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在福建,是什么和茶有着如此令人惊奇而又浪漫的关系?

时间:2023-01-30 04:02:51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茶和瓷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更是随丝路传播、影响西方社会的中国文化符号。

我们常说,有名茶的地方便有名泉和名窑。12月3日举行的首届松溪茶商大会,不仅让我们认识了松溪生态茶,也认识了湛庐山与松溪九龙窑。其实,细细数来,我们不难发现,与瓷有着令人惊奇而又浪漫的关系。作为产茶大省,福建就处处散落着古代窑口遗迹。

瓷器的产地俗称“窑口”中国古代瓷窑在元代以前基本是南、北方较为均衡,窑址遍及全国,名窑星罗棋布。福建地区地理特殊,窑土优质,窑口遍布全省各地,有将口窑、浦城窑、福州窑、同安窑、南安窑、松溪窑、邵武窑、 连江窑、莆田窑、建阳窑(华家山窑)、安溪窑、南平窑、建瓯窑、泉州窑、建窑、永春窑 、光泽窑、罗源窑、松溪窑、漳浦窑、遇林亭窑、宁德窑、厦门窑、福清窑、 泰宁窑、宁化窑、德化窑、闽侯窑、建宁窑、仙游窑、闽清窑、崇安窑、磁灶窑、漳平窑、平和窑、白马前窑、漳窑等等。

宋元时期是福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阶段,也是福建陶瓷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福建陶瓷窑业生产达到鼎盛,青釉、青白釉和黑釉瓷三大类瓷品三足鼎立。宋代饮茶之风的盛行以及泉州港的崛起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进一步刺激了福建地区瓷业的发展,大量瓷器外销海外。

《福建名茶冲泡与品鉴》一书写到:“按气候学区划,福建省茶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区域:福建省南部宜茶区与福建省中、北部宜茶区”。我们来看看这些地方都有哪些名窑。

南部——“青白”盛世

福建省南部宜茶区包括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5个地市的24个县市区,是福建省重要产茶区,茶叶总产量占全省的43%,其中闽南乌龙茶约占全省乌龙茶产量的76%。

“中国白”——德化窑

△德化窑白描图(唐·纳利,1969)

福建省南部山区的德化县,拥有3700多年的陶瓷制作史,自北宋以来的近千年间,大量生产各种瓷器,其中尤以明清时期的白瓷闻名于世。德化窑因此也在中国古代名窑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中国白”(BLANC DE CHINE)是法国人对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德化白瓷因其产品制作精细,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滋润似脂,在我国白瓷系统中具有独特的风格。

宋元时期,德化陶瓷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之一,源源不断地销往欧洲各国,开启欧洲长达300年的陶瓷仿制史。德化阶级窑烧制技艺也在明清时期传入日本,被日本尊为“串窑的始祖”。

△“泰兴号”沉船德化陶瓷

“克拉克瓷”——平和窑

1602年,荷兰舰队俘获了一艘葡萄牙“克拉克”商船,该船装有中国瓷器近10万件,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拍卖,轰动了整个欧洲。因不知这批被拍卖的瓷器产地,人们便称之为“克拉克瓷”

在菲律宾“圣迭戈号”、非洲西部圣赫勒拿岛海域的“白狮号”、埃及的福斯塔遗址、日本的关西地区等也相继发现大量的这类“克拉克瓷”,因为不明产地,他们只好将这类青花、五彩、素三彩瓷器,以“汕头器”“吴须手”“吴须赤绘”“交趾香合”等命名。

“克拉克瓷”产地漳州窑,是明末清初贸易瓷的主要产地,平和窑则是漳州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华南沿海明清时期一处重要的贸易陶瓷生产基地。

平和窑的青花瓷、素三彩瓷和五彩瓷主要是适应外销的需要,如青花开光大盘(克拉克瓷、汕头器)、素三彩(交趾香合、华南三彩)和五彩瓷(吴须赤绘),这些都是在外销瓷中的佼佼者。

“珠光青瓷”——同安窑

公元15世纪,相传日本有一位被誉为"茶汤鼻祖"的高僧村田珠光,他喜好中国茶文化,特别喜欢使用的茶具是一种中国茶盅。这是一种枇杷黄色、釉润、深腹、敛口、小圈足的小碗,碗口以下弧状内收,器内壁刻划有简笔花草,间配"之"字形篦纹,器外通体刻划折扇纹,在日本也叫“猫爪纹”。这种青瓷,流传日本时没有名称,人们就以茶汤鼻祖珠光大师的名字命名:"珠光青瓷"

同安窑青瓷窑址是1956年在厦门同安区的汀溪水库首次发现的。根据调查资料表明,宋元时代生产类似同安青瓷的窑场,有浦城窑、建阳窑、南平窑、莆田窑、仙游窑、南安窑、惠安窑、安溪窑、厦门窑和漳浦窑等,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青瓷生产体系,即同安窑系统青瓷。可见当时珠光青瓷的盛行。

