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刘文新:老板卖茶靠“傻”发家

时间:2025-01-14 16:32:55来源:12331栏目:茶百科 阅读:

 

十几年前,信阳市投巨资建设茶叶市场,他是第一个进驻市场的人;信阳市有18万户农,他是唯一用自己名字命名茶叶品牌和企业名称的人……明天15时15分,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即将播出的《中原之子》栏目,专访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青联委员、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新。

卢书记建议生产信阳红

【背景】前不久,信阳文新茶叶公司新开的信阳红茶叶专卖店,成了武汉天河机场一道亮丽的风景,尤其是专卖店里销售的新茶——文新·信阳红,更是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记者:在大家的印象里,信阳出绿茶,怎么就做红茶了呢?

刘文新:去年,省委书记卢展工到信阳去调研,听了地方政府的汇报,卢书记认为我们有大量的夏茶、秋茶没人采,资源浪费,卢书记提出,能不能用这些不采的茶叶做红茶。然后,我们就到生产红茶的地方考察工艺。其实,就是一个工艺的不同。“信阳红”出来后,给茶农和我们的企业都带来了效益。

●从卖鸡蛋到茶叶店老板

【背景】1992年,信阳市提出建设“中国茶都”,决定举办第一届茶叶节,并投巨资建设了幸福路茶叶市场。然而,习惯了摆地摊经营的茶商们,却没一个人敢进驻市场。而刘文新却拿出全部积蓄,第一个进驻。

记者:别人都不敢去,为什么你却有勇气去做呢?

刘文新:我初中辍学后,从农村来到城市卖鸡蛋。后来接触茶叶后,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卖茶叶,当时很辛苦,摆地摊,冬天手脚都冻肿了。

卖了三年茶叶,我攒了一万多元钱。而市场里我看上的那个商铺房租一月五百元,再加上税收和水电费以及其他各项费用,一个月需要支出一千多元。这意味着,如果经营不好,三年的积累在一年之内将全部赔掉。

当时我觉得,茶庄的消费群体要高于地摊,而且,当时政府决定要搞茶叶节,这几个条件一综合,我立马把这一间房租了下来。结果,经营得超出了我的想象,当时我才二十岁。

●骗人一次 可能损失一辈子

【背景】当时,刘文新的茶庄来了一个客户,预定三百公斤的大山毛尖,并当场支付全部货款。这是刘文新第一次接“大单”。他四处奔走,但仅组织到40%的茶叶。

记者:这个生意虽然做成了,但最后60%的货款给退回去了。

刘文新:当时有人说,“你真傻,拿小山茶冒充大山茶不就行了,外行又分辨不清”。我当时说,该我赚的钱我赚,不该我赚的我不赚,这是因为,如果我要骗你就只能骗一次,而我损失的可能是一辈子的事。这事传开后,很多人就冲着我“傻”来买我的茶叶,所以这种“傻”又带来一种更多的财富。

记者:我听说当时您还是第一个使用包装的。

刘文新:我喜欢观察市场,市场需要的,我一定要去做。过去的茶叶都是用报纸一包就行了。有次我到广州,觉得人家的包装袋很精美,我就印了一些包装袋,很受欢迎。后来,又开发了铁盒、礼品盒、木盒,每次一出来都有人效仿。

●用名字当商标 会更好地经营

【背景】几年的摸爬滚打,使刘文新意识到,信阳毛尖之所以未能做强做大,其症结就是没有一个拿得出、叫得响的品牌。于是,他在创建“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时,注册了“文新”品牌,成为全市18万户茶农中,唯一用自己名字命名茶叶品牌和企业名称的人。

记者:您用自己的名字来注册商标,当时怎么想的?

刘文新:在经营过程中,能和别人有区别,别人又不能模仿的,是什么?那就是名字。所以,当时我就决定用我的名字来当商标。商标被工商部门确认以后,我就开始做自己的包装,有厂名,有厂址,有商标,很容易区别。

另外,“文新”作为商标好在哪儿呢?“文新”就是我的名字,是我这个人,可以说“文新”是我的生命,用“文新”当商标,我会更好地去经营它,保护它。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大家论茶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