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以“茶”通天下
中国商人:如今的茶行业是一个怎样的现状?对于茶行业的未来,您又有怎样的看法?
高晨生:茶行业是一个比较“微妙”的产业,整个产值对国家来说很小,但茶产业对中国社会稳定以及微小企业就业贡献是很大的。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涉茶人口的数字非常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大概在八千万到1.2亿之间,仅马连道涉茶人口就有三万,解决了好几万人的就业。
中国的茶产业比较分散和混乱,国家没有在宏观上对茶产业进行指导,真正重视的反而是产茶县这一级政府。近年来,仅福建省率先出台了茶叶立法,这也是为什么福建在茶产业化走在全国前列,正在引领全国茶叶潮流的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茶叶的需求会更加多元化、细分化,因此整个茶叶市场也将变得更加复杂。就如同今天的马连道,一改过去批发的功能,而是综合了批发、零售、集散的功能。
茶产业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透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发展没有规划,缺乏长期性。福建省现在出台限制发展,因为水土流失严重,坡度在25度以上的就不鼓励开垦。虽然茶是一种非常好的经济作物,但因为中国茶园90%还处在粗放式管理阶段,不够精细,整个茶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未来,中国的茶产业有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向日本学习。日本高度城市化,也属于世界重点产茶国,日本茶叶两极分化严重,人工采摘的就非常昂贵,机器加工的就相对便宜。我想中国在未来也会两极分化,很多茶叶都会机械化采摘,这样成本就会低,而人工采摘的比较精细的茶叶价格一定会很高。与此同时,日本有20%—30%的茶叶已经进入到非饮用领域,比如抹茶冰淇淋,还包括袜子、肥皂、衣服制造等,利用茶叶的保健功能进入到深加工的工业领域。
中国商人:有商会人士曾经预测,未来商会会作为社会第三大版块,会在社会事务中发挥更多职能,对此您怎样看?
高晨生:近年来,中央逐渐重视商会,或者说重视以商会为主的社团组织,从而致使社团组织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虽然还不能和国外的商协会相提并论,但肯定已经进入一个摸索阶段,中央的文件也已经很明确,为商会发展提供了方向。
进入2000年以后,商协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国家非常重视,但商协会在扮演职能方面却是混淆不清的。首先商会善于吸取当下行业的现状,为政府制定标准、政策起到参谋和助手作用。第二个职能就是做好上传下达。用好商会可以提高政府职能,对于一些数据的统计等是需要商协会支持的。
商会由企业家组成,主要推动商业的发展,发挥商业的社会正常职能,更多的讲是市场性。商会分为两种:一种是草根性的,基本没有政府背景;一种是官方性质比较浓。我们属于前者,基本上没有官方性。对我们来说,商会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所以我们只能在服务会员上优于其他有官方背景的商会。通过几年来的摸索,我们初步有了整个商会运行体系的构建。商会一开始是靠会长的影响力,靠整个商会秘书处沟通乡情。到现在,我们提出商会发展要有战略,要有一套非常好的运行机制,要有一支非常高效的团队,我们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文化。打造一支职业化团队,不是为了服务于某些商会领导,而是要普惠到商会所有会员。
中国商人:茶业商会在为会员金融服务方面有哪些地方是不同于其他商会的?
高晨生:当商会成立之后,我就想做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对会员服务好,另一件就是对地方政府和家乡政府服务好,因此,我们开展了金融服务。茶行业小微企业比较多,为小微企业解决资金又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这一点我们做了很多探索和创新。既要保障会员利益,又要保证银行的利益,这是我们商会与众不同的地方。正是如此,我们获得了长期共赢的局面。所以我提出:我们要能为、敢为、有为。在金融服务的创新上,我们配合好银行,服务好会员,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替政府分担。
中国商人:您在创会之处就提出了“和谐闽商,茶通天下”的口号,能讲讲怎样做到以“茶”通天下吗?在这其中,商会有无机遇?
高晨生:怎样茶通天下,就是让更多人喝茶,在这方面的作为不是十年二十年能完成的。中国人均茶业的消耗量一年不到8两,跟一些发达国家人均7.5公斤有很大差距,这就表明,茶行业的蛋糕还是非常大的,也说明我们商会在其中的作为也会有很大空间。再过20年,茶行业可能会进入相对饱和的状态,因此未来20年,也是我们商会有大作为的20年。
我们是福建人,首先要推广福建茶,福建茶已经成为福建省对外交流非常重要的一张名片。当然,我们更愿意未来华茶通天下,甚至国外的茶业也在这里卖,走出去,请进来,体现我们福建人海纳百川的精神。
标签:
上一篇:富博洋:茶艺之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