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潮汕工夫茶之“美”

时间:2024-11-08 22:44:18来源:food栏目:茶百科 阅读:

 

    潮州工夫之人性美

    孔子思想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乃在于珍视人的价值:“厩焚。子退朝,日:‘ 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因此,他提出了造就举止中节、雍容儒雅的人格美之美感教育方针:“和为贵”(《论语.学而》)。庄子认定人性是人生的自然资质。《庄子.庚桑楚》云:“性者,生之质也。”说明了人是自然的、生物学的人。这是重人贵生求自然的人性论。惠能禅宗则强调“见性成佛”,佛性是人人都具有的唯一人性,这就将人性推向“绝对值”之高峰。茶艺

正合三家主意,对照其蕴含,则内寓逻辑,外存辨证。潮州工夫茶之冲饮,强调了茶种之选择,山泉之评品,活火之追求,茶具之讲究,烹制之从容有序,品啜之自恣适已,同好之灵犀心通。其全过程,适足以突出举止中节、雍容儒雅而又顺应自然的特点。使人的感情和人的素质在“和为贵”、摆脱外物牵累,无念为宗的氛围中得到完善。这当然有助于消极的社会迁移心理,即人们的消极心理现象之间的相互传递,形成一个恶性心理循环的心理现象;并防止这种迁移心理外化而成为迁移行为。给人心和社会增添一点安宁的因素。设若实际存在的人大都具备了美好的人性,则和谐的美好世界也许会较快出现。

    敬物、爱物,也是人性美。据史籍载,老子之师于临终前教导说:“过乔木而趋”。意谓路过老树,对老树要必恭必敬。显示出敬物的人性美。《孟子.尽心》云:“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程颢《认仁篇》也有所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之说。敬物、爱物的思想基础是“天人同德”。“天人同德”则意味着人与自然应该建立起相亲相爱的关系。世人大多只承认荀子“人定胜天”的观点,却忽略或有意回避其适应自然的重要论述。实则,荀子在阐明天人关系时就明确指出:“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以参,则惑矣!”(《荀子.天论》)他告诫人们:人所能做的只是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并按其规律行事,才能得到“吉”的结果;人应与天地配合,如果放弃了自己与天地配合的本分,却决心要和天地争职务,那就太糊涂了!万物有情的思想是所从生。潮州工夫茶,珍重水——“潮人嗜饮之家,得品泉之神髓,每有不惮数十里,诣某山某坑取水,不避劳云”;珍重炭——“多用绞只炭”,“更有用橄槛核炭者”;珍重茶具;珍重茶叶。“烹茶应客,不论洗涤之微,纳洒之细,全由主人亲自主持,未敢轻易假人”(翁辉东《潮州茶经.工夫茶》)。爱物之情,贯彻始终,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一个主要文化根源——爱人爱物贵和。可以断言,只要能较长期接受工夫茶之熏陶,人性必趋冲和,心地随之澄清,并将不断净化深植于人类心底的破坏本性。若然,则人类也就保护了自己。宋代胡宏《胡子知言.天命》云:“有毁人败物之心者,小人也;操爱人成物之心者,义士也。”“操爱人成物之心”,非人性美而何?《潮州茶经.工夫茶》指出:潮人“对于茶质、水、火、用具、烹法着意研求,用以陶情悦性”,或登山野游,席地烹 ,“啜饮云腴,有如羲皇仙境”;或每于“良辰清夜,危坐湛思,不无念及此杯中物,实具有特别之素质与气味在”。这种既淡泊又追求适意情调的含蓄感情,似可视为沉思冥想,心态平衡、超凡脱俗之深层审美情趣之外化。

    潮州工夫茶之民俗美

    翁著指出:京省人士莅潮,往往为工夫茶所吸引。他们说:“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无论嘉会盛宴,闲处寂居,商店工场,下至街边路侧,豆棚瓜下,每于百忙当中,抑或闲情逸致,无不借此泥炉砂铫,擎杯提壶,长斟短酌,以度此快活的人生。”他们又说:“往昔曾过全国产茶之区,如龙井、武夷、祁门、六安,视其风俗,远不及潮人之风雅,屡有可爱的潮州之叹。”由此可见,冲工夫茶早已是潮汕地区相当普遍的风俗活动,它的结构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体被人们完整地在生活中重复,并形成一种社会成员起规制作用,而且制约着本地区共同文化形态之持续。以至于同好一人工夫茶座,习惯形式便发挥作用,不论主客,其从众行为均显示出了重友谊、讲礼仪的民俗之美,且成为生命活力循序奔流的既定渠道。是以有“京省人士”之赞叹。

    《诗经.小雅.伐木》载:“於粲洒埽,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诗中描述了好客主人用肴膳表达感情,用盛宴招待宾客的热烈场面。潮州人则凡在应酬交际,一经风面,即行献茶”(翁辉东《潮州茶经.工夫茶》)。使茶座变成物化了的情意。这是孔子“齐之以礼”(《论语.为政》)之遗风,也是工夫茶礼的源之一。实收“厚风俗,济世务而兴太平”(《朱文公文集.学校贡举私议》)之社会效益。

