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你的茶叶属于哪一类,茶叶的分类你知道吗?

时间:2023-01-30 04:39:39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我国茶叶种类极其丰富,数不胜数,也有许许多多的门道,对茶接触少的朋友,可能对茶的分类也是有些懵。那么我国的茶叶到底是怎么分类的,我们来简单的追溯历史。

关于茶叶的分类,最深入人心的就是“6+1”的这个分类,即六大基本茶类—— 绿茶、白茶、黄茶、红茶、青茶(乌龙茶)、黑茶,还有再加工茶,共七大类。六大茶类的划分源于我国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提出的分类方法,1979年陈椽教授发表的《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际》首次提出六大茶类分类,该方法至今为国内外接受,其按照茶叶的制法和品质,以及茶叶中儿茶素类物质被氧化的程度(即发酵程度)分类。

在此之后,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的程启坤先生,在“六大茶类分类”的基础上,加入了“再加工茶”这一大类,把一些难以归类的茶叶也纳入到茶叶分类系统中。后来刘勤晋先生提出按照茶叶用途、制法和品质三位一体的分类法,把茶及与茶相关的食品划分得更加细致,将茶分为茶叶饮料、茶叶食品、茶叶保健品和茶叶日用化工品及添加剂四大类。后来华中农业大学黄友谊、冀志霞提出了集加工深度、用途、制法、品质于一体的四位一体分类方法,将茶分为初加工茶、再加工茶、深加工茶三大类,进而又再细分。

直到2014年,国家出台的(GB/T 30766-2014)《茶叶分类》,以加工工艺和产品特性为主,结合茶树品种、鲜叶原料、生产地域进行分类。并且对一些术语进行了定义,如“鲜叶”定义为“从适制的品种山茶属茶种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s)上采摘的芽、叶、嫩茎作为各类茶叶加工的原料”。这个标准明确在六大茶类的基础上,增加了再加工茶类,由此形成了“6+1”七大茶类(ps:再加工茶就是以六大基本茶类为原料经再加工而成的产品,它包括花茶、紧压茶、袋泡茶等)。

在2018年,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多个机构配合、起草,国家标准(GB/T 35825-2018 )《茶叶化学分类方法》颁布实施,不同于2014的标准,此标准是从茶叶内含物质、可量化的角度去判别茶叶所属的类别。通过去检测茶叶中主要的内含物质(如咖啡碱、儿茶素、茶氨酸等)的含量,与六大茶类的代表性特征性成分因子比对,结合Fisher判别式来判断茶样所属的类别。

其实在古代,古人就早已有意识去分类,只是说不像现代科学制定的这么规范,唐代陆羽在著作《茶经·六之饮》中写道:“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宋史·食货志》云:“茶有二类,曰片茶,曰散茶”,宋代茶叶分作片茶(或团茶、饼茶、蜡茶)、散茶(草茶)两大类。元代, 根据鲜叶老嫩度不同, 将散茶分为“芽茶”和“叶茶”两类,如当时的探春、先春、次春、紫笋、拣芽等均属芽茶,如“雨前”属于叶茶。明代, 已经有绿茶、黄茶、黑茶等茶类。清代, 六大茶类基本齐全,分类方法较多, 有的以销路分类, 有的以制法、品质或季节分类。

以上就是关于茶叶分类的一些知识。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马云不敢说的茶叶大数据2:台湾高山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