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福建著名绿茶
喜欢喝茶,不可一日无此君,否则眉心就隐隐作痛,老喝茶的有茶瘾,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在闽南我还别具一格,喜欢喝绿茶
,一出门就四下搜买各方的地产绿茶。我有一部陈宗懋教授主编的《中国茶经》,茶之百科应有尽有,按图索骥,上江浙,去两广,游两湖,还跑上云贵高原,总是索得好茶而归,不亦乐乎。然而这一招在我们八闽大地却屡战屡败,叫我好不懊恼,个中也留下了一片困惑。
罗源县的西部程洋镜、长湾镜等七个“境”(自然村)合建的山庙称“七境堂”,地产绿茶称“七境堂绿茶”,早在明朝就享有盛名,曾以“福建罗源元明绿”销售京津,名噪一时。光绪年间发展迅速,进入颠峰状态。后来渐渐衰败,但至1940年代末期,天津的老茶庄尚有“七境绿”的招牌留存。1974年该茶在当地重新开发,并在西兰、石壁下、院前、洪山等乡得以发展。七境堂绿茶属青型绿茶,采摘以一芽一叶为标准,与优质龙井的“一枪一旗”无异。经摊放、杀青、揉捻、合干四道工序,据称该茶“成茶条索匀整壮实,汤色绿润明亮,嫩香持久”。想来该茶十分诱人,令我特别期待。1990代初我到福安考察茶情,特意在罗源城关逗留,想买上几包久违的地产名绿。可惜逛了几个店家,对“七境堂绿茶”都一问三不知。我自力更生,在茶店茶摊细细寻找,满目尽是安溪茶、福州花茶,哪有“七境堂”的蛛丝马迹。我不死心,事后仍多方寻觅,后来终于听说某店有罗源新开发的绿茶,我兴致冲冲而去,才发现是罗源出产的“煎茶”,并打上了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海堤”的商标。“煎茶”是日本人喜好的绿茶品种,罗源茶业看来为出口创汇进行着新的努力。年前偶然在福州举行的一个新世纪消费博览会上发现了“七境堂绿茶”,是罗源西兰乡七镜茶厂的简装袋茶,根本无人问津,我一气买了四袋,令卖茶人受宠若惊,看来绿气氤氲甘淳宜人的“七境堂”似乎在尘封中越发地鲜为人知了。其实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名茶都是中断之后被重新开发的,如湖北的“仙人掌绿茶”,如今可是生机勃发,蒸蒸日上。但愿新世纪能给“七境堂”带来新的生机。
龙岩市新罗区的江山乡,有三个产茶的山村——斜背、背洋和梅溪,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日照短,云雾多,在山垅两旁,房前屋后,都种有零星的茶树,在特殊的土壤和生态环境之中,茶树的叶芽叶色鹅黄,每到春季,满树皆黄,该茶的茶叶中叶绿素含量低,而茶多酚含量高,加上独特的双锅慢火炒制,多次过筛,形成茶叶特殊的艾香,浓厚的滋味和鲜橄榄似的回味。该茶取名“斜背茶”是因为斜背村海拔最高,位于万山之颠。据称“斜背茶在闽西早附盛名现已销往厦门、广东等地,并销往新加坡等地,深受海外侨胞的嗜爱。”文字是1992年的文字,尽管辞典一类的书出现“现”的时态是不宜的。我作为厦门一直关注绿茶的消费者,对此多方打探,终归一无所得,至少说明“斜背茶销往厦门”数量小时间短。而1992年以后的八年间我六到龙岩,也始终未见“斜背茶”的任何信息。倒是在此前我作为厦门知青作家代表团的成员,曾在龙岩博物馆张兆声处和古田会议纪念馆两度品得地产上佳绿茶,可惜主人说不出茶的具体出处,只知是农贸市场的农民茶。现在推估,很可能就是来自藏龙卧虎的斜背村。这些我在散文——《将军绿》早有记述。眼下,无污染的“高山茶”在台港澳和南中国沿海地区开始走俏,有台商在九龙江的源头——龙岩新罗城郊的云顶开发高山茶,种植、焙制和销售一条龙,取名“云顶高山乌龙茶”系列,还影响了左山右山种植高山茶的浪潮,不知影响式微或暂时还于陷于默默无闻境地的“斜背茶”能否借机东山再起?
与“九镜堂”和“斜背茶”相比,“南安石亭绿”的名气就更大了,历史之悠久可以与“安溪铁观音”和“永春佛手”相媲美。石亭绿又名石亭茶,产于南安的九日山和莲花峰一带。莲花峰上的石亭建于明朝建德元年(1506年)。相传宋末延福寺僧人在莲花峰发现茶树,就加以培育,并采摘、焙制成茶为僧家之用。由于茶质佳,加上产于佛门古刹,故饮用者日增,石亭绿因而驰名。又据九日山留存的摩崖石刻称,此茶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发展至清道光年间,莲花峰附近数十座山间均有农民普遍植茶,石亭绿成为泉州侨乡馈赠亲友的礼品,从此名闻海外。
石亭绿的制作需经轻萎凋、杀青、初揉、复炒等八道工序,最终形成“三绿三香”的特点。三绿为“色泽银灰带绿、汤色清澈碧绿、叶底明翠润绿”。而三香乃“兰花香、绿豆香、杏仁香”。1952年石亭绿被农业部定为历史悠久的名茶,1954年周恩来总理赴印尼参加“万隆会议”,曾用石亭绿款待亚非各国友人和记者。
1990代初我到南安市区,多家茶店中根本不见任何“石亭绿”的倩影,专业经营茶叶的南安茶老板们对“石亭绿”极为陌生。种植石亭绿的丰州镇离泉州市区比较近,于是在泉州市区我也注意了一下,全是清一色的安溪茶,偶尔出售的绿茶,不是龙井,就是黄山云雾,压根就没有什么“石亭绿”。后来不久参加了一次《泉州晚报》的作者表彰会,恰好与南安来的李君同住一室,李君告之,石亭绿依然健在,只是产量很少,一般农家留着自用,余下的多被药厂收购,拿去生产药用的莲花峰茶丸了。这两个原因非但不能令我释怀,反倒更加耿耿于怀。石亭绿再少也少不过“大红袍”,只要有市场,就应该去发展它。
有消息说,由于受绿茶可以防癌的刺激,香港写字楼里开始出现绿茶热,这是茶叶消费的晴雨表。福建茶业切莫让乌龙茶一叶障目,振兴福建名绿茶,无论从历史的还是现实的,都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了。
标签:
上一篇:绿茶的历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