    潮州工夫茶之艺术美

    潮州工夫茶之艺术美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茶具。

    茶具之美,古已讲究。诚如陆羽《茶经.四之器》所述:风炉“如古鼎形”;“凡三足,古文书二十一字。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于中;一足云:体均五行去百疾;一足云:圣唐灭胡明年铸。”“其三足之间,设三窗”,“上并古文书六字,... ...所谓‘伊公羹,陆氏茶’也。”炉下设灰承,乃有三足之铁盘。造型古朴。饰以古文,具有非凡之艺术美。

    潮州工夫茶具之讲究,既有传承关系,又更加精妙微纤。

    茶壶(俗名“冲罐”、“苏罐”)多用江苏宜兴朱砂泥制者,其中尤以“孟臣”、“铁画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最为珍贵。壶之样式,甚多新款。即如壶腹款式,运刀刻字,“亦在乐毅、黄庭之间”。壶之大小,决定于饮茶人数,故有一人罐、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之分;壶之采用,宜小不宜大。壶之深浅则关系气昧,“浅能酿味,能留香,不蓄水”。若“去盖,浮水不颇不侧,谓之‘水平’;覆壶而口嘴提柄皆平,谓之‘三山齐’”。壶之色泽,有朱砂、紫砂、绿砂、古铁、栗色、石黄、天青等,“间有银朱闪烁者,乃以钢砂和制之,朱粒累累,俗谓之‘柚皮砂’,更为珍贵,价同拱璧,所谓朱土与黄金争价即指此也”。壶之款式,有小如桔子,大如蜜柑者,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又有六角、栗子、圆珠、莲子、冠桥等,式样精美,巧妙玲珑,饶有韵味。

    茶杯“以若深制者为佳,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背书‘若深珍藏’四字”。“建窑白瓷制者,质薄如纸,色洁如玉。盖不薄则不能起香,不洁则不能衬色”。此外,四季用杯,也各有色别。“春宜牛目杯,夏宜栗子杯,秋宜荷叶杯,冬宜仰钟杯”。杯宜小宜浅,“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潮州茶经.工夫茶》)。有些杯盘则是花瓷。“内外写山水人物极工致”(俞蛟《梦厂杂著.工夫茶》)。

    潮安产红泥火炉,最具特色,除饰以精美图案若书卷折迭等外,往往刻上对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它若茶洗、茶盘、茶垫、水瓶、水钵、龙缸、砂铫、羽扇、我铜箸、茶罐(锡制为佳)、茶巾、竹箸、茶桌、茶担等器具,皆有讲究,兹不一一赘述。

    值得注意者,在茶壶的装饰上,还有刻上全篇《心经》或其它佛家偈语的;茶杯则画上“潮州八景”,八景之一便是“北阁佛灯”;茶船或刻上佛像。《华严经.十地品》云:“为利益众生故,世间技艺靡不该习”。佛家把掌握世间一切知识技艺为菩萨第五地之修行内容,意在运用艺术为弘法服务。但与此同时,却也透露出了入世的审美功利观,在艺术美及服务于众生的技艺修持方面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由于佛法的广为流布,佛教思想已渗入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一便是工夫茶具的艺术装饰。而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潮汕地区的佛寺、庵堂,也多用工夫茶待人埕自待。

    概观潮州工夫茶具之设置,主要特色在于既注意造型美,且诗、书、画荟萃,又着重实用价值,给冲饮加色加香。说白了,还是为了“利益众生”。这些茶具,在品啜之前,已自产生先导效果,让宾客受到一次艺术美之熏陶。而“一艺之微,风俗之盛衰见焉”(王国维《观堂别集.待时轩仿古钤印谱序》)。

    潮州工夫茶之程式美

    工夫茶之烹法,便能充分表现程式之美。诚如翁著所言:“茶质、水、火、茶具,既一一讲究,苟烹制拙劣,亦何能语以工夫之道?是以工夫茶之收功,全在烹法。”

    工夫茶烹法程序:

    1、治器

    2、纳茶;

    3、候汤;

    4、洗茶;

    5、冲点;

    6、刮沫;

    7、淋罐;

    8、烫杯;

    9、洒茶;

    10、品茶。

    有关潮州工夫茶之程式美,详见《茶史编》,此不赘述。

    潮州工夫茶之意境美

    民间根据人的心理特征,对“冲点”、“刮沫”、“洒茶”等关键性程序进行艺术构思,动用概括而又形象的语言,总结出“高冲低洒,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口诀,遂使工夫茶的冲饮程序更具有社会知觉中的“最初效应”,先声夺人,殊令闻风者于未亲口品尝之前,已自倾倒!这实在是程控式美派生出来的诱惑力,它能使闻风者内心深处洋溢着一种无限向往的情思,这大概可称为“意境美”吧?

