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复兴者——刘文新
“这里您看到的是国家级标准化示范茶园,沿着这条路,我告诉大家这里就是信阳毛尖的发源地,传说中的第一棵茶树就是在这儿……”刘文新手指沙盘,语速极快,向来参观的贵宾介绍自己的文新茶叶基地。
这样的介绍几乎每隔几天就有,来的客人都是重量级的,需要刘文新亲自解说。
记者接过茶庄主人递上来的名片,各种头衔和荣誉占满了这方寸天地
信阳市中山北路205号,文新茶叶公司总部所在地;信阳市羊山新区新二十四大街北段,文新茶叶科技园。
去年12月14日上午九点,记者如约来到刘文新的办公室。
寒暄之余,记者接过茶庄主人递来的名片,各种头衔和荣誉占满了这方寸天地:“全国青联委员”、“共青团全国十五大代表”、“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全国劳动模范”等。
“这些荣誉你最看重哪个?”
“我都看重,都是国家给的,没有孰重孰轻。”刘文新指着自己的名片说。
办公室很大,大约有40平方米,几棵植物点缀其间,茶桌上配有全套功夫茶具。
刘文新选择了靠窗户的位子坐下来,窗外的文新茶叶广告正好在他的背后,色彩清雅。秘书小袁正在准备功夫茶——信阳红“中原一号”,罐装,是信阳红家族中的极品。
“品品我们的信阳红,省委卢书记都说了,信阳红,那是真的红啊。”
“我这人干事是这样,要么不干,要干就干成,我26岁就当信阳最年轻的政协委员了。”刘文新言语中透露出自豪感。
在记者还没有提问之前,刘文新已经开始自我介绍,显然他很熟悉媒体。
就在采访的前一天,记者看到刘文新在给客人介绍自己时,指着玻璃展柜里面陈列的背篓、账本、各种荣誉证书、还有一部“大哥大”说,这就是我的创业史。
我们的访谈就从他的奋斗史谈起。
“那个时候我干的事情太多了,3天也说不完”
“我记事的时候,6个人的田地,4个人干,那累的要命啊,现在想想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幼小的肩膀挑稻捆,压的要命,肩膀磨得都冒血。”刘文新把“累的要命”说了三遍。
1972年,刘文新出生在信阳市素有“北大荒”之称的平桥区肖王乡肖王村,兄妹7人,他排行老六,全家9口人挤在3间土坯房里。
1986年,贫困的家境已没有能力供他上学,只有辍学回家。14岁到17岁这3年,刘文新在家里养过鱼,放过鸭子,贩过青菜。
1989年,17岁的刘文新带着养鸭子、贩菜赚来的300元,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带着一床旧棉被,从乡下来到信阳市,开始卖鸡蛋。
“每天天不亮就上路,骑车10公里,从肖王庄往市内贩鸡蛋,现在20岁的小孩也不愿意去卖鸡蛋,那时我在心里发誓,我一定要出人头地。”
但城里的生活,让刘文新几番折腾下来,几乎所剩无几。
刘文新的姐夫是做茶叶生意的。他听姐夫说市场上的信阳毛尖很紧俏,而茶叶的利润要远远高于鸡蛋的利润,这激起了他对茶叶生意最初的兴趣。
“我一直都觉得,命运就掌握在我自己的手里,就看我自己怎么把握了。”
第一次买卖茶叶,在姐夫的帮助下,刘文新掏出身上所有的积蓄,购买了7公斤,回来沿街叫卖。他很快发现,一斤鸡蛋只赚一两角,而一斤茶叶能赚一块多。刘文新意识到,信阳是茶乡,商机巨大。
刘文新说,那时候的日子过的很艰难,冬天里没有钱买袜子、买毛裤。衣着单薄的他照常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双脚经常被冻肿。每天晚上回到租住的小屋,都要用掰开的辣椒泡水洗脚,否则就疼得睡不着觉。
“那个时候我干的事情太多了,3天也说不完。”谈起当年,刘文新并没有失落的表情,相反,很惬意。
在文新茶馆里,今年已68岁的老郭谈起当年出摊卖茶的事,“我比他大20多岁,这小伙子聪明能干,能吃苦,嘴巴会说,搞不过他,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年轻人能成事。”
