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姆摆免费茶铺
福清城郊的音埔村前,有条音埔路,一说起这条路,福清城关几乎所有的摩的师傅、拉板车的外地人,甚至捡垃圾的拾荒汉都会知道,5年来,这条路上有一位六十多岁的依姆,每到农历六月初一至农历八月三十,也就是每年最热的时候,都会在路边摆上一个茶水桶,免费为路过口渴的行人供水。
一开始,许多人挺纳闷,后来才知道,这背后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炎夏,福清云中洋深山中,一个妇女砍完柴,由于没带水,她的嘴唇干得已经开裂,当她背着一大捆柴禾下山,途经一农户门前时,一位慈祥的老依伯见她脸色发白,便给她递来了一瓢又甜又凉的井水。而这瓢水,她永远记在心中……
她就是今天这位在路边摆茶水摊的王玉平依姆。
昨天中午1时左右,主持人到音埔村音埔路寻找王依姆时,依姆不在,只见路边的树阴下支着一张木头桌子,上面摆着一个铁皮饮水桶,旁边小桶的清水里还搁着两个塑料杯,小桶上还写着“洗杯桶”三个字。一些行人经过树下时,都很习惯地从洗杯桶里拿起塑料杯子,拧开铁皮水桶开关,一股茶水就流了出来。大伙儿把脖子一仰,甘甜的茶水流进了他们嘴里,“依姆烧的茶水很好喝!”摩的师傅老陈每回都会拿个可乐瓶来装上一大瓶。
就在这时,一位老依姆推着一辆自行车过来了,自行车后面还驮着一个大塑料桶。熟识的人马上介绍说,她就是好心的王依姆
“这段时间太热了,所以我也得多烧一些,多跑几趟。”王依姆说着便抱起自行车后那个20公斤重的塑料桶,把茶水倒进了铁皮水桶里。
由于喝水的人很多,王依姆每天早上五六时就要起来烧水,平均两个小时要加一趟水,一天往返五六趟,一直到下午4时多结束。老人说,茶水的成分除了茶叶
,还有酸梅、金银花、凉草等。
“买茶叶这些开销从哪里来?”主持人问。“我有钱啊,我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最小儿子都已经40岁了,孩子们每个月都会给我生活费,而且村里每月都会给60岁以上的老人发200元钱。这些钱足够用来烧茶水用。”王依姆的心思也感动了许多乡亲,一个捡破烂的外地人曾千方百计找到她,说天天喝她的茶水,以后要顺便捡些木头给她烧水用;一个烧钢筋的老板看到老人不方便运水,就焊了两个铁架子,送给老人架在自行车货架上,方便她送水……
“我今天这么做就是为了感恩,像那位当年给我水喝的人一样,自己也能给口渴的人一口水喝,就这么简单。”老人笑呵呵地说。
标签:
上一篇:和谐——中国茶文化不朽的灵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