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中国茶艺的美学品格(二)中国茶艺美学的主要走向

时间:2024-11-10 07:01:55来源:food栏目:茶百科 阅读:

 

第二、中国茶艺

美学的主要走向

  〖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主导和塑造着中国

艺美学的走向。我们说,中国茶艺的哲学基础是由儒释道融合构成的。但是,中国茶艺美学的走向却又是由中国文人所主导和塑造的。这样说,并不排除老庄、佛道对中国茶艺美学的影响,而是有主次之分。我们先谈占主导地位的,至于其他方面则在后面会谈到。之所以这样论断,是有充分的事实依据的。

  唐代,茶艺美学能够成型,除了小时在寺院生活,后又成为学者的陆羽外,还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先行者,借用现代的说法,是有一个“文人集团”或“文人群体”。当时,一些刚正率直并深存抱负和学识的人,诸如颜真卿、皇甫冉、刘长卿、张志和、耿〖HT5,7〗氵〖KG-*3〗韦〖、孟郊、戴叔伦等,都对茶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大诗人元稹、白居易等都有茶诗名作问世,特别是卢仝以一首吟颂“七碗茶”的诗句光耀千古。著名学僧、诗僧皎然也是茶僧,诗中多有描绘采茶、制茶、品茶情景。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中写道: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诗人以神奇浪漫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美感:连饮七碗,每饮一碗,都会产生新的灵感,饮 到第七碗时,只觉得两腋生出习习清风,飘飘欲仙。

  作为具有超凡脱俗的高尚情怀的群体,文人墨客和士大夫们有意识地把品茶作为一种能够显 示高雅素养、寄托感情、表现自我的艺术活动刻意追求、创造和鉴赏,饮茶走向艺术化,而 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也纷纷把饮茶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加以描述和品评,这些是在唐代完成 的。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茶寄诗情,品鉴名泉,精研茶艺,推广茶学,创立茶室,墨写茶事 ,终于成就了茶艺美学的构架。

  宋代茶文化

走向两极:民间的普及、简易化,宫廷的奢侈、精致化。而在两极中间的文人, 依然崇尚风雅和自然。与唐代不同的是,那是文人、隐士、僧人领导茶文化的时代;而宋代 则各领风骚,文人保持着独有的率真并与自然契合。所以,宋代虽以贡茶名世,但真正领导 茶文化潮流,保持其精神的仍是文化人。

  与唐代一样,宋代以后饮茶一直被士大夫们当成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宋人对饮茶的环境是 很讲究的,如要求有凉台、静室、明窗、曲江、僧寺、道院、松风、竹月等。茶人的姿态也 各有追求,或晏坐,或行吟,或清谈,或掩卷。饮酒要有酒友,饮茶亦须茶伴,酒逢知已, 茶遇识趣,若有佳茗而饮非其人,或有其人而未识真趣,也是扫兴。所以,宋人强调饮茶时 不光注意环境,而且也很注意茶客。欧阳修就有一套自己的品茶经:“泉甘器洁天色好,坐 中拣择客亦嘉。”认为品茶必须茶新、水甘、器洁,再加上天朗、客嘉,此“五美”俱全, 方可达到“真物有真赏”的境界。宋代文人的性情、茶情、豪情、柔情,都在茶中得到展示 ,真可谓“从一杯茶中看世界”。而这,也闪烁着美学的光辉。

  与焕然一新的茶的生产和加工方式相适应,明代饮茶风尚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与 此同时,士大夫阶层对饮茶艺术的追求和审美也创造了一个新的天地。明朝前期文人的沉湎 于茶事,并非是闲情逸志,而是以茶雅志,别有一番怀抱。著《茶谱》的朱权就明确表示, 饮茶并非只在茶本身,而是“栖神物外”,表达志向的一种方式而已。

  到了晚明至清代初期,茶艺风尚和美学追求又是一变。自万历、天启到崇祯末年,以小品为 代表的文学,在游山玩水、居日用中追求自我、沉湎物趣,以达雅趣。晚明名士嗜好茗饮, 风流倜傥,有钱有闲,闲情雅致。这种在表现个性中追求物趣雅韵的饮茶风尚,明亡后又延 续了半个世纪,直到康熙中期。当时,一些入清文士意绝仕宦,却又饱受亡国破家之痛,只 好在风雅艺术中显示其才俊、能力、品味。所以,讲求至精至美,成为这一时期文人饮茶的 风尚。