“那时摆地摊,谁也摆不过我,生意基本上都能做成,另外我选位置一绝,知道什么地方有人气,现在文新所有的茶馆都是我亲自选的,文新产业园区所在地位置很好吧,高速路出入口处,所有上下高速的车都会经过我的门前,不看也得看。”刘文新哈哈大笑,言语间透着精明。
“我就是企业的创业者、奠基人,哪个地方做的不好,它会影响我的声誉”
1992年,邓小平南巡,改革开放的大潮,使茶乡再难平静。这一年信阳市提出建设“中国茶都”,决定举办第一届茶叶节,并投巨资建设幸福路茶叶市场。已经摆了3年地摊的刘文新决定第一个吃螃蟹,怀揣着1万元现金租店铺卖茶,结束地摊生活。
“虽然有点累,但是生意很红火,每天过的很充实很自信,当年就赚了几万块钱。”刘文新说,从小的磨砺,使他对市场有着特别的洞察力,当人们还习惯于用报纸包装茶叶时,刘文新开始用塑料薄膜;当别人用塑料薄膜时,他就用彩印塑料袋;当别人用塑料袋时,他又用上了彩印金属盒、木制礼品盒……
“我这人善学,那个时候信阳的大街小巷,所有茶叶的包装都是我生产的。”
赚了钱,刘文新投资36万元购置了门面房。由于他经销的全是地道的大山毛尖,汤清色绿,味道醇厚,再加上价格公道,质量可靠,生意越做越大。他还聘请全国著名的茶叶专家作为公司的高级顾问,使“文新毛尖茶”的风味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刘文新善于捕捉商机。他发现信阳毛尖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法保鲜,很多商家都不敢买进四五十块一斤的茶叶,因为一旦售不出次年就会出斑。刘文新再次抓住商机,装了信阳第一个专业保鲜库,把没人敢经营的茶叶装满冷库,等到大家的高端茶卖完了,只能到文新茶庄来批发。
“我保鲜起来的茶叶,质量好,叶绿色青,别处没有,价格虽然比原来的高出一倍但还是一售而空。”刘文新自豪地说。
1995年2月,刘文新成立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8月18日,文新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文新信阳毛尖”商标。
“那个时候年轻,思想活跃,虽然没有出过国,但经常看国外企业的书,知道国外很多知名企业,比如福特、松下都是用名字注册商标,我就想用自己的名字注册。”刘文新说。
在文新茶馆所有的用具上,包括餐巾纸的盒子,都有“文新”两字。两字的旁边有一个像肯德基一样的商标,只不过图像换成了刘文新。
“高起步是最大的节约,低起步则是最大的浪费”
1998年,刘文新开茶叶店已7年,信阳国际茶叶节也举办了七届。这一届茶叶节中外宾朋云集,贵宾在品茶赏茶间隙,提出为什么信阳没有一家高档次的茶馆。说着无意,听着有心。刘文新决定在信阳建一家集文化、休闲、品茶为一体的茶艺馆。为此,他去北京中央美院重金聘请设计师。
“1999年,花了1万元请人设计,听起来可笑,在信阳,1000元都没有人愿意掏,那个时候我就有100多万元,已经购置了几处房产了。”
2000年9月,文新茶馆开张,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彭冲亲自题写了“文新茶艺馆”匾额。
“茶馆生意火得要命啊,当时像赶集一样,这桌刚走,立马就坐上了,一天卖水就可以卖到5000多元,我的经营策略特别多,一个想法接着一个想法,现在想想都可以写到北大、清华MBA的教科书里。”这一年,刘文新28岁。
紧接着,刘文新又投资千万元,在中山北路繁华地段修建了一幢2000多平方米的文新公司综合楼,除了销售中心、仓储、办公、职工食堂外,一半面积用来开办又一个茶艺馆,发展连锁经营。
2002年开业,刘文新请来了时任河南省工商联总商会会长张玉麟、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国际知名茶叶专家沈培和等亲临现场。
这在信阳历史上是破天荒。
2006年,完成原始积累的刘文新决定到河南省会郑州打拼,先期,他凭借摆地摊看位置的眼光,选择郑州经四路一处2000多平方米的房屋,但遭到大家的反对,认为茶馆没有必要这么大,但刘文新毫不犹豫,拍板,干。
“连续几个月我都在工地吃住,瘦了18斤。”