    潮州工夫茶之环境美

    组成潮州工夫茶环境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茶客、茶具、茶叶及茶香等,上开诸项已分别见于前述各节。这里着重要谈的是工夫茶座与所在地的关系。

    工夫茶座向无固定位置,更无固定格局。一般依据实际情况,或在房中,或在客厅,或在屋前,或在田野,或在山林,或在水滨,或在路旁,或在舟中... ...这正是潮州工夫茶的特色之一:随遇而安。

    凭着茶座环境变化的随意性,茶人在色彩纷呈的生活面前,才能自觉到更多的主动性。感情不受常设成规所限,思想免遭功利目的所拘。在程式中享受自由,在自由中顺应程式。恰如在孩子身上不时发现着老人的庄重,而在老人身上却不时看到了孩子的童真。正是这种感情的错位,才使生活变得更有乐趣。这就叫做“感受”。所谓感受,即是人们以自己的个性去同化、净化来自生活的感觉、知觉和思维。

    人类有两个最基本的审美感受: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视觉感受的对象是空间存在的事物,“多方面性”是视觉感受的突出优点。工夫茶座位置的不确定性,恰与视觉感受是比较确定的这个特点形成悖论,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多方面性”之优势,使工夫茶座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在环境问题上真正实现了无往而不适的人性要求,这当然会大大强化工夫茶座美化生活的功能。

    《文心雕龙.物色》云:“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讲的是情与景的关系。“情以物迁”,外界的景物影响着人的感情,提供了不同的审美感受。于此拟借用刘勰语来揭示座无定所的特殊意义,这也算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赠”、“答”吧:环境多变,或在山、或处水,或有树,或见云;茶人的感受是不但“纳”入生活情趣,而且“吐”出心坎之情;不但接受品饮的赠与,而且给茶事以大事感兴的酬答。

    人类生存的根本方式,就是广义的精神生活。工夫茶座能为精神生活提供源源不断之食粮。

    潮州工夫茶之音乐美

    工夫茶冲泡过程中出现的多种有节律之响声,构成了工夫茶座自身所具有的音乐美,已不必多说。

    工夫茶的音乐美还来自不同的自然与生活环境。如前所述,工夫茶座设在山林,便不乏鸣泉、吹万伴奏;置于田野,就有鸟歌、虫鸣唱和。诚如《茶疏.小引》指出:“竹炉沸声,时与空山松涛响答,致足乐也”。而工夫茶座与潮州音乐则更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

    潮州音乐在本地区的流行情况,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往往是三五同好,便可组成一个小乐团;这样的小乐团真称得上星罗棋布。成员们没有工资,没有活动经费,更没有福利补助,乐器自置,茶水自备,但乐人却自觉得令人咋舌,每遇闲暇,便函主动会集,并立即投入,推拉弹拨,适已适人。至于演奏地点,则与工夫茶座一样,随遇而安。或门前广埕,或街边空地;或走廊,或阳台;均无妨来个因地制宜。每当夜幕徐降,弦歌四起,闻者驻足,演者闭目;陶醉处,几疑魂魄游弋于秦淮河畔。

    有潮州音乐的地方,心定有工夫茶座。农村的“闲间”就更不用说了。往往乐声未作,听众云集,虽座无虚席,然演奏者与司茶博士的用武之地却是得到绝对保障的。听《寒鸦戏水》,赏《平沙落雁》,有《玉壶买春》,是《粉蝶采花》... ...弹拉者实在投入,听曲人怎不飘然?在这样的特定音乐氛围中,有谁喊出半声“请茶”,准会触犯众怒。其实,司茶博士不仅知趣,而且知乐。看他用鹅毛扇扇炉,随随便便,但节拍却与旋律同步,且保证不出“杂”音。献茶时也会瞅准时机,让乐师们从容受用。

    潮州丝竹乐中,最难精深者莫若“三弦”。俗云“千日琵琶百日筝,半世三弦学不成”;可见出师不易。一经出师,人们当刮目相看。三弦技艺,也有因饮茶方式之独特而相益彰者:演秦示停止,盛满茶汤的白玉杯已献上来,应该放在哪里?就放在乐师那屈着弹拨的桡侧手腕与虎口中间之位置上,弹奏继续进行,但茶汤竟无点滴溢出!一曲完毕,乐师才腾出左手端茶,一啜而尽。如此堪与《庄子》“佝偻承蜩”相媲美之神技,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潮州音乐属儒雅之乐。概括出了潮州音乐的核心思想,与茶道之“和”谐调合一。乐之与茶,和之又和。

    这便是潮州民俗中带有典型意义的“音乐茶座”,茶与乐的配合是如此紧密。它的出现,要比当今流行的“音乐茶座”早得多。

    音乐之所以能陶冶情性,全因音乐本身就是情感力量的运动,在音乐茶座中,它与茶情合二而一。主客双方,既有音乐美的陶醉,也有茶道美的享受;处处呈现诸种心理功能谐调活动的过程。人们创造了音乐美、茶道美;音乐美、茶道美又回报了人们创造之“恩”。这难道不是“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美学功能之美妙再现吗?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茶味与禅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