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茶牡蛎蚧

时间:2024-11-08 03:42:26来源:food栏目:茶百科 阅读:

    

牡蛎蚧又称东方蛎盾蚧。国内主要分布与浙江、福建、台湾、云南、四川、湖北、湖南、安徽、广东、广西、贵州、山东等省(自治区),国外分布于日本。除为害茶树外,还能为害杨、丁香、柳、大叶栎、桑、桃、杏、海棠、刺桐、乌桕、冬青、柿等植物。

    1、形态特征

雌虫介壳长形,稍弯曲,后端膨大,背面隆起,状似牡蛎壳,暗褐色,壳缘灰白色,若虫蜕皮壳灰褐色,突出于头端。雄虫介壳前端暗褐色,后端红褐色,并有一黄色带纹,壳缘灰白色,壳点橙色。

    雌成虫长纺锤形,乳黄色,末端橙黄色。雌成虫体橙黄色,头黑色,具半透明前翅1对,胸足3对。

    卵长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微带水红色,后变淡紫色。卵壳白色。

    初孵若虫椭圆形,扁平,淡黄色,严紫红色,触角、足、尾毛均明显,随后分泌淡黄色蜡质馥郁体背。

    雄蛹微带水红色,眼黑色。

    2、习性及规律

茶牡蛎接在贵州和四川一年发生2代,以卵在介壳内越冬。在贵州,越冬卵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孵化,5月中旬为孵化高峰期,5月中旬至6月下旬雌虫化蛹、羽化,6月中旬至7月下旬雌成虫产卵。第二代卵于7月中旬至9月上旬孵化,8月上旬为孵化高峰期,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雌虫化蛹,9月下旬至10月下旬羽化,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雌成虫产卵越冬。

    雌成虫经交配后,陆续孕卵,卵产于介壳内。

    初孵若虫经24小时左右活动后,选择合适部位固定,随后及分泌淡黄色蜡质馥郁体背。雄虫经1次蜕皮后渐变成前蛹,雌虫经2次蜕皮后成长成虫。蜕皮壳均附着在介壳前端。

    若虫大多寄生在茶丛中、下部枝干及叶片正反面,嫩梢上也能寄生,光线阴暗处尤多,叶片上的若虫大多为雌虫。

茶牡蛎接在茶园中的发生,常出现明显的发生危害中心,并以此中心逐渐向四周扩展,已处于局部发生的茶园尤为明显。为害中心虫口 稠密,经1~2年危害后出现叶片脱落、枝干枯死。

    影响茶牡蛎蚧消长的主导因子有气候条件、环境条件及天敌因子。

    在气候条件中影响最大的是在其卵孵化气若遇长期阴雨,则使其卵的孵化率降低、初孵若虫的死亡率提高。尤其在大或暴雨情况下,可促使大量若虫死亡。

    茶树郁蔽,有利于茶牡蛎蚧的发生。茶园低洼渍水,查牡蛎蚧发生危害较重,并形成为害中心。不同的茶树品种,对茶牡蛎蚧的抵抗力不同,据贵州省茶业科学研究所调查,该所选育的419号品种和广西高脚茶在同等条件下,一般受害较轻,而湄潭台茶则被害严重。

茶牡蛎蚧的天敌主要有红点唇瓢虫、腥红菌、蚜小蜂。红点唇瓢虫的捕食量及腥红菌、蚜小蜂的寄生率均较高,对茶牡蛎蚧的种群增长与明显的控制作用。

    3、预测预报 茶牡蛎蚧发生期预测,可采用玻管法和镜检法。具体方法参照长白蚧。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茶藻斑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