现在,2000平方米的茶庄和茶艺馆,成为信阳毛尖在省会郑州最大的经营场所。
“高起步是最大的节约,低起步则是最大的浪费。”刘文新说。一位多年的朋友说,刘文新的不犹豫、不放弃,令人钦佩,这一点我们很难做到。
“做生意其实就是经营人,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正直自信,堂堂正正做人”
“做生意其实就是在经营人,把人经营好了生意自然就成功。”刘文新说,商人更要懂得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以情待人、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在文新茶馆和茶庄的每个桌上,都有一份最新的《文新茶》小报。茶馆里的服务员说,这份报纸的内容都是刘总亲自审定,每月都会发到各个茶馆。
“这是我们内部和外部沟通的桥梁,别看它小,力量大。”刘文新扬着手中的报纸说。
记者手上的《文新茶》报是2012年11月总第18期,共12个版,彩印。大部分内容是各级领导视察文新公司,刘文新陪同的图片,当然也有公司培训、员工工作心得这样的文字。第18期的头条标题是:省委书记卢展工与刘文新聊茶。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正直自信,堂堂正正做人,坚守道德的底线,不越雷池半步。”刘文新刻意加重了“正直”两字的语气。
办公室的门再次敲响,访谈被打断,这是第四次。进来的是一位年轻的员工,刘文新在递过来的文件上迅速签上自己的名字,笔迹利落有力。
“昨天晚上你发短信给我,我没有回,你知道原因吗?”刘文新抬头,这位员工一脸尴尬。
“公司员工发短信给我,我很少有不回的,不回肯定是有原因的,这次对你的任职,是我们高层经过认真商讨过的,你怎么能说自己不行呢,人要有自信,这么多年还没有从我身上学到吗?自信。”
在文新茶园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园区路两边,每隔一米就有一块造型精美的石头,上面刻着人名,旁边种一棵茶树。这是刘文新为每一个来视察的领导种下的。
“我最大的爱好是找人聊天,不管是做什么的,哪怕是80岁的老人,因为从小辍学,我对知识有无限的渴望,我总是把自己比喻成海绵,别人说着无心,我听着有意,学到的马上就用,我看到一本书,会很快发现其中的核心内容,并且充分利用。”
迅速学习,从细节处琢磨,汲取并转换成执行力是刘文新的过人之处。
在刘文新办公室的书橱里,摆放着有《成功管理者》、《中国茶叶年鉴》、《茶叶深加工技术》,也有畅销书《大秦帝国》,还有《在北大听讲座》丛书。
“我看的第一本书是《红顶商人胡雪岩》。”刘文新说从胡雪岩身上辩证地学到了处事的方与圆,知道人脉就是财富,这是他从中得到最大的启示。
茶叶界一位郭姓老板说,这么多年,刘文新除了勤奋、聪明外,他的成功就在于他把人经营好了。
“我是山乡农民的儿子,让更多的农民走出困境,是我的心愿”
浉河区何家寨村的陈正军,十几年前和刘文新一样,靠卖茶叶维持生计,一年辛苦下来,只能落个“肚儿圆”。
今天,当陈正军成为文新公司建在何家寨毛尖生产基地的成员后,茶叶由公司统一收购,一年收入四五万元。
“现在都成为他的工人了,他是个干实事的人,只要是文新来收茶叶,我们都愿意给他。”陈正军说。
像陈正军一样,信阳市依靠文新公司致富的茶农有2万多人。“我是山乡农民的儿子。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信阳毛尖这个产业发展起来,让更多的茶农尽快富裕起来。”从提篮小卖到今天的规模经营,刘文新摒弃了小农意识,实现了从茶贩到茶商人生质的飞跃。
“那个时候,我带着公司员工和技术人员到山上为茶农讲课,农民欢迎得很,不信你上山问问。”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刘文新端起茶杯咂摸着。
“鸦反哺,羊跪乳”。刘文新说,我深爱着生我养我的山山水水,能有机会回报家乡父老乡亲,是我的荣幸。
“我把自己当成名茶复兴者,用‘心容天下’的理念做茶”
“你应该对茶很了解吧?”