  晚明清初的文人雅士既继承了前人的精神享受,又开拓了独具特色的饮茶方式,所以,除了 原有的对茶叶

和用水的精心选择依然如故,还特别强调“天趣悉备”的自然美,“清心悦神 ”的欣赏性。如“焚香伴茗”、“美人伴茶”、“以花点茶”、“景瓷宜陶”,都是这一时 期的创造。

  总之,明代文人所强调的是天、地、人心融通一体,清幽淡雅、超越尘世的理想境界,适应 了明中叶以后心学炽盛、三教合流所追求的平淡、闲雅、端庄、质朴、自然、温厚等精神需 要。此外,明清还不断把文人雅事引入茶饮中,将品茗与歌舞、弹琴、棋弈、书法、赏画、 读书、作诗、撰联、赏玩有机地结合起来。多种雅事的集合,使茶文化成为一种集哲学、史 学、美学、文艺学、宗教学以及音乐舞蹈、琴棋书画于一体的庞大而深广的文化体系,也深 刻地影响着中国茶艺美学的纵深发展。可以说,是文人的直接参与,使中国茶艺美学终于成 为了一种体系。

  中国茶艺美学是由文人的审美取向为主导,就使之与中国美学主潮保持着历史的一致性。在 中国古代美学中,有许多重要范畴和思想。而文人的审美理念与茶艺最契合的,我觉得有两 个方面必须强调:第一是“和”,也就是和谐之美。正如周来祥先生在《中国美学主潮》一 书指出的:“先秦时期以和谐作为时代的审美理想。中国古代和谐美的传统源远流长,在几 千年的文明发展中历久不衰,终于积淀为极富鲜明民族特色的审美心理结构。古典和谐美理 想的基本框架在先秦时期即已孕育成型,并伴随对‘乐’的不同观点的论述而得以充分展开 。”(该书第4页,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和”体现在艺术形式上的最基本的意 思 ,是指音乐、歌唱、舞蹈相互协调配合;另一种意思是“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强调音乐 中各种因素的协调有序,配合无隙,充分展示“和”的意图。对此深化和总结的,是孔子提 出了“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而孔门弟子公孙尼子所著的《乐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 和谐美的思想,集儒家美学思想之大成而形成完整的宏大体系,堪称中国古典美学体系的奠 基石,也为中国茶艺美学所丙承。第二是“雅”,也就是尚雅之美。雅是指合乎规范而纯正 的,高尚而不粗俗的,美观而不落俗套的。中国美学崇“雅”,以“雅”为人格修养和文艺 创作的最高境界。“雅”境发生的开端是“做人”,是人与自身心、性的构成,是人与人、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相互对待、相互造就中的构成。“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 思想为主体的伦理型文化,在儒家的伦理审美观的主导下,‘典雅’不仅是士大夫文人所追 求的人格风范,而且也渗透到广大平民百姓的生活追求与行为规范中,最能体现古代中国人 的审美心态。可以说,正受‘崇礼’精神的影响,中国美学才是有浓厚的道德伦理色彩,尚 ‘雅’隆‘雅’,强调乐而不淫、求仁得仁、文质彬彬、克己复礼、温柔敦厚;人生审美态 度方面,推崇并倾慕于‘和雅’之境的构成,追求温文尔雅,称道‘雅浩冲淡’、‘清雅澄 澈’的人品操守与超凡脱俗的审美意趣;审美创作标举‘雅正’、‘风雅’的审美趣向,崇 尚温和雅致而鄙弃淫俗、浅俗和粗俗。”(李天道《中国美学之雅俗精神》第8页,中华书局 2004年12月第1版)而中国茶艺讲究“人品即茶品,品茶即品人”,茶艺美学则追求古雅、高 雅、文雅、典雅、淡雅、和雅、清雅、风雅,也就是尚雅崇格、超凡脱俗的审美精神,高洁 淡雅、超绝俗我的人格境界。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中国茶艺的美学品格(三)中国茶艺美学的复合基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