如今,在枯水期时还可在汀溪窑址处看见当年残存的大量碎瓷片。

中、北部——“黑釉”横行

福建省中、北部宜茶区位于福建的东北沿海、中部丘陵,以及闽西北和武夷山东南部的广大山地丘陵地带。包括福州、宁德、南平、三明等4个地市、34个县市区,为全省最大的茶区。闽东、闽北是福建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主产区。

“建盏”——建阳水吉窑

“超级黑窑”——建窑以建阳水吉窑为代表,窑址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水吉镇。建窑烧造的瓷器品种有青釉瓷器、黑釉瓷器等,但以黑釉瓷器为主,即建盏。

宋代斗茶风气盛行,当时的饮茶方式以“点茶”为主,因此用黑色的建盏来观茶色是最合适不过。 建盏一度曾是贡品,不仅受到宫廷青睐,还流传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当地人民欢迎。在当时,建盏可以说是“超级网红”,这也让建窑生产的建盏供不应求,其周边许多地区也开始纷纷仿制。

宋代仿建窑风格烧制黑釉盏的窑口,称为建窑系窑口,主要分布于闽江流域。仿建窑系最著名的有三个窑口:茶洋窑、遇林亭窑与东张窑

“灰被天目”——南平茶洋窑

在南平市延平区太平镇的深山中,“隐居”着多座千年古窑址。它们从宋元时期福建黑釉瓷的黄金时代走来,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它们就是茶洋窑。

茶洋窑紧靠闽江,水路极其发达,是许多不同窑系、不同瓷器的集散地。因此,茶洋窑在自身胎釉原料基础上,博采众长,成为有影响力的窑口。

茶洋窑与日本茶道中地位颇高的“灰被天目”关系密切。

“灰被天目”即日本形容建盏类型里的表面好像蒙着灰色的茶盏。其釉面带有蒙灰或者不均匀的窑变效果,本来是因窑内气氛、温度或釉料比例等因素造成的缺陷,却因这种缺陷之美而深受日本人喜爱。日本馆藏的许多“灰被天目”原本身份成谜,在上世纪90年代茶洋窑窑址发掘中才被印证。

“金彩天目”——武夷山遇林亭窑

遇林亭窑址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西北部,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是我国宋代八大窑系中的建窑系窑址之一。

遇林亭窑未发掘之前,传世品一般被定为建窑。遇林亭窑的大部分黑釉产品,从釉面来看与建窑常规产品很相似。描金银的黑釉盏是它的特产,图案多为山水花鸟、诗词文字等,日本称之为“金彩天目”。也是在近20年的时间里,通过窑址发掘,才确定了具体的产地。

“幅州盏”——东张窑

福清东张窑从一开始,就模仿建窑的各类黑釉盏,以控制成本、扩大生产的方式,快速扩张,逐渐成为建窑在中低端市场中最大的竞争者。

据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记载,东张窑为福建东南沿海最大的一处黑釉瓷烧造窑厂,也是宋元时期福建沿海地区最大外销窑口。

日本文献《禅林小歌》中有日本从中国购买黑釉盏“幅州盏”的相关记载:“胡兹盘以建盏居多,有油滴、曜变、建鳖、胡盏、汤盏、幅州盏、天目”。据论证,所载“幅州盏”即“福州盏”,多出自福州府治下的福清东张窑。

元代晚期,沿海实行海禁,以及宋代饮茶方式的转变,福清瓷外销受挫,东张窑渐次消亡。

“青出于黑”——九龙窑

坐落于闽北青山绿水之间的松溪九龙窑,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当时闽北地区规模最大、生产年限最长的古瓷窑场。根据文献记载,当年在松溪九龙窑生产的瓷器,日产量大约十万件,于是民间就有了这么一句俗语:“九龙窑18条、挑夫3千人”。

相传在宋朝,每逢松溪廻场一带烧窑,窑火便熊熊燃烧,映红了松溪的天空。冉冉升起的青烟犹如一条盘旋的蛟龙,而后分成九条,不停地在窑厂上空腾云驾雾,直到窑炉停火,九龙才消失……因此后人称之为“九龙窑”。

虽然松溪隶属闽北一带,但九龙窑却不是以建盏为主。从松溪九龙窑出土的瓷器来看,质地坚硬、工艺精巧、纹饰精细,尤其是被誉为“珠光”的青瓷器,在当时也蜚声海内外,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地。

在福建,茶与瓷为何如此亲密,我们尚不得知,也许是因为茶与茶器的相生关系,也许是同样的地理位置,有着相同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不过,福建的古窑址大多盛行于宋元,是外销瓷的主要产区。随着世界各地贸易关系的变化,以及海禁、闭关锁国等历史原因,他们大多如大浪淘沙一般被掩去,只留“一黑一白”享负盛名,和福建茶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

我猜你还想看

01. 视频来啦!茶贺七十载,匠心筑未来

02. 一个恋茶人的“造物记”——周重林 | 大家说茶

03. 松溪茶叶优在哪?松溪生态好在哪?百年蔗林见过吗?

04. 一面解码全国528款茶叶基因的“墙”,你们见过吗?丨海丝茶旅

05. 茶艺兴起,能解决茶企人才之痛吗?| 深度观茶

撰文 / 张 倩

责编 / 张 倩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福建的茶,到底有多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