“对茶叶历史的了解,是在做茶的过程中慢慢知道的,原来不知道茶树长什么样,现在我的茶馆在中国可以说是最大的店,福建、安徽、四川、湖北等地的茶馆我基本上都熟。”刘文新再次端起茶杯先闻后抿上一口,言外之意没有我不知道的。
作为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早已闻名遐迩。
宋代大文豪兼好茶之士苏东坡曾经盛赞“淮南茶,信阳第一!”1915年参加万国博览会时,信阳毛尖就已经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获得过金奖。
历史在前进,但信阳毛尖沉沦了,落伍了,在国际国内绿茶市场,很多年找不到信阳毛尖的品牌。
做了20年茶叶生意、谙熟信阳毛尖秉性的刘文新说:心有不甘!“‘名茶复兴者’这个提法,给人第一感觉是口气很大?”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刘文新并没有直接回答记者的问题。“名茶复兴者,当时谁都不敢提,觉得这是笑话。我把自己当成名茶复兴者,提出‘心容天下’的做茶理念。”刘文新拍着胸脯说。
刘文新第一次提出“心容天下”的做茶理念是在2005年,当时,很多信阳毛尖企业的老总不以为然:“心容天下跟信阳毛尖有什么关系,我们就是做茶叶的,我们赚钱就可以了。”
刘文新说,他喜欢绿色,青山,碧水,绿茶,透亮翠绿的茶汤,都是绿色。
至今,刘文新仍保持着这样的习惯:每到采茶季节,他凌晨两三点就赶到大山茶区,穿梭于茶叶批发市场,查看茶样,挑选质量可靠的茶叶;有时还翻山越岭到茶园和茶农家中查看,常常一天要跑七八十公里路。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打造信阳毛尖的精品品牌,我们要做精、做透、做信阳毛尖的生产、制造和销售专家。我知道,要复兴信阳毛尖这一块金字牌匾,我们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但是历史造就了信阳毛尖,我们又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作名茶复兴者,义不容辞!”刘文新坚定地说。
文新茶叶团队总结刘文新的口头禅,“你听明白了吗?”这是他向下属交代工作完毕后总会加上的一句,其实他是希望团队能准确无误地明白他的想法和意图,希望团队在思维和行动上,也能跑的更快一些。毕竟,名茶复兴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时间接近中午,窗户外冬日的太阳照在“文新茶叶心容天下”广告牌上:一张刚毅、阳光、俊朗的面孔,一杯浓酽翠绿的茶水,背景是隐现的千重山水,给人以无限的意境和蕴味。
“我最喜欢这样两个称呼:茶乡致富带头人、名茶复兴者。”刘文新自言自语、意犹未尽。
茶桌上,IPAD播放着由他担任总策划制作的MTV《心容天下》:“人生草木间,此字念个茶,妙在清新绽新芽,妙在爱无暇,云雾赠灵气,日月赋精华,一杯温馨品华夏,复兴看名茶。心容天下同泡一壶茶,香透了秦砖汉瓦,香醉了琴棋书画,和颜悦色共品温馨茶,亲近了你我他,和谐了泱泱中华……”
后记
除了随机走访,这次正式访谈进行了两个小时,秘书小袁一直在泡茶、倒茶,前后十次。刘文新在访谈中间签了四次字,听了两次工作汇报,通过批评的方式鼓励了一名员工,其他的时间几乎都是他在说,我听并记录。
有种说法,企业家是天生的,除了智慧、眼光、胸怀外,企业家往往有着天生的对市场的敏感性和直觉。对谈中,感知刘文新行胜于言,但不盲目,心中有数,就像他开车,可以开得很快,但一定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就像他对毛尖的熟悉,一把茶叶抓到手里一看,是哪座山产的,价格是多少,他都知道。直觉判断的背后,其实是大量经验的积累。
刘文新说自己甚至连睡觉都在工作,我的理解是勤能补拙。
刘文新说老一(河南话,老板的意思)就是生产力。我的理解,老板就是一个企业的精神领袖,更多的时候,老板是通过精神的力量来实现对企业的驾驭,刘文新也是如此。
刘文新说,他最近愈发喜欢回忆过去的时光了。有人认为这是人开始衰老的标志,但衰老是自然规律。我认为,也许通过回忆,他在收藏人性中最朴素而闪光的东西——本色、踏实、善良、吃苦精神。
刘文新说,这一辈子不会吃其他地方的草,只专一地把茶叶做大做强。我的理解是专一的人做专一的事。
标签: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