子不仅是讲言谈举止要谦和、礼让,张有准备要伦常有序,它更是一个民族伦理道德之风范。对女孝敬父母 ,夫妻相敬如宾,兄弟情如手足,朋友以礼相待;对外则崇尚和平、友好、亲善。作为中国茶文化重要内容的茶礼、茶仪,就体现了儒家文化这种礼仪观念,吸收了儒家礼学的精华。
我国南北朝,茶已用于祭礼,唐以后历代朝廷皆以茶祭社稷,拜宗庙。宋代宫廷茶文化的重陶文化便是朝廷茶宴。宋徽宗赵佶作有《文会图》,图的下方有四名侍者分奉茶、酒,茶在左,酒在右,看来其时茶的地位还在酒之上,这是礼仪性茶宴。自然十分郑重,而朝廷主持文人茶会更是常事。在《宋史·礼志》中可见“行茶”的记载。在乳糖带鼓励文人奋进,向考场送“麒麟草”也是以茶寓意。
我国古代的茶事十分讲究礼仪。上至朝廷茶宴、文人茶会,下之民间结亲,居家茗饮,皆有礼仪制度。元代德辉所著《百丈清规》中,就十分具体的规定了出入茶寮的规矩,对主客座次、点茶、起炉、列盏、敬茶都有详细规定。明人秋浚的《家常礼节》所提倡的奉茶明礼敬尊长“,更深刻影响民间茶礼,深入人民生活之中,且一直延续下来,受儒家礼教思想影响之深的中国文化,历来主张长幼有序,敬老抚幼。居家生活常以差表示相敬相爱,明礼议论序,对长辈警察已成为家里的重要形式。我国就是大户人家的儿女清晨要想父母、长辈请安,敬上一杯新沏的香茶;新媳过门 ,相公破请暗视野要敬上一杯热茶。不会烹茶、敬茶的媳妇被看作是不明事理;许多家庭教导孩子礼节,首先药他学会给家长敬茶,给来客端茶;逢年过节,亲朋好友团聚,为作品茗,从纵向受那种天伦之乐,亲朋之情。虽然封建时代家庭茶礼中也包含着一些男尊女卑等消极成分,但总的来说,中国家庭茶礼提倡的是尊老爱幼,和睦相亲,勤俭持家的治家之风。茶与中国的人文精神一旦结合,它的功用便远远超过其自身使用价值。小小的一杯茶以特有的亲和力。维系着人们之间的亲情、友情,并作为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象征而影响到海内外。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中国茶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而且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文化是没有国界的早在公元5世纪起,中国茶就开始外传,在一千多年中,已经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茶文化卷,并发展延伸到世界各地。除了文献资料以外,从语言学的角度也证明了世界茶文化的源头在中国。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茶”字的发音都源于中国话。以茶道著称的日本、朝鲜的茶文化,也是以中国茶文化为母体的,与中国茶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
丰富瑰丽的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神韵。只有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点上,才能的对中国茶文化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思索,使之发扬光大。
标签:
上一篇:茶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