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茶北嫁” 入崂山
崂山,是“海上第一名山”,有“神仙宅窟”、“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之美誉。崂山是我国海岸线上唯一海拔超千米的高山,山青海碧,云雾缭绕,气候适宜,由于独特的气候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崂山绿茶生产周期长(即采摘间隔时间长)、鲜茶叶叶面厚实,所以茶叶所含营养成分丰富,茶叶本身有一种天然的、独特的豌豆面香味,深受消费者喜爱。
崂山茶以绿茶为主,兼有少量乌龙茶、红茶、花茶。它吸收了山水精华,品之回味无穷。但可能很少人知道,崂山茶并不是“坐地户”,而是从千里之外“移民”而来。
上世纪50年代,有人提出“南茶北引”的设想,认为崂山三面临海,气候温和湿润,水质优良,又有适宜茶树生长的酸性土壤。1957年冬,市园林管理处开始茶苗移植试验,引种的绝大多数是皖南、浙江的良种。
崂山绿茶最初在中山公园太平山南麓苗圃试种,第一次从黄山运来两年生茶苗5000株。由于茶苗启运时间不当,根部损伤较重,第二年春天培植完全失败,无一成活。1959年,从南方远道而来的“客人”又落户在太清宫小广场前。当时播种了5万多株,但由于管理不善,仅存活5000至1万株。日前,在上清宫附近海拔300米的一块坡地上,有人发现了1962年种植的27株茶树。几十年间缺少管理,但茶苗竟安全越冬,可见崂山适宜茶树生长。
入乡容易随俗难,“南茶北引”成功了,但产地有限,产量很低,在社会上几乎没有影响。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茶叶种植有所发展,但是种植技术很不普及,特别是制茶技术只有极少的几个人掌握,上市数量非常有限。由于大环境不成熟,加之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到90年代初期崂山茶种植面积也就60公顷左右。
90年代中后期,崂山茶获得大发展,政府制定扶持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鼓励农民打破传统的种植结构,改粮为茶。大部分农户的承包地种上了茶叶。茶叶种植面积差不多年均增加30公顷左右,崂山绿茶注册商标增加到几十个,种植技术和制茶技术越来越精湛,崂山茶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各种花茶日渐从当地人的桌上退出,崂山绿茶成了不可替代的饮品。
2004年5月青岛市首届“崂山茶节”成功举办,60多个品种的崂山茶参展,崂山万里江茶、崂山云雾茶等十大名茶风靡海内外,崂山茶文化的研究也在兴起。目前,崂山区茶叶种植面积达800公顷。从第一批茶树移居崂山算起,崂山茶的历史已近半个多世纪,到今天,崂山茶已经成为我国茶叶市场上的一支崛起的新生军,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它就是地道的“坐地户”了。
标签:
上一篇:周总理与茶的故事:功夫茶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